分解性战术训练:分解性战术训练是指把成功而精到的招法分解后所进行的规范化训练,是建立在基本战术训练基础之上的武术攻守战术训练,是一种极其有效、标准、到位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可将古今不同历史时期的招法一一进行科学划分、解剖、分解, 进行一个动作、一个环节、一个劲力、一个系统、一个体系的反反复复练习,直到准确掌握,直至熟练掌握,最终达到攻守的无为、自然、自动化。模拟性战术训练:模拟性战术训练是指武家针对某一对手所进行的针对性训练,是建立在基本战术训练基础之上的武术攻守战术训练,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可选择高于对手、高于对手某一点的武士作对手,让其模拟对手的打法、强点、悍处, 并进行一个打法、一个强点、一个悍处的反反复复对抗练习,直到随机克对,直至全面制服,最终形成攻守的无为、自然、自动化克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在自动 化克制对手基础上,在自己大利而对手不利的环节上,在功夫、技艺、招法、战略、战术、战法硬道理上,求实设计、自然应对、功力攻击,使对手难以招架、承担、接受我 发起的重力攻杀、招法攻击、技艺攻克。条件性战术训练:条件性战术训练是指根据受训者的训练条件、需求、能力进行限制劲力、限制 招法、限制战术的定穴位、定分寸、定卫点的攻杀战守训练,是建立在基本战术训练 基础之上的武术攻守战术训练,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攻守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可适应于各种不同程度者的训练。初级者,可训练其五意即动意(活动意识)、练意(锻炼意 识)、着意(接触意识)、格意(赛仗意识)、战意(作战意识)、静意(修炼意识)。中级者,可训练其六要即功夫、技艺、招法、手段、计策、战术。高级者,可训练其六修即修 心、修性、修德、修养、修挺、修治,六获即获福、获禄、获寿、获喜、获财、获安,六得即得康复、得健康、得延年、得益寿、得长生、得不老。实践表明,条件性战术训练不仅可浅可深、行之有效、受益一生,还可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身体、心理、神韵的针对性调理、调和、调节,是教育、培养、训练武术人才极为高端的一种方法、手 段、技巧。武术运动中的条件性训练,适应于所有中国武术九功、九技、十八艺、机理、格理、的理、身体、道德、能力、三经、四典、五法等十二构件的完整系统训练。其实古往今来的训教、惩罚、专政训练,就是中国武家的修德、振兵、治气训练,也就是武的训 练,当代地说就是中国武术训练,这是古今历史所共同谱写的,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是人类主宰的必然。现当代较为典型的武术条件性战术训练,多作为一个武术比赛项目,并将其体育化,以此来进行人与人的攻守对抗竞赛。严格地讲,体育比赛中所有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象的比赛,都可说是古老武术攻守学练、训练、锤炼所必须的重要过程。只不过,中国武术在近代中国更是一蹶不 振,跌倒了千年不振的最低谷,基本散失了正常人所必须拥有的攻守能力。所以再有人马、再有钱财、再有文化、再地大物博、再水平境界,也只能任人宰割、任人掠 夺、任人侮辱、任人瓜分、任人摆布,也就根本谈不上尊严、主宰、独立了。还谈什么公平、公正、公开下的武术比赛,只有努力加盟到欧美主宰的全球体育运动比赛中, 进行极具民族、国家强悍特征性的全球体育运动比赛。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振兴、 富强,全球的、令人瞩目的、中华民族主宰性的全球武术运动比赛必将兴起,再一次 彰显炎黄子孙的实力、智慧、文明。
实战性战术训练:实战性战术训练是指根据受训练者的训练条件、需求、能力选择不同体重级别、不同技术类型、不同运动水平的对手按照比赛(比较赛)、竞赛(对抗赛)、擂赛 (挑战赛)规则所进行的攻守实质性比赛训练,是建立在基本战术训练基础之上的武术攻守战术训练,是一种极其显效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可根据受训练者的训练需求针对性地、选择地、目标性地邀请对手进行实战性的战术比武、比赛、比试。可使受训者获得攻守实战的比武体会、比赛感受、比试味道,激发受训者在攻守实战时空中的战术施展自动化,丰富其临场作战经验,逐渐建立起自己临阵实战战术自动化、自然化、无为化的时空感觉,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应对所发生的各种各类的人间三杀。在人类生活的客观现实中,一个人客观经历的实战,正是激发、督促、鼓舞一个人学练、训练、锤炼武术攻守的根本动力。对一个人来讲,越是理想、境界、水平高的人,攻守实战的次数自然会越多,热爱、需求、渴望武术的欲望自然会越高,当然其利益的获得也越多。越是理想、境界、水平低的人,攻守实战的次数自然会越少,热爱、需求、渴望武术的欲望自然会越低,当然其利益的获得也会越少。越是理想、境界、水平约等于零的人,攻守实战的次数自然也会约等于零,热爱、需求、渴望武术的欲望自然也会约等于零,当然其利益的获得也会约等零于,其活着与死亡也约等于零,即使这些约等于零的人偶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权力地位、荣华富贵、金钱财产, 其也会约等于零。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武术的功力、功法、心术、心力、体质、素质、动作、组合、 排列训练,还是技能、技巧、技术、识力、胆力、辩力、照数、招数、套数的训练,还是艺能、艺巧、艺术、艺行、艺动、艺化、艺彩、艺象、艺质的训练,都离不开临阵攻守实战的检验。任何虚假的、空洞的、表面的东西,都将会在实战检验中废除、淘汰、消亡。 任何真谛的、充实的、能干的东西,都将在实战检验中标榜、树立、屹立。所以对中国武家来讲,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只有在临阵攻守中认真总结实战经验,养成研究实战、依靠实战、立足于实战的良好习惯,才能在攻守分析辩证中提高自己的作战能力,丰富自己的谋略、战术、理论水平,使自己永远、始终、正大地立于不败之地。攻守是人类三大本能吃喝、繁衍、攻守中的禀性主体,是人类最为原始的生命守护神,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三大本能之一,是人类矛盾斗争取胜的根本保障,是人 类超越其他所有动物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古人发展、进步、升华的原动力。其不仅是中国武术的命脉,中国武学的灵魂,中国武哲的根本,中国武文化的主体,是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所探究的核心问题;还是三晋文化的心脏,黄河文化的轴心, 中国动文化的筋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的脊梁,是人类斗争、对抗、战斗、战争、统治、主宰、和平、和谐、共处、共荣所高度依赖的对象;更是护院、护法、保安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是公安、武警、战士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兵家、戎家、武家所必须精通的知识技能,是军事工作者、武术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所必须研究、探讨、论述的知识技能,是所有奋斗者、志向者、正义者所必须拥有的知识技能。中国武学中的攻又称攻击亦称进攻、攻占,攻杀,即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活命之攻、生存之攻、矛盾之攻、斗争之攻、创造之攻、掠夺之攻、侵略之攻、自卫之攻、止戈之攻(中国武术九攻),是中国武家毕生研究、追求、探讨的与守对立统一的动物本能攻守现象,是动物世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根本体现,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本能彰显,是兴旺发达与愚昧落后、安定团结与混乱分裂的根本所在,是自主、 独立、屹立与苟且、偷生、寄生的主灾因素,是中国武家征服敌人、安邦定国、安定团结的大前提。
攻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国武家之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攻,即止戈之攻。中国武学家认为:“攻,国之利器.族之立本,家之强势,队之主宰,人之本能,无攻者,非动之物,弱攻者,食草 之物,强攻者,食肉之物,故攻乃动物存活之天性,世人主宰之必须,天地万物之必然也。”所以说,攻是万物的天性,是动物的本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实质性对抗的主体,是人类主宰动物世界、自我超越、自我腾达的关键所在。中国武文化是人类最高攻杀方法、手段、形式、思维、理念的集大成,是整合、协调、搜集、掌握、广纳的最高指挥艺术。其本意即止戈文化,是渴望和平、主张和平、 打造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的化身,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制止杀戮、伸张正义、匡扶正义的浓缩。这不仅仅是中国武术、武学、武哲的精髓,更是中国武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根本内涵甚至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生存的永恒不变的基本定律。
浏览3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