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与战略的考究:战术与战略的考究是指中国武家在战术高度获得的基础上还必须高度关注临阵攻守作战中的战略问题,是对整个战争的通盘问题的考虑和探究,是中国武家绝对不可或缺的战略宏观控制。在临阵的三杀打斗中,战略的思想、思维、思考和战略的制订、制作、制定,好像与临阵攻守关系不大,但实质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局部的胜利,绝不等于全局的最终胜利。所以中国武家把战略比作为天,战术比作为地,战法比作为人。并在临阵作战中,必须做到武术攻守的“万变不离其纲”,而这个纲就是做师父者所始终必须把控的攻守大局、全局、小局(武家攻守三局)。其中大局即整个攻杀战守大局大面的宏观把握,全局即临阵攻杀战守局面的宏观把握, 小局即临场攻杀战守局面的宏观把握。作为一名合格的武家人士,必须在生存、生活、生发环境中,始终高度关注人世间活命斗争、生存斗争、矛盾斗争、阶级斗争、安全斗争、生死斗争(武家五大斗争) 的武家攻守三局,必须在作战中、临阵中、战斗中始终拷问追究自己的攻守,是不是 与自己的战略思想相违背,是不是与自己的战略思想相冲突,是不是与自己的战略 思想相吻合。在战争中、战斗中、战场中中国武家只要始终立足于绝不背离自己既 定的战略思想,坚决斗争、坚持攻击、坚守作战,就会最终取得全面的利益最大化的攻守胜利。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指中国武家在进行战术训练时所必须的方法、手段、技巧,是武家所必须的三实过程,是武家解决战术训练问题以及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措施。一个接受攻守战术训练的人,如果不能了解、掌握、体验攻守战术训练的全部过程,就属于不完全战术训练,是无法进行系统攻守战术修炼、应用、训教的。所谓三实即中国武家所最为高度重视的三杀体验、力行、经历,是武家选材、选拔、选择人才的根本,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中国武家认为:“兵者,战而能胜为要,戎者,杀而能成为要,武者止而能停为要。”也就是说,中国武家的人才选拔是以攻守体验、格杀力行、战斗经历为根本依据的,是最讲出身、最讲传统、最讲践行的,是传统百家极具代表性五家之土性武家的三做基本要求。比如在人的成长治气过程中, 武家要求幼年时代必须学会挨训、童年时代必须学会挨打、少年时代必须学会挨骂、青年时代必须学会挨批、中年时代必须学会挨斗、老年时代必须学会挨整(武家六挨)。否则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完美的人、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因为人世间的六挨是必然,如果规律系统地挨过了,再挨也就无所谓了。如果从未挨过,当必然强大的六挨降临时,其结果只能有三,即不是出卖、投降,倒戈、被吓傻、被蹂蹒、被宰 割,就是硬干、硬闯、硬闹、被残废、被消灭、被绝杀,或者干脆自残、自毁、自毙、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神经病变。所以说,你没有经历过六挨,就不会真正认识六挨,你不认识六挨,当强大的六挨突然降临时,就会成为蜀国的阿斗皇帝、明朝的崇祯皇帝、 清朝慈禧太后。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战术常规训练:战术常规训练是指中国武家一代一代沿袭下来且经常实行、实施、实现的攻守战术规矩,是对武术战术基本原则和基本攻守方法实现以及战术应用的基本规范训练,是武家临阵攻守战术应用、发挥、施展所必须的通常训练,是最为常见的武术战术打斗的技巧训练,有阴性智斗常规战术训练、阳性战斗常规战术训练、禀性武斗常规战术训练之分。这里只着重禀性武斗常规战术训练的探讨,即武术攻守的常规战术训练。所谓常规即中国武家早已达成共识的三杀通常做法,是武家战术性攻守的禀性主体。但在临阵中必须遵守“持禀而把阴握阳”的作战基本原则。中国武家认为: “临阵作战,该阴则阴,该阳则阳,该禀则禀,遇阴则阴,遇阳则阳,遇禀则禀。成人治气,该训则训,该打则打,该骂则骂,见阴则批,见阳则斗,见禀则整。做人修德,该讲则讲,该解则解,该范则范,品物则本,赏象则质,做事则盈。”这也正是中国武家“对症下药、依人而对,据实而行”等作战原则的基本体现。武术攻守常规战术的训练形式,主要以一对一的常规战术训练为基础,其最多也只是不过十二人的正面冲突性的常规战术训练。有对峙战术训练、运化战术训练、打入战术训练之分,是武术三杀中最为普遍的攻守原则、方法、手段、技巧、三规 (规矩、规范、规则)的应用常规训练。
对峙战术训练:中国武术的对峙战术训练,首先要选择不同的敌我静态六相架式即相格、相挡、相对、相点、相顶、相把,让受训者根据敌我不同的静态六相架式,开展静态性的战术对峙训练,即进行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对峙辨证, 或进行道气三位一体、三鼎而立、三点运化、三生万物的对峙辨证,或进行五行生克、制化、胜复、乘侮的对峙辨证。其次要选择不同的敌我动态六相架势即相翕、相刺、相阻、相控、相抱、相逮,让受;训者根据敌我不同的动态六相架势,开展动态性的战术对峙训练。中国武术对峙战术训练中的静态六相架式,又称静架六相,即相格架式、相挡架式、相对架式、相点架式、相顶架式、相把架式,是相对静止的攻守架式,均有阴阳禀之分。其中,相格架式即敌我相对静止状况下的左提马步式相格,为禀,我左敌右为阳,我右敌左为阴。其中,提马式是指提马势出势后的基本定式,即下盘为提马步相对,上盘为提马锤(内向角拳一前一后的对峙架式)相格(小拇指侧的腕关节相触 接)。相挡架式即大拇指侧的腕关节相触接,掌心向上,其他与相格架式雷同。相对架式即上盘为提马手,即角拳变成自然手,且不接触,其他与相格架式雷同。相点架式即上盘为提马掌,即角拳变成直插掌,且只进行点触,其他与相格架式雷同。相顶架式即只进行腿法阻击,其他与相格架式雷同。相把架式即上盘为提马手,即角拳变成自然手,且紧抓对手的臂膀,其他与相格架式雷同。中国武术对峙战术训练中的动态六相架势又称动架六相,即相"架势、相刺架势、相阻架势、相控架势、相抱架势、相逮架势,是相对运动的攻守架势。其中,相建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建摸架势,常见的训教方法即弹簧步、龙行步、虎行步下 的忽悠、晃荡、摇摆。相刺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刺冲(上盘)架势,常见的训教方法即阴连五锤(刺冲刺刺冲)、阳连五锤(冲刺刺冲刺)的原地、行进、单练、对打。相阻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阻击(下盘)架势,常见的训教方法即连五腿(阵踹蹬痹踹)的原地、行进、单练、对打。相控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掌控制架势,常见的训 教方法即连五掌(掌掌刮掌刮)的原地、行进、单练、对打。相抱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搂抱架势,常见的训教方法即连五抱(搂搂抱搂抱)的原地、行进、单练、对打。 相逮架势即临阵中的敌我相互逮手(属禀)、逮足(属阴)、逮节(属阳)架势,常见的训教方法即连五逮(抓抓把把抓)的原地、行进、单练、对打。一般性的武术对峙战术训练,都是建立在常规应对训练基础之上的。中国武术的常规应对训练又叫攻守应对的基本训练,由架动训练,刺冲训练,蹬踹训练,伏控训练,搂抱训练等五大训练组成。其中,架立训练即对手怎样站位时,你该怎样站位,当对手变换站位时,你又该怎样变换站位。刺冲训练即对手根据站位向你攻击, 进入你界时,你该怎样进行刺冲阻止。其中,用拳头阻击对手时,一顺或同侧阻击为刺,交叉或拗步阻击为冲。也就是说,左腿当先的左侧迎敌,左拳的连续阻击就是刺,右拳的阻击就是冲。蹬踹训练即当对手根据站位向你攻击,进入你界时,你该怎 样进行蹬踹阻止。其足根踢阻为蹬阻,足外缘踢阻为踹阻。伏控训练即当对手根据 站位向你攻击进入你界时,你该怎样进行伏控阻击。其伏控是上肢控制上肢,下肢控制下肢的武术对峙办法。搂抱训练即当对手根据站位向你攻击,进入你界时,你该怎样进行搂抱阻止,这是上肢、下肢、中轴的联合对敌控制训练。
浏览3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