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日本武道界一些学者认为,“道”是日本人所喜爱的,在江户时期,这种求 “道”的教育与修养已经基本成型,比如前林清和在其专著《近世日本武道的思 想》中认为,在江户时期,“道”的思想在日本已经有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江户时 期的日本武艺就有求“道”的精神。日本的其他艺术也是借鉴“道”的精神追 求。但日本体育社会学学者井上俊认为,讲道馆柔道的出现,将“术”提升到 “道”的层次,是日本传统武术向现代体育成功转型的象征。从现代教育角度 看,嘉纳治五郎的讲道馆柔道作为“由术至道”的基本完成的象征,是比较合嘉纳治五郎(1860—1938)(图4-1) 是日本近代柔道的创始人,是日本明治 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现 代体育之父,他还是亚洲最早的奥委会 委员.他与中国还有特殊的情缘。他按 照当时社会需要,对日本传统柔术进行 整理归纳,并且提倡通过柔道的修行达 到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攻防能力提 高的目的,成功地将日本传统柔术改造 成培养健全人格之途径,完成了传统柔 术从“术”至“道”的提升。特别是他从 “以柔克刚"、“借力顺力”的技术理念中, 总结出“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进而 深化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哲学理 念,在日本和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创立讲道馆柔道的历程,对当代中国 武术的发展有许多启示。国际柔道联盟(IJF)的规章第一条写着:“国际柔道联盟,是非政治组织, 没有人种、宗教的差别。国际柔道联盟承认柔道是由嘉纳治五郎创设的。”研 究柔道的历史与文化,首先要了解嘉纳治五郎和他创立的讲道馆柔道。

一、嘉纳治五郎生平

(一)

嘉纳治五郎出身在日本现兵库县神户市滩区。他成长在酿酒商家庭,家 境殷实,小时候,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他父亲早年 离开家乡出外经商,曾是明治政府修建炮台的承包商,也从事过轮船物业运 输,是个比较成功的商业经营者,有社会地位,也有经济基础,晚年还作为官员 进入明治政府海军部任职,实现了人生舞台从地方(兵库)到中央(东京)的转 移。父亲不仅在东京市内拥有自己的住宅,在东京郊区小石川丸山町还有别 墅。据嘉纳治五郎自述,父亲逝世时,是明治政府海军中年龄最大的在职 官员。成为柔道创始人,对嘉纳治五郎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嘉纳治五 郎10岁时,母亲病故,11岁到东京,随在东京任职的父亲生活。初到东京,在 私塾学习汉字、书法,父亲还请家庭老师来教他英语。13岁,入“箕作秋坪”私 塾学习英语,次年入“育英”义塾,随来自荷兰、德国的教师学习英语、德语等课程。15岁入公立外语学校学习,1875年英语学校毕业,1877年入开成学校 (东京大学前身)。上大学期间,还兼上二松学舍的夜校部学习,学问涉及汉 学、和学、西洋学,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与旺盛的精力。1881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的文学系政治学及理财学专业,获文学学士。他继续在东京大学一 年,再选“道义学”、“审美学",1882年修业完毕。他的汉学水平很高,孟子的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生都挂在他的口头。而且他的英文 也达到很高水平,讲道馆还保留有嘉纳治五郎用英文写的几本日记。早年他 还依靠兼职英语翻译来增加收入,以支撑刚开始的讲道馆。①他的德语也达 到可以交流的水平。据曾经任国际柔道联盟会长的松前重义回忆,20世纪30 年代,松前重义在德国学习时,嘉纳治五郎到德国讲习柔道,讲课时经常不通 过翻译,直接用德语进行解说或与德国人交谈。各科学习成绩在同学中一直出色的嘉纳治五郎,个头矮,至成年后仅


  • 嘉纳治五郎:《嘉纳治五郎:我的生涯与柔道》,东京:日本图书中心1997年版,第 100 页。59米,体重为50公斤左右,显得比较瘦弱。刚到东京时,在私塾中受大个 子的东京人欺负是常有之事。从小不服输的他执意要改变这种境地“他曾听 说民间有一种“柔术”,掌握了它,力气小的人可以战胜力气大的人。他就向父 亲提出要学习柔术,但父亲认为,全盘欧化的明治时期,柔术已经过时了,社会 不需要,拒绝了他的请求。父亲并不想让他继承祖传的酿酒业,想将他培养为 担负建设近代新国家重任的政治家。父亲的朋友中也有人稍微练习过柔术, 可是他们与父亲一样,也认为柔术是过时的技艺,不支持他学习。嘉纳治五郎 在开成学校读书时,同学中有不少是从各藩来的士族后代,常常结成小帮派, 在同学中挑起事端,有时甚至动手欺侮小个子同学。在学校里,嘉纳治五郎感 受到一股浓重的压抑。他越来越感觉到身体强壮的重要,得不到长辈支持,他 就自己访问大街小巷,寻找柔术能人。嘉纳治五郎的青年时代是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是日本走向近代的转折期, 欧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诸多领域。正如《决定日本 的一百年》①中描述的一样,说洋话、穿洋装、吃牛肉、撑洋伞、拄文明棍也成为 时尚。日本传统的东西全面受到遗弃。1876年,明治政府发布“废刀令”,禁 止武士佩带刀剑,武家社会已经崩溃,作为社会上层的武士阶层不存在了,武 艺的价值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了。柔术教师大部分都转行,小部分懂得 医术柔术的老师转行开起小诊所,以接骨疗伤为谋生之道。嘉纳治五郎多 方打探都没有结果。直到18岁时,通过曾经学习过天神真杨流柔术的整骨 师八贞之助的介绍,入了同是天神真杨流传人的福田八之助之门,开始学习 柔术。福田八之助是幕府末期讲武所的柔术教师,相当于现在大学副教授的资 历。在福田八之助手下学习时,一个弟子叫青木,来得比较勤,还有一个在海 鲜店上班的弟子叫福岛兼吉,是隔天来练习的。嘉纳治五郎则每天必到,一到 练习时间,先随老师学习柔术的“形",再跟青木搭档练习“乱取”。有时青木缺 席,他就一个人练基本技术或体能。福田八之助谋生的职业是接骨师,传授柔 术只是副业,柔术练习场就是他的病人候诊处,要等没有病人时才能开始练 习。嘉纳治五郎非常刻苦,每天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练习,到晚上7点多才离 开道场回住地。由于这种松散形的教学,老师在教学时也没有要求准备活动, 练习结束时也没有整理运动,就是让他练习,嘉纳治五郎常常练得全身酸疼得 路都走不动,第二天早晨身体痛得动不得,蹲厕所几乎站不起来,但他一天也吉田茂著,我国曾有译本为《激荡的百年史》。 不休息,一痫一拐仍然坚持到道场练习。那时,练习柔术的服装也还没有改 进,下身穿着短裤,上衣也是短的宽袖口,他的上臂与胫部经常摩擦得青一块 紫一块,全身上下都涂了万金油,在大学的宿舍里,同学给他取了一个外号, 称为“万金膏”。那时跟福田八之助学习的人,合起来仅三、四人,一有人缺 席,嘉纳就找不到练习对手,他多次动员大学同班同学与他一起去练习,但 大多数同学去一两次,都坚持不下,跑了。一个后来成为工学博士的同学叫 五代龙作,倒是坚持下来,可是不久因举家搬迁也走了,只有嘉纳治五郎坚 持下来。在福田八之助门下的乱取练习中,嘉纳一直无法战胜体重和力气比自己 大的福岛兼吉,他就跑到图书馆,翻拳击教科书,查阅其他格斗的书籍,寻找战 胜福岛的方法。后来得知,自己寄宿的地方,有个为学生们提供包伙食服务的 内山喜忽右卫门,曾得到相扑二段目资格,他就向内山学习相扑的摔法,经过钻研后,从内山教的多个摔法动作中提炼出一个得意的动作,先找班上同学来 试,效果不错。回到老师手下,先找水平较低的青木试,能轻松摔倒青木后,再也福岛兼吉比试,结果很利索地将福岛兼吉摔倒。这个动作,后来嘉纳治五郎 在讲道馆柔道技术体系中定名为“肩车”。能够战胜个子与力量都远远超过自己的福岛兼吉,让嘉纳治五郎充满了信心,似乎找到“以小胜大”的路径,同时 也感受到练习与钻研柔术的乐趣。


浏览5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