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日本武道界一些学者认为,“道”是日本人所喜爱的,在江户时期,这种求 “道”的教育与修养已经基本成型,比如前林清和在其专著《近世日本武道的思 想》中认为,在江户时期,“道”的思想在日本已经有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江户时 期的日本武艺就有求“道”的精神。日本的其他艺术也是借鉴“道”的精神追 求。但日本体育社会学学者井上俊认为,讲道馆柔道的出现,将“术”提升到 “道”的层次,是日本传统武术向现代体育成功转型的象征。从现代教育角度 看,嘉纳治五郎的讲道馆柔道作为“由术至道”的基本完成的象征,是比较合嘉纳治五郎(1860—1938)(图4-1) 是日本近代柔道的创始人,是日本明治 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现 代体育之父,他还是亚洲最早的奥委会 委员.他与中国还有特殊的情缘。他按 照当时社会需要,对日本传统柔术进行 整理归纳,并且提倡通过柔道的修行达 到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攻防能力提 高的目的,成功地将日本传统柔术改造 成培养健全人格之途径,完成了传统柔 术从“术”至“道”的提升。特别是他从 “以柔克刚"、“借力顺力”的技术理念中, 总结出“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进而 深化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哲学理 念,在日本和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创立讲道馆柔道的历程,对当代中国 武术的发展有许多启示。国际柔道联盟(IJF)的规章第一条写着:“国际柔道联盟,是非政治组织, 没有人种、宗教的差别。国际柔道联盟承认柔道是由嘉纳治五郎创设的。”研 究柔道的历史与文化,首先要了解嘉纳治五郎和他创立的讲道馆柔道。
一、嘉纳治五郎生平
(一)
嘉纳治五郎出身在日本现兵库县神户市滩区。他成长在酿酒商家庭,家 境殷实,小时候,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他父亲早年 离开家乡出外经商,曾是明治政府修建炮台的承包商,也从事过轮船物业运 输,是个比较成功的商业经营者,有社会地位,也有经济基础,晚年还作为官员 进入明治政府海军部任职,实现了人生舞台从地方(兵库)到中央(东京)的转 移。父亲不仅在东京市内拥有自己的住宅,在东京郊区小石川丸山町还有别 墅。据嘉纳治五郎自述,父亲逝世时,是明治政府海军中年龄最大的在职 官员。成为柔道创始人,对嘉纳治五郎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嘉纳治五 郎10岁时,母亲病故,11岁到东京,随在东京任职的父亲生活。初到东京,在 私塾学习汉字、书法,父亲还请家庭老师来教他英语。13岁,入“箕作秋坪”私 塾学习英语,次年入“育英”义塾,随来自荷兰、德国的教师学习英语、德语等课程。15岁入公立外语学校学习,1875年英语学校毕业,1877年入开成学校 (东京大学前身)。上大学期间,还兼上二松学舍的夜校部学习,学问涉及汉 学、和学、西洋学,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与旺盛的精力。1881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的文学系政治学及理财学专业,获文学学士。他继续在东京大学一 年,再选“道义学”、“审美学",1882年修业完毕。他的汉学水平很高,孟子的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生都挂在他的口头。而且他的英文 也达到很高水平,讲道馆还保留有嘉纳治五郎用英文写的几本日记。早年他 还依靠兼职英语翻译来增加收入,以支撑刚开始的讲道馆。①他的德语也达 到可以交流的水平。据曾经任国际柔道联盟会长的松前重义回忆,20世纪30 年代,松前重义在德国学习时,嘉纳治五郎到德国讲习柔道,讲课时经常不通 过翻译,直接用德语进行解说或与德国人交谈。各科学习成绩在同学中一直出色的嘉纳治五郎,个头矮,至成年后仅
浏览5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