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域武术发展空间不断缩小
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融合,并且致力于做到和而不同。具体来说,和而不同是指以认可世界文化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基础构建出的哲学理论,实现和谐统一的前提条件是认可和肯定不同。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全球化给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民族文化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强势文化持续渗透于弱势文化中,在这种背景下地域武术文化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有增无减,地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是怎样实现自身文化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在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和而不同”的要求。纵观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以往有很多人都将武术定位成重要的健身方式,很多拳种习练活动充当着农村人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但综合分析当前的现状会发现,很多集刺激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借着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东风,积极适应和满足现代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这使得很多国人越来越愿意紧贴时代发展节奏的西方文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竞技武术对我国各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发展至20世纪末期,中国竞技武术体系持续调整和优化,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各体育院系以及基层武校都将工作重点设定为发展和完善竞技武术,忽视了地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在外来体育文化和中国竞技武术的双重夹击下,地域武术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日渐缩小的趋势。我国各地域武术爱好者都表达出了强烈的愿望,即希望地方政府能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有效拓宽地域武术的生存领域和发展空间。
三、经济大潮对地域武术产生冲击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市场经济猛烈冲击下,广大国民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很多青少年为满足生存发展需求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地方性拳场因为拳民数量不断减少而逐渐没落。为数不少的拳师在生活压力增加、社会支持力度有限的情况下,放弃教武职业而选择另谋生路,很多地域武术文化在老拳师谢世和青年拳师改行的情况下慢慢消失。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务工青年因居无定所、劳动强度大、生活水平低下,即便产生习练武术的想法,也不得不正视具备练武基本条件的现实状况。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升学是他们出人头地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分配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所以练拳的人数持续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武术属于无形文化,传承和发展地域武术的过程中应当把人当成载体,坚持进行动态的、活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武术拳种失传的情况发生。
四、传承地域武术的过程中危机重重
地域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中无法替代的一颗璀璨明珠,但近些年来地域武术的发展境况却不容乐观,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中华儿女深思。在经济全球化速度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形成于农耕时代且具备传统特色的地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阻碍和威胁。在从农耕文明朝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对外来事物充满好奇,对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历史传承、历史记忆逐渐抛之脑后。冯骥才曾经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的多样性都扎根于农村地区,包括地域武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以及民族历史和精神情感之根。 由此不难得出,保护地域武术应当把农村地区设定为重点,通过全方位调查找到地域武术的传承人,为地域武术得以代代传承创造条件。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在政策制度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都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拳师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再充当地域武术的传承者,而是为生计四处奔走,地域武术的传承纽带越来越脆弱,倘若出现传承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就会相继出现传承链断裂甚至武术流派消失的情况。传承和发展地域武术并非短时间即可获得预期效果,集非物质性和无形性于一身的地域武术文化必须分配足够长的时间来传承和发展,才能为其整体传承提供保障。
我国各个地区陆续开展的武术节是地域武术在崭新时代背景下主动融入时代的集中反映,彰显了这些地区人民对地域武术的认可和支持,但地域武术截至当前依旧没能把地域武术文化的精华彰显出来,也未能出现充分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地域武术发展形势。地域武术的独特魅力在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中反映得更加显著,由于地域武术功法体系具有复杂性特征,习武者往往需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地域武术最本质的技击功能正在持续弱化,这些因素都使得其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
五、地域武术呈现出的当代特征综述
地域武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积极摆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自觉呈现出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地域武术本质上属于中国武术在形成和发展的母体与动力,其蕴含的多重地域武术文化内涵是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通常情况下,各种运动方式均可以达到相应的健身效果,自地域武术和冷兵器时代越走越远以来,地域武术的格斗价值持续弱化,其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节奏和广大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将健身价值提上议程,地域武术要想实现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设法使自身在世界体坛中占据一席之地。地域武术不只是诸多健身运动项目中的一项,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的结果,地域武术的文化特征是它与其他运动项目之间的本质差异。 在全球化背景下和我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武术要想发展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将时代精神内容渗透在自身的方方面面。
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开辟武术文化新视角,将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应用于地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善地域武术的发展成效。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传播媒介对地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传播作用。除此之外,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地域武术文化活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地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振兴和扶持旅游产业,挖掘和发挥旅游对地域武术的带动作用,保证游客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内涵,由此进一步夯实地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从某种程度来说,地域武术不单单是某个地区的文化资源,更是当地的明信片。地域武术作为诸多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一种再现形式,需要当代人科学运用适宜的科学技术对武术精华进行实录,或者组织和举办武术节以及大规模的武术赛事,通过这些方式向不同社会领域的人们展现地域武术的精华和魅力,从而达到对地域武术进行良性表达的目的。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武术文化价值开发
一、文化全球化
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探讨,其中探讨人数最多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问题。在时代发展速度持续 加快、文化呈现出西风东进和东风西渐的情况下,文化全球化问 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出了璀璨的本土文化形态,其中的武术文化凭借别具特色的内容和特点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代表。对于当今的武术专业人士而言,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质量完成武术文化建设,如何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在全球化文化大平台上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
(一)文化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
龚群指出,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两大方面呈现出的趋同性。 李翔鸿则指出,全球化是根据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人类现代文化的相关要求,加快我国文化价值系统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李宗桂指出,文化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全球化范围内的各民族文化依托信息全球化,在紧张而频繁的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影响彼此,来达到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目的的文化整合过程。纵观全世界会发现,世界各国的发明和创造已经推广至世界多个国家,地球人的距离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当前处于加速状态的经济一体化正在把全球经济活动连接成一个整体。
浏览3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