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竞技武术缺乏市场观念

在体育产业中,体育竞技赛事占据着重要地位。体育竞技赛事发展得好,不仅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体育市场的潜力,还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式产业。倘若体育赛事无法融入市场、在运行过程中未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则必然会摧毁整个体育产业,最终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综合分析我国近几年举办的武术竞技赛事会发现,绝大部分武术竞技赛事的举办经费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支出,如在全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运会武术比赛。虽然中国武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和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集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观赏价值于一身,但观察近些年各类武术赛事的人却屈指可数,武术竞赛场地的凄凉景象令人唏嘘。

关于武术赛场上观众稀少的现象,绝大部分观众提出了武术比赛吸引力不足、武术比赛套路单一化、很多动作观赏价值不足的观点。除此之外,很多观众指出武术宣传力度有待增加,尽管全国武术锦标赛是诸多武术赛事中的一项重要赛事,但主办方采 取的宣传措施较少,官方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举办时期投放的广告很少。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有武术比赛,前往比赛现场观看武术比赛更是无从谈起。但对于武术赛事来说,没有观众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武术竞赛内容无法达到统一性要求,武术竞赛对观众形成的吸引力有限,武术竞技规则使武术的观赏价值大打折扣。根据相关标准,能把武术竞赛的内容划分成以套路为主要内容的竞技武术、以散手为主的散打对抗赛、以套路演练为主且进行技击对抗的民间传统武术、武术的功法运动。通过分析会发现,以套路为主要内容的竞技武术和以散手为主的散打对抗赛是国家正式推行的比赛,而其余两种主要是民间的交流。在经济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市场意识逐步增强的新形势下,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着手在我国各个地区招商,目的是把武术竞赛的四类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并推动这四类内容协同发展。然而,由于广大群众对武术的认识很模糊,不能准确判定哪类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对四者的认识存在盲目性。武术竞赛内容被细分出的四类内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中武术套路的优缺点是实战性不足但具备观赏价值,散打对抗的优缺点是缺乏武术内涵但具备技击价值和观赏价值,传统武术的优缺点是内容多样、技击价值突出、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但纷繁复杂的内容增加了组织比赛的难度和比赛评比难度;武术功法的优缺点是充分彰显了中国武术的传统价值,但武术功法运动诠释中国武术的效果不尽人意,此外比赛不够公正。

因为武术比赛规则相对保守和滞后,所以造成武术比赛的观赏价值较小。尽管我国曾多次革新武术规则,但各相关革新措施不够彻底,未将对武术市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观众考虑在内。 中国武术在市场中如果没有观众支持,其在市场经济的浩瀚大海中必然无法达到预期成效。

(三)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先进的管理机制是确保武术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发展至今我国武术的管理机制相当落后,依旧不具备带动武术市场化发展的能力,所以说中国武术市场化的当务之急是妥善处理武术管理机制中的相关问题。

(1)国家在对武术竞赛进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从计划经济中脱离出来,竞赛运作的全过程存在市场意识薄弱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级武术管理中心是武术管理的主要部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武术竞赛都是武术管理中心按照国家行政计划运行的,中央下达指令,地方进行承办,在管理上从下到上层层报批,计划经济体制管理味道浓厚。中国武术管理中心始终扮演着配角,未能产生自主盈亏作用,虽然中国武术协会付诸了很多努力,但管理体制中依旧有很多项问题有待解决。分析我国的现实状况会发现,管理职业体育的权威部门是各个单项运动协会,发展至今各个单项运动协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各个单项运动管理部门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脱离的时间尚短,在各个单项运动管理部门中依旧能找到旧管理体制的踪影。与此同时,各个单项运动管理部门的职能存在模糊性特征,一方面要承担提高单项运动竞技水平、制定政策法规、运作各类赛事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市场开发工作负责。综合分析会发现,这种管理体制和达到科学性要求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差距,无法融入当前的市场中,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中国武术职业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道路上的阻碍。需要补充的是,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的武术产业运营实体较少,以由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散打王为例,虽然体育中介公司合理介入能促使比赛和市场化运行规律更加吻合,但是截至当前政府在赛事经营过程中依旧发挥着显著作用,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赛事运营方面出现了政企不分的问题。

(2)我国武术产业配备的优秀市场管理人才较少。截至当前,我国培养体育人才依旧在延续计划经济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并非是培养在经济、法律、市场、营销四个方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武术人才,当前培养武术人才的环节和市场严重脱离,培养出的武术人才缺乏商业化运作意识,很多武术人才存在仅懂得武术但不懂市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武术市场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武术管理过程中务必要大力培养整体素质较高的武术人才,促使武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从本质上来说,产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务必要把培养具备市场综合素质人才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大胆革新高校武术专业的课程,督促高校武术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自觉将市场化管理方面的知识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加大对武术硕士和武术博士的培养力度,为社会输出一大批武术管理精英,采取多项措施培养出掌握国际体育市场化发展动态且能创新和开发出新兴武术产品的综合型人才。

(四)运行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所有体育项目来说,都会把比赛定位成核心和主题。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作用下,发展武术事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同时是在国家整体指令下组织各式各样的武术活动。我国绝大多数武术比赛的形式存在单一化问题,一般会围绕高水平的训练队举行比赛,赛事体系有待创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和市场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我国武术事业同样应自觉向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三个方向发展,由此有效加快武术比赛形式的创新速度和发展速度,推动武术比赛形式朝着始终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具体到武术竞赛类型,建议将计划内正规的武术竞赛划分成国内的全运会武术比赛、全国武术冠军赛、全国武术锦标赛,国际上的有亚运会武术比赛、亚洲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综合分析这些武术比赛会发现,受比赛时间短、每年只举办一次比赛、前后两次比赛的间隔时间长、武术对广大群众产生的影响力不足这几项问题的影响,使得武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武术市场化发展速度始终比较慢。因此,当务之急是发展和市场化发展相吻合的新型武术比赛形式,采取多项措施使武术比赛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最终达到加快武术产业在市场内的发展速度的目的。

三、中国武术市场化发展的对策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确立的现实情况,使得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并且必须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办事。中国武术市场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如下。

(一)积极开拓武术文化市场

从市场属性的角度来分析,武术市场在文化市场的范畴内。 要想进一步拓展武术文化市场,一方面要加大对武术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和研究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宣传和推广武术的作用,对广大群众在武术文化方面的消费产生刺激作用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拓宽武术市场,逐步形成通过创新推动市场发展速度、通过市场发展推进武术创新进程的循环。

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得武术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以及服务环节呈现出了崭新的发展态势。大工业生产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不仅为生产武术文化和开展武术服务活动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还使得武术文化的传播媒介、流通渠道、消费形式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武术文化在生产、流通、消费、服务四个环节的特殊机制,使得这四个环节以及其中的经济关系同时受到普遍经济规律和文化规律的限制。一方面,由于文艺产品的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的特殊规律存在诸多差异,武术文化的生产过程必须接受来自一般经济规律的限制,但是由于武术文化产品生产从本质上说属于“生产的一些特殊形态”,因而某种类型武术的文化消费,有很大可能会对武术文化其他层次的需求产生刺激作用和引领作用,这也是武术市场开发集先行性特征、潜在性特征、引导性特征于一身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受武术文化产品及其服务价值具备双重性特征和消费特性的影响,使得武术文化市场中同时存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在社会效益不复存在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将无从谈起。

浏览3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