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赢州,任县大北张村人,是邢台地域三皇炮锤的集大成者。 刘赢州所传弟子亦多有成大器者。关于刘赢州的生卒年代,今尚无 一个准确的时间。但是通过对其家族后人和弟子情况的分析,可以 推出一个大概的时代。据刘赢州的曾孙刘书贵介绍,其祖父刘东汉 1949年去世,享年64岁,也就是说,刘东汉的出生时间当在1885 年。据大北张刘赢州的徒弟贾妮讲,刘嬴州活了 80多岁,80岁还 能“打飞脚”。贾妮1918年出生,要记住刘赢州80岁打“飞脚”,最起码也得10岁以后,加之他是刘赢州的徒弟,还向刘赢州学过 三皇炮锤,应当更晚一些。也就是说,刘赢州80岁左右时应在 1928年前后,刘赢州的去世时间大约应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此上推,刘赢州的出生时间大约应在1850年以后,也就是清道光三十年以后或清咸丰初年。

历史上的任县大北张村就是一个崇尚习武的村庄,世代流传的 是大洪拳、通臂拳、梢子、子龙枪、春秋刀等,当地人通称之为 “架子拳”。刘赢州幼年跟随本村孙广义学习洪拳。后来,巨鹿张老殿来到大北张村,传授了六趟三皇炮锤后南下。刘赢州和刘振邦就 是张老殿在大北张村的徒弟。张老殿南下归来又到大北张,带大弟子与大北张弟子试手。刘振邦用炮锤打不过,就用弹腿将张老殿大 弟子的腿致伤。于是张老殿带弟子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大北张的三皇炮锤只有六趟,缺了另外六趟。

刘赢州拳艺练成后,年轻时就外出闯荡,在北京曾与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交往甚厚,在其家中教拳,同时为其看家护院。后以押镖为业,先后在多家镇局供职。后自己在山西开了镖局。走汉口、下甘肃、赴贵州、到广西,水陆兼行,畅通无阻,在江湖上 、械立子崇离的庭离嘛。

刘赢州晚年离开镖局,返回任县老家,开始课徒授艺,门下弟子遍及邢台、任县、隆尧、南和等地。1901年,李宝玉、曹珂、崔毅士、王其和、毛振元;毛振海、孟和春、张永振、彭金衡等先后师从。刘赢州对弟子既传三皇炮锤,又传洪拳、随手等 各种拳术。刘赢州在习武练拳和押镖生涯中,不断吸收各家拳术 器械之长,不仅弥补了原有三皇炮锤少六趟的缺憾,还在已有三皇炮锤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其他拳种的长处。十二趟三皇炮锤、一趟拆手拳,一套技击法“夫子三拱手”和诸多器械套路已经完全集其一身。

在习拳练武和授徒传艺中,刘赢州能够客观地对待各家拳种之长短。晚年,开始推崇太极拳,与太极名宿杨兆林、郝为真成为盟友,交往甚密。刘赢州弟子后又大多拜杨、郝为师,先后学习杨、 郝两家太极拳,其子刘东汉在继承其家传三皇炮锤的基础上,又得杨兆林真传,成为了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所有弟子学习太极等 拳种大多是刘赢州亲自推荐,就连其徒孙董文科拜在其徒弟李宝玉 名下学习武式太极拳,也是刘赢州亲自安排的。可以说,刘赢州是将三皇炮锤传遍邢台周边,传向山西等地的开山之人,也是将洪拳、三皇炮锤和太极拳相互交融的集大成者。

刘东汉(1885~ 1949),名秋得,字景西,号老景。自幼随父亲刘赢州学习三皇炮锤,后在父亲的推荐下拜杨兆林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1910年前后,刘东汉携妻带子到了南京,以教拳为生。后又到山西太原、绛州等地教拳。期间,曾在开封擂台上与南和冀桂林共获全国比赛 一等奖。刘东汉在太原铁匠巷开了家拳场,教家 传三皇炮锤和太极拳,颇有名气。拳师牛天禄要与刘东汉择日比武。刘东汉遂约李宝玉前来助战。

刘东汉在山西所传弟子众多,并以其高超的武技、开明的授拳思想、爽直的性格和高尚的武德,深得弟子们的爱戴。1925年,刘东汉利用河北同乡会的关系一次收徒300多人。1935年,山西200 多名弟子共同为其敬制了 “武术超群”的金字牌匾,到“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刘东汉的针灸和中医接骨技术高明,乐于助人,仗义疏财,深受人们敬重。且秉性耿直,一生爱打抱不平,晚年时更是如此。他从太原回家探亲,正值大北张弟子开的尧山茶棚被人所占,对方也是武行人,师傅又互相认识,大北张的徒弟把对方的徒弟打了后,对方师傅出手相交。刘东汉闻讯便出手相迎,把对方师傅墩在了地 上,对方还为其送了锦旗,并拜其为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失陷。刘东汉为生活所迫,曾向日本人 教拳,还穿日本军服,每天一个小时,只教练法不教用法。太原光复后,刘东汉也曾教过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和警察等,也曾穿着国军军服。无论是教日本人还是教国民党,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挣钱糊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住拳场,能够在民间继续传拳。更重要的是为了掩护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因为刘东汉同时还教中共地下党员学拳。当时中共地下党的一位领导同志曾对刘东汉说:“等解放了,咱还让你教拳。”遗憾的是,太原尚未解放,刘东汉就已患病,到后来因生气而绝食。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十天以后,其弟子和女儿刘臭妮一同将刘东汉送回,先到内丘大辛庄刘臭妮家中,后回到大北张,不久便去世。其主要弟子有曹珂、赵从刘赢州到刘东汉,再到刘东汉的儿子刘殿 魁,刘家三代单传。刘殿魁(1900- 1985),在任 县大北张出生,自幼在家磨面,同时习家传三皇炮锤和杨兆林所传的太极拳,又随师叔李宝玉学 习武式太极拳。1910年随父亲刘东汉赴南京,在 南京读完了小学。从南京回来后,于1924年结 婚,时年25岁,妻子当时17岁。婚后即随父亲到了太原,与父亲共同以教拳为生。在这一时期,他们在通过拳场授徒的同时,还教授法院、警察局等军政界官员。

太原解放前,刘殿魁在父亲之前先行回到了家乡。父亲随姐姐到了内丘时,他到姐姐家中接回了父亲。刘殿魁回到家后,以务农为主,业余教拳。刘殿魁手中曾保留了刘赢州和刘东汉两代人才 完成的拳谱,但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20世纪60年代初,刘殿魁到公社去交棉花时,正值当年在太原时父亲所教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在该棉站视察工作,此人已经是邢台地区的一位高级干部。 他邀刘殿魁到邢台工作,被刘殿魁谢绝。

刘殿魁晚年在习家传三皇炮锤的同时,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兼收武式练法,自创一套太极拳式,传人不少。

在大北张村,与刘殿魁同时代的三皇炮锤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毛老通。毛老通(1884~ 1958)是刘东汉的徒弟。后来大北张一带 及周边所流传的三皇炮锤,除刘殿魁之外,主要是他所传。毛老通膝下无子,将在本村的外甥过继到自己名下,改姓毛,名延军,人称毛老爷。此人并不练拳。毛老通晚年痴呆,时而疯癫,常撕毁自己的衣服,光着膀子,加之耳朵失聪,弟子因之而散。

刘殿魁膝下三子,其中以刘书贵在拳术上成就较大。刘书贵 (1950~).出生时,刘东汉已经谢世一年多,刘书贵出生当年,刘东汉夫人去世。刘书贵19岁随父亲学习家传武术。由于此时父亲 已经不再象上辈一样在外漂泊,在读书务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用 在了练武上。相对祖上来说,刘书贵的习武生涯就顺利多了。但 由于学拳较晚,,待基本练成,也已接近中年了。刘书贵在父亲刘 殿魁谢世后,开始向自己儿子刘孟军以及村里的年轻人传授家传 武术,由此便在大北张一带形成了以刘家家传和毛老通所传刘家 三皇炮锤的两个分支。尽管是分支,但是所传内容是基本一致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毛老通已经去世,且弟子们在其晚年就已经散去,所以这种分支现象并不长,最终还是刘家一脉的 三皇疝舞传世逑强。

 

刘赢州师承传递表

 

第三节广宗县和平乡县的三皇炮锤

广宗和平乡的三皇炮锤都源于鲁玉璞。鲁玉璞,直隶冀州码头 李家庄人,是宋迈伦的高足,因做广宗县令张恒吉的保镖才到的广 宗。1885年,鲁玉璞在广宗西关收徒,教授三皇炮锤。平乡县尹村桥 的李福祥就是在这一时期拜鲁玉璞为师的。张恒吉卸任之后,鲁玉璞便做了京都会友镖局南柜的镖头。

由于鲁玉璞与卢青昌在县令张恒吉的主持下义结金兰,鲁玉璞 的许多弟子向卢青昌学习洪拳,卢青昌的许多弟子也向鲁玉璞学习 三皇炮锤。后来的“三皇炮锤”名家,京都“会友镖局”的知名高手乔金堂、杨福盛,原本就是卢青昌的洪拳徒弟。而卢春昌和巨鹿褚占鳌 又都是巨鹿青龙街洪拳师傅李玉珍的弟子。1914年,乔金堂闻知本 门师叔褚占鳌回家乡巨鹿设场教拳,便前往拜访,并将“三皇炮锤”传 于巨鹿。乔金堂、杨福盛曾经共同指点平乡田禾村黄文田、黄文堂兄 弟“三皇炮锤”和形意拳。1912年,作为洪拳传人的黄氏兄弟一同被 鲁玉璞聘为京都“会友镖局”镖师,遍走大江南北,在三皇炮锤方面也 造诣非凡。

浏览7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