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研究中国文化精神研究方向的主要专著有:钱穆的《中国文化精 神》(1973年),邵汉明的《中国文化精神》( 2000年),王四达
的《从“凤凰来仪”到“浴火重生”——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历 史反思与近代变革》(2005年)等。学者们对于中国文化精神都 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例如,邵汉明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 中指出:“文化精神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可视为文化的深 层结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或精髓”,“文化精神具有积极和消极 两重性”,并具体把“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本精 神、和谐意识、道德意识、理想主义、实践品格、宽容品格和整体思 维。”①还有很多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也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如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指出:“文化精神是文化现 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 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 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并将中国文化精神的主体内容 总结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②。其在《张岱 年全集》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作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 微的内在动力,亦即指导民族文化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文化基 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中国文化基本 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③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内圣外王之道,其表现为人生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 德境界、天地境界J④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一书中, 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伦理情谊,人生向上”两大精神。⑤李泽厚先 生在《试谈中国的智慧》一文中讲了中国文化的四个特点:血缘 根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天人合一。⑥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对于

邵汉明.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375-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12: 419.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友,2: 376.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1: 17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1: 293.

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番解读。

除了上述专著以外,还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对于文化精神以及 中国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例如,肖贵清和赵同良 在《试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2001年《社会主义研究》)一文 中提出「'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并由民族文化所凸 显出来的稳定的内在品格,它贯穿渗透于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 结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之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特 性。”①

赵继伦在《反思文化精神启迪今人心智一(中国文化精神〉 读后》(2001年《社会科学战线》)一文中认为:“文化精神是人 类所创造的一定文化体系中作为思想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 观点。中国文化精神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②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003《齐鲁学刊》)一文 指出:“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 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 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文 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 数人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具有熏陶作用。二是具有激励进 步、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这两方面的表现,才可以称为文 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 有四项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 贵。”③

杨伟宏在《文化精神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从实践到和谐实 践》(2009年《理论导刊》)一文中,指出:“文化精神则是人类在 文化活动或改造世界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体现 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尺度的方面。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

肖贵清,赵同良.试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J1社会主义研究,2001, 3 : 20-23. 赵继伦.反思文化精神启迪今人心智——《中国文化精神》读后[J].社会科学 ,2001, 2: 273-274.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齐鲁学刊,2003, 5: 5-8.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 和价值取向。”①

于洪卫和王东强在《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 其现代性转换》(2010年《湖北社会科学》)一文中,指出:“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是指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长期受到人们的尊 崇,成为人们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发 展起了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历史发展内在思想源泉的思想观念或 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其 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尊 道贵德‘的‘德性‘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韧性‘精 神。”②

汪振军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2012年《新闻爱好者》)一 文中,在综合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精神总结为四 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柔相济、以和为贵。”③

王晓云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的文化哲学之维》(2012 年《理论月刊》)一文中,指出:“在认知方式上,中华文化精神是 以感性的、反躬内省的认知方式为主导;在情感寄托方式上,中 华文化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道注重现世意义,强调通过道德修养 与内在人格精神的不断升华,以德性精神的永恒性实现对现实世 界有限性的超越而获得安身立命的心理皈依;在生命意志的核 心价值不同上,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核心价值是以家庭为基本活 动单位,以亲情为基本纽带,以社会共同体内部的和谐共处为理 想,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重情义的价值取向J④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研究领域中,杨伟宏.文化精神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从实践到和谐实践[J].理论导刊, 2009, 10:29-31.于洪卫,王东强.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转换[J].湖北 社会科学,2010, 10:98-101.汪振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新闻爱好者,2012, 10 (上半月):1-5.王晓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的文化哲学之维[J].理论月刊,2012, 8:55- 59.也有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 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如覃光广等在 《文化学辞典》一书中指出:“所谓文化精神,按照某些西方文化 研究学者的说法,就是民族精神,是指一种文化的特有精神,一种 文化中具有决定力的价值系统,由此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文化模式 在态度、评价及情绪倾向等方面表现出的精神品质。”①但是,也 有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如李宗桂在《中国文化导 论》一书中提出:“所谓文化精神,就是特定民族文化系统所反映 出的基本精神特质,是该民族特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 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文化精 神、中国文化精神,都是宽泛的、中性的概念,既有积极的成分,也 有消极的因素,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②其在《中华民族精神概 论》一书中又提出「‘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民族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精神进行提炼 和升华的产物,或者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③在《中国文化精 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2006年《社会科学战线》一文 中,李宗桂再次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优秀成分,构成中华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优秀成分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进 步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J他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 民族精神之间,就其内容和思想旨趣而言,具有很强的贯通性和 涵摄性,当然也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之间形成了适度的张力。”他 将中国文化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正道直行、贵和尚中、民为 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务实、豁达乐观、以道制欲、重整体倡协同、 崇古重老、重道轻器,等等J而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概括 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

浏览3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