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廷仁

孟廷仁,巨鹿县大韩寨村人。孟廷仁十几岁 向阎玉杰学拳。得阎玉杰尽心传授,后又随李峰云 苦练,尽得多处精妙。孟廷仁拳架柔顺潇洒,花哨秀气中不失工整;接手应物灵巧敏捷,攻防时机掌 握得体;一生酷爱棍术,特别是在对棍术对练方面 无所不通;行拳中眼神所体现的精、气、神在该门同辈中无人能及;说拳论术,谦虚让人,与人评点, 不争高低。

李现彪

李现彪(1964.9. 15 ~ ),巨鹿县大韩寨村人, 农业银行巨鹿县支行干部,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戚家拳第二十代传人。

李现彪1982年10月参军,1985年考入郑州 高炮学院,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驻秦皇岛市某部, 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行政管理专业,1995 年毕业,1998年获少校军衔,副营职干部. 1999年 转业至中国农业银行巨鹿县支行。

李现彪早年随其爷爷李锦堂和堂叔李中海习戚继光三十二式拳术,得李中海拳架和李锦堂拳术。后经李锦堂推荐,拜任汝普为师, 深得任汝普厚爱。任汝普除在自己家中教其拳法外,还时常到李现 彪家中上门传艺,历十数载,使李现彪深得戚家拳实践真谛。20世纪80年代初在巨鹿县的武术比赛中荣获优秀奖。80年代后期,李现彪在秦皇岛服役期间,又从李经梧的众弟子学习太极拳。1996年正式 拜李经梧的高徒谷平海为师,深造陈式太极拳和推手,深得谷平海拳 架工整、推手手法细腻之1997年,在秦皇岛市的太极拳比赛中, 获陈式太极拳第二名。

李现彪转业回巨鹿后,一方面传拳授艺,广为推广戚家拳和陈式太极拳,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的各项武术活动,长期活跃在巨鹿武术界,为戚家拳的推广传承和巨鹿县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八章查拳

第一节查拳的起源及传承考

关于查拳的起源,一说始于明末的山东冠县,另一说为西北回民查元义所创。考究历史,后者似更为可信。

唐朝安史之乱回鹘族平叛将领滑宗歧因伤留居山东冠县,由亲随照料医治,伤愈后便将拳术传授给他们。滑宗歧见弟子们勤学苦练,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又请来师兄查元义(查密尔)来冠县传艺。开始,滑宗歧传授的叫滑拳,查元义传授的叫查拳,因同场传授,且本为一家,不分派系,又因查元义是师兄,武技高于师弟,后人将查、滑拳统称为查拳。

查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对卫国保身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很多查拳师集多种拳术精华,不断充实丰富自己,这就使得他们不仅在查拳本身,也在摔跤、气功、拳击、举重等方面有突出的创新,并把拳术提高到医学的高度,按摩治病,为民众解除病痛,成为中国一个著名的拳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查拳历史上只传给回民,不传外族人,使其长期以来又被人称之为“回民拳”。

由于资料的缺乏,《冠县回族志》在考证查拳历史源流时,也只能 追到元、明时才有了人物谱系的传承,从现今可考的白作义,到滑宗歧和查元义,中间还有数百年的历史无法用人物传承的脉络相连接。 事实上,就是滑宗歧和查元义,也不能说就是查、滑拳的创始人,他们 作为师兄弟来内地传拳,起码说他们是有师傅的。这就是说,他们所传的拳术也来自前人。滑宗歧和查元义的历史功勋,就在于他们使 这一独到的民族拳种,在山东、河北、河南的回族民众中广泛流传开来。

邢台作为河北与山东搭界的相邻地区,历史上交流广泛,两地 在武术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 今人对于查拳从山东传入邢台的传承关系,难以有一个明晰的纵向 考证,从而无法排列出一个准确而完整的源流谱系表。但是邢台境内毕竟有着为数不少的回族民众,这些回族民众大都集中在威县和 邢台市区。两地民族之间的来往,使得武术的交流成为了一种必然。

此外,元代忽必烈统一中原过程中和建立元王朝以后,有许多蒙古元人进入邢台,这其中有军人,也有官吏。随着邢台成为战后经济恢复的典范,西域商人也开始大量涌入,这其中就有不少是回族商 人,为了礼拜真主,他们在邢台开展商业贸易,兴办实业的同时,兴建 了许多清真寺。作为外来民族,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本民族独有的 信仰和生活方式,也用他们自己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邢台人的 生活,并最终与邢文化融为一体。在西域回族所传入的众多文化内 容中,当然也包含了作为回族武术精华的查拳。从这个意义上说,流 传至今的邢台回族的查拳,其脉络决不是一条单线。所不同的是,这 些来自西域的回族后人中许多习练查拳的师傅们,大都在与邢文化 融合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邢台本地的武术内涵,成为集众家之长的综合大家。

从近年对武术史料的挖整工作中搜集到的资料看,明、清到民国 以前,威县、邢台市区的回民,大都把查拳作为了一种本民族的独传 技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查拳也在逐步地走向全社会。威县的查 拳传习当在元代以后,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查拳名师。据《威县志》记 载:“清代道光年间,拳师王道成在‘净皎寺'前设立拳场,教练查拳, 用于自卫。”其净皎寺的名字就是元顺帝所题。同样是在道光年间, 威县回族查拳武师黄勤“精技击,驰名都门”,其子黄铭新(字永鉴)自
幼随父习练查拳,尽得其父之术,后游历山东、河南,授徒千余人。咸 丰、同治年间,黄铭新入行伍,历任管带、协镇、都守、湖北候补等职。 张文襄督鄂时,委黄铭新任湖北军中武术教习。黄铭新病逝于湖北 任上,葬于武昌城外马家庄。其子黄镇磐,民国时任广东高等检察厅 厅长。清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威县城里的著名拳师有王老香等人,王老香培养出了著名的爱国拳师马春林。马春林在北京同“大刀王 五”一道,拥护变法维新,多次接送谭嗣同。

20世纪邢台武术界的太极拳成名人物中,回族拳师王万庆、王学政、王凯、陈固安等人都是自幼习练的家传查拳,但后来均以太极拳名家著称于世。

20世纪中期,山东冠县人杨其生、徐青山辗转落户邢台。杨其生 祖籍山东冠县城内南街,徐青山祖籍冠县张伊庄。两人都是自幼拜 在查拳名师张锡太门下,开始习武生涯。

张锡太(1898 ~ 1982),冠县张伊庄人。张锡 太师承张其为,然只称张其为哥哥。因为张锡太 的祖父是清末大名鼎鼎的张乾,张乾后代子辈有 三,均不坚持习武,而艺业未成。至其嫡孙张锡太 重操武业,由张乾的徒弟张其为授艺而成,不以师徒论辈,而以弟兄相称,或许是张其为以至诚之心报答恩师,实有还艺之心亦未可知。由张锡太传授,使邢台的查拳又有了一个以回民弟子为主、 兼收汉族徒弟的支脉。

徐青山于抗战胜利后来到邢台,在开旅店维持生计的同时,课徒 授艺。杨其生于1960年来到邢台市南郊的东郭村,在务农的同时, 培养了大量的查拳弟子。这两位查拳大师都是刚到邢台时就与邢台 本地武术界的查拳和其他拳种的名家融合到了一起。在保留自身拳 术特色的同时,与邢台当地拳师互相学习和交流,深受邢台武术界的 欢迎和好评。两位回族拳师以其毕生精力,为邢台查拳的发展做出 了杰出贡献。在山东、河北和宁夏等地享有盛名。

山东冠县查拳传入邢台谱系表
(山东冠具张伊正)

(清未的守便马亮下总教练)何俭 张其伟 ( 张伊正)

张 张李张何何何张张张

锡 志超丙振振振风英西

太(张伊庄、光群路全江山岭振彦(张伊庄)

1990年,英国武术协会主席黄济复 等人在河北省武术队教练萧长根的陪同下,来邢台向徐青山学习查拳。其 间也曾把徐青山和他的回民弟子丹玉 魁请到石家庄讨教。徐青山向其传授 了查拳的头路护手双钩。

1991年12月,丹玉魁之子丹力军 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远赴英国。但与君

丹力军(1965 ~),出生于邢台市,自幼随 父亲丹玉魁习武,既学查拳,也学其他传统拳术。后在邢台市第十七中学学 习。十七中学当时是邢台市的体育学校,十七中学的邢台市武术队教练就是丹玉魁。丹力军12岁被输送 到河北省体工大队,期间曾随省体工大队出访日本、英国等国家。 1987年,丹力军考入北京体育学院。丹力军不仅把查拳传到了英国, 还在英国行医。1998年5月,丹玉魁应邀赴英国讲学时,在传授的中国武术中,杳拳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期间,珊拉・佛来斯特、弗朗克•纯巴子和伊恩•思伯利按照中国传统仪式,向丹玉魁递贴拜师, 学习查拳。丹玉魁的弟子李彦军、姜弛、孟巧等人也经常到日本、马来西亚和阿联遒等国传授查拳。应该说,邢台的查拳师傅们为查拳在国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浏览1,6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