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运动?中国体育的传统概念和西方体育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体育一般认为运动要有外在的明显的“动”的表现形式。一般认为运动是在超正常呼吸状态下进行的。呼吸次数要超过常态,血液循环要加速,脉搏要加快,或者肌肉的负荷要有明显的增 加才称之为运动。其身体的局部或整体有较大的位移或形变,即有大于常态的“动”,在 形式上是严格的明显地区别于睡、坐和站的。譬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开展的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就是其代表。中国体育则认为,除西方规定的那种明显的运动状态外,还有区别于 睡的睡功,区别于坐的坐功,区别于站的站桩功,区别于走的行功,这些不明显的常态运 动也叫运动。并且还认为人为地控制呼吸减慢,心跳减慢,人体有意地慢慢地缓动和微 动,直达到高度地入静都叫运动,即不仅是趋于“动”叫运动,能趋于“不动”适于慢和 静也叫运动;认为增加呼吸频率,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跳次数,只是运动的一种效果和 方式。这里,为说明问题起见,不妨假设这种运动为超常态运动。这种类似于奥运会的竞 技运动项目的超常态运动,在中国的过去是曾经广泛地开展过的。譬如球类活动,中国就有蹴鞠(踏鞠)、击鞠(击球、打球)、捶丸(类似于高尔夫球)等。从战国到明末,开展 得相当兴旺,有近两千年的运动史。射与骑射、拳击、器械较量、角力、相扑、摔跤、武 舞等与武术有关的竞技项目,更是源远流长,并且有的还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另外有 马赛,各种水上运动,各种跑、跳、投掷、举(负)重、百戏、杂技等运动都属于超常态 的运动范畴。自清以后,流传下来并继续组织其广泛开展的就不多了,仅限于武术、表演以武术气功为核心的中国体育和西方体育之区别 器械武术、摔跤、杂技等可能有较好继承和发展的运动项目。然而中国体育中的常态运动 和弱常态运动所属的范畴,如武术中的内功、内家拳、导引术、养生术、各种气功和按摩 保健疗法,即各种睡、坐、站、走、缓动的运动功法,各种“用意不用力”偏重精、气、 神的拳法和功法,从我国奴隶社会萌芽而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几千年来一直兴 旺不衰,现代则更有发展。这种常态运动和弱常态运动所属的范畴正好弥补了西方体育体系在形式和范围上的不 足。所以中国体育体系是一个更完整、更庞大的运动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体育体 系在运动形式和范围上只是中国体育体系超常态运动的一部分。两种体系的这种范围上的 差别当然,一般中国体育中的睡功、坐功、站功和行功大多数只对呼吸次数有控制,即不 允许呼吸明显地加快,但其脉搏跳动次数和其肌肉负荷有的并不见得低。实际上,如站桩 这样的运动,有时其脉搏跳动次数是相当高的,而其肌肉较长时的平均负荷,有时即便是 外显的剧烈运动形式也难以达到。总之,日常运动和常态运动的机理,并不是如图所示 的那样简单。这里简单化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二、中国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目的和检验标准的不同从中西体育体系范围比较图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体育体系的运动范围窄于中国 体育的运动范围。造成这种格局的一大原因是中西体育运动追求的目的不一致。西方体育 运动的总目的是很明确的,即是为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实用技巧而设置,总的要求是 速度要快、力量要大、实用技巧要高。综观奥运会的项目,其竞技性、拼搏性都是相当突 出的,如按其来源来分可分成下述三类:其一是军事体育项目的沿袭和变迁。这当中有射箭、田径、体操、拳击、马术、击剑、柔道、射击、举重、摔跤等项。其二是现代实用技术,如游泳、现代五项、皮划艇、自行车、帆船等。其三是游戏性的竞技,如篮球、排 球、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网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比赛。如按其比赛对人 体接触程度来分,则人体直接接触对抗比赛的有拳击、柔道、摔跤等,持物直接对抗的有 击剑。这四项的攻击对象都是对手的人体,这四项和武术的徒手对抗及器械对抗同类,借物间接对抗的有各种球类,其他属于各项成绩的比较竞赛。这些项目都需要一定的速度、 力量和各种专门技巧,各个项目的区分是严格的,检验尽量采用客观的标准,采用酉方科 学的物理量来检验运动成绩,如速度、重量、长度、高度和准确度。能用这些相应的物理量测器来检验,与之相应的规则是简明的,属于最好制定规则的一类,诸如田径、举重、 射击等就属这一类。第二类属持物进行比赛。如球类和击剑则用得分的办法或击中得分的 办法来检验,这类比赛进行中的规则极为严格而且随时在修改,如排球的持球、触网、一方连续接触球次数的规定;篮球和足球的各种线区、各种犯规规定。总之允许的和不允许 的规定、限制和尺度经常在改变,以求运动更进步、合理,更好地客观地体现运动员的水 平。而第三类是属个人表演,让众多的裁判按规则评分,进而求取平均值,再进行比较, 这类规则最为复杂细腻,而又最不易准确判定,如体操、花样游泳就属于这类,中国武术 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表演当属这一类。第四类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类型。因为牵涉充 分发挥运动员的水平(打得狠),但又要尽量减少运动员的伤害性(少受伤),这一对矛盾 很难解决,从而其规则极其不好制定。现在进行的办法是采用下述两条:一是采用保护性 的护具以减少伤害,如拳击的护具和摔跤、柔道的地毯。二是使技击单一化,减少技击复 杂度,既便于裁判,又便于减少伤害。因为人体技击可是多种形式的,最常见的当数打、 摔、拿、踢四种。拳击属打,摔跤属摔,柔道属拿、摔。韩国的跆拳道进入奥运会项目 后,中国目前开展的散手和推手运动也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进入。综上所述,西方体育运动目的突出明显,检验标准严格而准确,规则必须能交付裁判 公平执行,实现对运动的检验。中国体育运动刚好相反,运动目的广阔而含混,检验标准比较模糊,规则不大全面、细致、完善。中国历代类似西方体育运动的竞技项目,因未留 传下来,也未恢复,其位置已被西方相应的体育运动所占据,相同的、极类似的项目很难 挤入奥运会。而以武术和气功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是民间分散保留下来的,其有广泛深厚 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其追求的目标广泛,有祛病养生的,有治病延年的,有健身 益寿的,有陶性怡性的,有自卫技击的,还有职业需要的,如针灸、按摩、骨伤科、中 医、气功医师、业余武术和气功教练等,当然还有专职的武术、气功体育工作者。而制定 有检验标准的只有国家制定的武术裁判规则、暂行散手规则和推手规则,只占武术和气功以武术气功为核心的中国体育和西方体育之区别.• 运动项目的极小部分。所以大部分武术、气功运动项目未纳入竞技范畴,其检验标准从未 细微探讨和制定过,很少规范化、分类化、单一化、直观化和数量检验化;当然,更谈不 上科学化、系统化。如果说,追求目标广、获益面大是中国体育的长处,则其分散性、无 规则性、无检验性则是其最大的短处。三、中国体育和西方体育质量和效果的不同西方体育以奥运会为其最大规模,所设的单项体育项目,成绩不断被刷新,不断创造 新的世界最高单项运动纪录。奥运会自1896年第一届以来,其创造纪录的时间、地点、 项目、成绩、运动员姓名清清楚楚,有据可查,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水平当数世界一流。中国体育组织于1932年参加了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并在1936、1948、 1952年参加了相应的奥运会比赛。在1984. 1988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女排、体操、 射击、击剑、举重等项目上夺得了金牌。如今在向奥运会进军的口号鼓舞下全国体育健儿 雄心勃勃,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力争使我国成为一个体育强国。除了在现有的奥运会项目中力争夺魁外,中国体育界还想把自己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带到奥运会中去。武术和气功等有关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占有较大的优势,我们想将其推 进奥运会,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是落在中国武术和气功工作者、爱好者肩 上的历史重任。如能成功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体育的莫大光荣,也是武术事业的莫大进步 和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这是和有1。余亿人口的 中国体育事业极不相称的。是中国体育项目不优秀么?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培养人 才而创造运动纪录么?是中国体育无高质量的运动成绩么?都不是。主要是历代封建王朝 从未组织过这种严格规则指导下的运动会,也从未把体育运动作为国家的一项大事来抓。 中国古代竞技项目的突出成绩只成为民间的流传和不准确的历史记载,因古代的中国比较 缺乏这种制定客观检验标准来准确地检验体育运动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只有诸如飞檐走 壁、踏雪无痕的传奇传说;只有如大刀王五为营救光绪皇帝而跳上了屋,八卦拳家程建华 飞身上房时被德国鬼子枪击,燕子李三来无影、去无踪,飞上窜下,体轻如燕等模糊的记载。他们究竟能跳多高,能跳多远,无准确尺度。他们的纪录和当今世界纪录相比孰高孰下,成为千古疑团。霸王力能举鼎,力大无穷,但他能举多少重量,也无从考察。再如历 代各种武艺高人的绝技传说,因无正式记载和检验成绩,也使人半信半疑,形成信则有, 不信则无的无从考查的局面,善于吹牛的人把假的说成了真的;不相信中国古代体育成绩 的人,连真的也要当成假的。国内都不能自圆其说,且总是争论不休,则又怎能统一向国 外介绍推广。所以,中国古代体育成绩,基本谈不上对运动水平的检验。惜乎!中国几千 年的文明史,即使是前辈先人在某些方面曾有过卓越的体育运动的惊人成绩,也无真凭实 据可资考察,实属中华民族体育的一大憾事。传说中的体育成绩无从考察核实,而现行流 传下来的武术、气功等项目也无非常全面而恰当的规则可检验。中国传统体育的水平是个 模糊的概念,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竞技水平检测上无法同西方体育相比较。
浏览6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