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武术承载的文化精神有助于推动中国武术的当代发 展与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文化 分支,中国武术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汇聚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文化精神。透过 中国武术,人们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的风貌;透过中国武术,人们 也可以感知中国文化的精神。然而,中国武术作为区别与其他中 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除了具备了其文化母体——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外,还应当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精神标 识、精神内涵以及精神内容等。由此,我们不禁会引发诸多的 思考:中国武术独特的精神是什么?中国武术的精神又有哪 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辞海》对“精神” 一词的注解是:“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 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宗教信仰者和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 神,是对意识的神化。唯物主义者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 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物质的最高产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精神”是指“同物质相对立、和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人 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称。”②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文化的具体表 现,包括器物、制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 神相联系,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 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
①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0.② 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 306. 想和基本观念。”①由此可见,文化精神对于文化本身而言,涉及了 文化的器物、制度、习惯、思想意识等所有层面,既体现了文化的 思想精髓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也理所当然的 也应当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的深 层文化体现在武术哲学内涵、武术的思维方式以及武术的价值观 念,属于武术精神层面的内容。”②由此可知,中国武术精神是相对 于中国武术的具体表现而言的,它与中国武术在器物层面、制度 层面、思想意识层面等的内容密切相关联,具有“引导性”和“指 导性”。因此,“中国武术精神”成为了中国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 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中国武术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 基本观念。基于上述认知,我们认为:中国武术的精神是中国武 术的核心,是中国武术存在和发展的“根丁这些精神的内涵和内 容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整理的。 _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中国武术既具有中国传统文 化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这种个性的存在是其区 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同样,对于中国武术的精神而言,在 其精神的内涵之中,其理应符合“大一统”的中国文化精神的内 涵和内容,与此同时也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具有独特个 性的精神存在。“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思想要义、精神内 涵是深邃和悠长的”③,只有对中国武术价值、思想以及精神形成 正确的理解,中国武术才能具备强势发展的坚实根基。这是因为 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文化通过精神层面的吸引和感召而 发挥作用,才会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④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蔡仲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一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2009, 24 (5) :379-382, 387.王岗.中国武术发展应具备“文化大国”的气度[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 2009, 6 ( 11 )乔虹.国家形象:一个和平崛起大国的新课题[N].中国妇女报,2008-03-15.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武术精神却并没有过多地被世人所重 视,也没有真正地被世人表达出来。事实上,中国武术精神在中 国武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并且从未缺乏的。“精 神是对某一文化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的解读「①中国武术精神, 不仅包含着对中国武术的本质和核心内容的描述,也包含着中国 武术最崇高信仰和追求的表述。这种“精神”是“隐藏在文化内 部最深处的东西”②,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奠定了中国 武术千百年持续发展的根基,规范了中国武千百年发展的方向, 提供了中国武术千百年发展的动力。
故此,本研究认为,探究中国武术精神有益于人们更加深刻 地了解中国武术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其对于当代武术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中国武术精神重铸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和自觉能动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讲是对文化深刻体悟和高度认同的自觉 性和自豪感,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时代意蕴及话语环境。文化 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③文化精神是文化自信 的集中体现和自觉能对。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的内涵包含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发展道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三方面。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不能理解为一句口号,在新 时代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需要知晓其精神内 涵,了解其历史使命。中国武术精神有着深刻连续性、现实性和 开放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高度自信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需要推动精神创新和精神进步,在实践孙鸿志,王岗.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核心问题:理念的缺失[J].中国体育科技, 2011, 47 (3) :80-83, 88.陆小黑,王岗.“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8 (9) :35-3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中实现精神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加强对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建设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增加对文化的 “认同”,进而发展成为“自觉”,是实现新时代武术精神创造和进 步的必要之路。
新时代中国武术精神需要在表达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同时 展现世界关怀。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 伟大实践,中国正自信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这就需要中国武 术精神的充分表达、需要中国武术精神与中国内涵的完美结合, 为世界的健康发展合理给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 “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中 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高度,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类情怀、 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显著增强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 感召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 重要表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时指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 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 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 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 播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他强调“协和万邦”,提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为全球 治理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当 今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突出贡献和生动实践。中国武术是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 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 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 益启发。对中国武术精神中适合于协调社会关系和鼓励向善向 上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 价值。
中国文化国情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态 系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现代化目标指向与价值追 求。我们需要更加明确把握中国迈向世界文化强国的深刻内涵 和战略进程,紧紧把握住创新的时代特点和规律,使中国武术精 神的古老神韵闪现出现代的光芒,在世界多元文化同台竞技中展 现“我是谁”。
三、中国武术精神重铸能够更有效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的核 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所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写 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 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 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加强对优秀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是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 进的精神力量由此可知,只有当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谐 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本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厚德 载物思想、自强不息的实践思想深入人心,促成每个人的自觉行 动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才能够得以实现薪火相传。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中民众表现出的精神 缺失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我们频繁地看到:在车祸的现场, 不少人不敢站出来指证或者拦阻肇事人,围观群众对于伤者不敢 援助;在公交车上,也经常看到无人让出座位给那些老弱病残; 在面对一些犯罪活动之时,更是不敢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民 众们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事不关己,少惹麻烦” 的心态面对着发生的一切。种种迹象,无不反映出良知的泯灭和人 心的冷漠。
此外,“唯利是图”“物质主义盛行”“贪污腐败”“行贿受贿” 等诸如此类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侵蚀着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并在引发着负面的导向作用。以至于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的现象,都是不良风 气所导致的恶劣结果。当面对歹徒行凶,不敢出面制止,是为不 勇;当面对举证行为,不敢出庭作证,是为不义。不勇者,缺少的 是见义勇为的气魄,缺少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不义者, 迷失的是大是大非面前伸张正义的良心,迷失的是群体共处中的 道德义务。
如何让如此令人心寒的一幕幕不再发生,如何让日渐低迷的 社会正气得以匡扶,是值得当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去反思的。假 使这种精神的缺失不断蔓延,社会的发展将会是无法想象的。事 实上,这些关乎道德伦理的缺失、善恶美丑的混淆等社会问题,已 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良知需要被唤醒,人心需要被 扶正,人们开始纷纷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纷纷提倡中 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构。
反观中国武术,我们不难发现,历经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武 术,自古以来就对于习武者具有道德约束的能力和道德教化的功 能,习武者在中国武术独特的道德观的引领下,逐渐习得了较为 崇高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纵观中华文明史,无数习武者的人生 事迹表明了习武者多能够表现出“见义勇为”“维护正义”的高 风亮节,“仁义为先,尚武崇德”的高尚品德,“讲礼守信”“重义 轻利”的人格修养,“礼敬守法,忠诚报国”的民族气节等等。这 些都是习武者在修炼中国武术过程中都会遵照和秉承的道德规 范,随着中国武术的历代传承,它们也渐渐成为了被后世不断继 承和弘扬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这些优良的传统和美德最终成为 了中国武术“德艺双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中国武术的技术 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的完整内容。可以说,中国武泰游表现 出的诸多精神内涵,是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精神财富,其 对于人,对于社会,乃至对于国家都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 价值。
因此,本研究认为:通过深入探究和深度挖掘“中国武术精 神”,并大力提倡对“中国武术精神”的弘扬,积极发挥“中国武术 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正能量”,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精神文 明家园以及促进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四、探讨和解析中国武术精神能有效提升中国武术的研究价 值与意义
人类的发展需要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精神的依 托。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武术精神的依托。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一直被单一的看作是关于技术的传承 和沿袭,对于精神的传承和沿袭一直被忽视。然而,近十多年来 随着武术文化意识的觉醒,人们渐渐感受到武术文化属性的重要 性,对于武术文化的研究也越发的丰富。诚如王岗教授所说:“今 天的中国武术,已经不再只是最初的用于技击搏斗的‘格杀术’, 也不仅仅单一的将其看作是以体育竞技为目的的‘运动武术,,它 已经转变为了具有独特‘文化隐喻’的‘文化的武术①然而,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处于中国武术文化核心地位的中 国武术精神的研究敏感度较低,极少有学者问津。直至近年,才 有部分学者开始对中国武术精神这一研究领域展开研究,因此,这 可以算是当前武术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较为空白的学术研究领域。中国武术精神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既然被看作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它就理应被 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它是传统文化精神和武术共同作用之下的
① 王岗.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8 (10) : 1328-1331.结晶,是中国武术的灵魂和精髓。中国武术精神不仅在中国武术 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对中国 武术的传承与传播也依然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 时,本研究还认为,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完全具备并能够产 生强大“精神生产力”,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承 担起建构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基于上述理由,本研究认为关于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就成为 一个重要且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选题。
(1)通过对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能够从文化精神的视角, 对作为文化的中国武术展开的新一轮的学术探讨,这有利于拓展 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宽度以及深化对中国武术的认知程度,有利于 中国武术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2)通过对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能够对中国武术精神的概 念、特征、内涵、价值和功能等内容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学理上的 探究,能够为当前中国武术学术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 向,从而促进和推动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走向更为宽广 的空间和平台。
(3)通过对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有效地理清和准确地把握 中国武术精神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功用, 充分发掘中国武术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以便于在 实践过程中推动中国武术的本土化传承和国际化传播,进一步提 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浏览3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