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武术精神肩负着当代中国“文化兴国”的文化使命 与文化担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 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新 阶段,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 各种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不 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竞争力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应有 之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而言,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成为一个强大国家或者民族的关键所在。物 质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 其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起点和基石;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 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 步,其作为一种“隐性”力量,是在无形之中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 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者之 间,是密切联系,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各项事业 的发展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范 围影响力较之以往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国家的发展和复 兴,仅仅只是依靠物质文明的进步无法保持延续性和持久性,它 同样需要精神文明的推动和支持。较之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 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作为一个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内容,也已 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规划。中国武术精神价值重 铸要首先对武术精神范畴做出科学的现代诠释,并对包括武术精 神的内涵、结构层次、基本概念和价值功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 学的分析。武术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精神 资源,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武术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客观真实存在着的,但是对武术精神概念的界定,则 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要科学准确界定武术精神的概念,一方 面,要看我们对武术精神这一概念的界定能否真实反映作为客观 精神存在的武术精神本来属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对这个概念的 界定能否充分体现、实现该概念的现实价值。因此界定武术精神 范畴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过程,既要以客观事实为基 础,又要以价值判断为导向,以实现对武术精神内容的客观揭示 与发挥其为新时代服务的价值统一。而要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 就必须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将武术精神置于历史发展的过程 中进行辩证的考量。因此,准确把握武术精神的概念,对武术精 神的基本理论做出科学的现代诠释,既是武术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的 研究起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的一个切入点。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家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 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新时代课题。中国武术 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参与“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J由此可知,我国已经开始全面进入了一个重视精神文 明建设的时代。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按照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化三层次” 理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中,精 神文化是最为深层、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指“人类文化的精神形 态,包括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领域——知识和经验、思想和观念、情 感和意志等意识活动的方式、内容及其特征。人的心理活动、意 识和潜意识、科学知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民族传 统、社会风气,等等,无不蕴涵着、显现着人自身历史发展的一定 特征,即构成一定的精神文化。”①在文化体系中,无论是物质文化 还是在制度文化,都渗透着或者体现这种“内在精神”,并且同物 质文化、制度文化相比较,精神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的复杂多 样、神奇奥妙。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精神文明正是通过“精 神文化”来实现的,而且精神文化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精神文明建 设的最终结果。

在当代中国社会,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必须要坚定不 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这无疑为身处于当下 时代中的各种形态的中国文化都提出了新的任务,赋予了新的使 命,也为我国推行的“文化兴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事实上,“中 国文化的当代复兴和回归主流,已经为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众多 种类的中华文化形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②对于中 国武术而言,其作为中国文化的标识,可以被誉为传统文化和现 代文化的集大成者。首先,中国武术从历史中走来,其在社会的 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汲取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因而它 可以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次,中国武术依然在 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并且成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名 片”,因而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样一种中国文化,其也理应承担起促进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

① 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 社,2010, 3: 48.

②王岗.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对中国武术世界化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8 (4 ) : 1-6.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文化担当。

二、中国武术精神具有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功 能和作用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存与“多元化”发展已经成 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来自不同种族起源、不同种族类型的 文化,彰显出迥然不同的文化品格、不同的文化气质。就其本质 而言,这是不同的种族或者不同的民族之间“根”的差异性的直 观体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历代思想家的总结与提 炼,会在民族的内部逐渐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 念。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 于民族的成长与壮大,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历经时空 穿梭,不断磨砺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在岁月的洗礼下,发 生着相互的凝结和不断的整合,最终便形成了专属于这个民族文 化的基本精神。

有学者指出:“文化精神即文化实质,指一种文化系统成为 自身及其与他种文化系统区别之根本所在「①就中华民族而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 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 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 的基本精神中国如此,英国如此,世界各国均是如此。由此可 知,“优秀的文化传统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表 现”②,文化精神是构筑在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文 化传统 种被普遍认同且较为根深蒂固的,在本民族文化体 系中处于最核心位置的,并能够反映民族文化本质所在的,能够程广云,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现代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3:59-6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发挥积极意义和价值的那些思想或者观念Q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的核 心,是该文化之所以存在和得以延续的“根”,是其文化所表现出 的“独特性”的彰显和表现。因此,本研究认为:就其本质而言, 文化精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核心价值取向层面的内容, 通过对文化精神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 最为核心的思想,可以向世界展现出其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 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了新修订的党章。报 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提出了 “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这些核心价值 观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这些 理念,其在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真实 写照,集中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同 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 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自始至终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 之上。在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武术的发展始终与中 国文化的发展同步,并与之息息相关。在时间与空间的交迭过程 中,中国武术不断地汲取着传统文化的养分,深深地受到各种传 统文化的浸润,例如传统哲学中的许多思维模式、传统审美中的 许多思想精华,以及传统道德伦理中的各种教条约束等,这些无 不对中国武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无 不在中国武术中有所展现。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被传统文化不断 “哺育”的过程中,中国武术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兼具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因此,通过中国武术有助于向世界展示和 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它也因此具备了向世界传递和宣 扬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

浏览4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