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以及21世纪文 化学热潮的涌起,我国的地域文化学研究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作为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民族融汇的产物,作为 一种承载不同地域武术丰富内涵与发展归属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具有的显著的 地域性特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当前武 术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作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 河北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时还能够对于中国武术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 借鉴与推动作用,所以,应该说同样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武术文化远景展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的融汇、冲突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 要明显和激烈。文化全球化在创造了更多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居于弱势地 位的文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融 合现象,其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或某种层面上,一种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化开始形 成”。®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并进而积极推动全球文化的进 步,已成为当今中华武术文化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毋庸置疑,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在无可选择地迎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挑战的同时,同样正面临着 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方兴未艾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正在走 向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一)梳理地域武术文化脉络,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

只有对组成中华武术文化整体的各地域武术文化进行细致梳理,在归纳各地 域武术文化整体特征的前提下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在真正认识真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实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只有通过大量这样严谨的、艰苦的、锲而不舍 而又富含创新要求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中华武术文化才能真正拥有自信地 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由此而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地域文化研究可谓任重道远。

(二)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一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

中华武术有着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发展历史,中华武术有着世界 上最为广博宏富的武术文化精深内涵,中华武术也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众多的习练 人口。在未来的全球化武术大蛋糕中,中华武术文化应该拥有与此相称的份额。

在迅疾而又强烈的文化全球化大潮冲击下,当前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步调无 疑还需进一步提速。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从国家文化时代发展的高度确立地域 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以此为前提,尽快实现国家“挖整”与博士研 究方向有机结合的双赢局面,本书研究认为,这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战略层面的意义重大而又现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二、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文化”牌

(一) “武术文化力”概念的提出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是本书研究引人文化学领域的“文化力”概念,将其与武 术文化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武术文化概念。“文化力”的原义是“以人为主体 所蕴含的物质力与精神力多层结合整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本书研究对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以武术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蕴含并推 动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武术文化精神与物质合力。”其中,“武术人”是指“从事 武术活动实践的以武术为主要社会活动内容的各种武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参 与者' 在“武术文化力”的各构成要素中,作为武术文化主体的“武术人”的现代 化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武术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武术文化力”发挥 作用的基础;武术文化事业与武术文化产业是“武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武 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武术文化力”的作用目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武术 文化力”的力量源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武术文化力”的核心支柱;“武术文化 品牌”是“武术文化力”的形象展现;与时俱进和吐故纳新是“武术文化力”的发展 动力。在提出“武术文化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化背景下河北武术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研究,是本书研究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尝试。

(二) “先进文化”的定义

迄今为止,学术界专门探讨“先进文化”基本内涵的文献还不多。目前,可以 作为“先进文化”定义的仍然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报告指出:“在当代 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段 论述清楚地表明,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意味着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们的 头脑,树立正确的精神支柱。应当说,这种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就是中国先进文 化最根本的内涵。与此同时,十六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前,还设有 两组重要的限制词,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这段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定义,可以说,集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 前后三代领导集体有关文化思想的精髓。®

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文化”牌

联系“武术文化力”的概念和“先进文化”的定义,本书研究认为,关于河北武 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实际上就是如何科学地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 文化”牌的问题。

科学提升“武术文化力”,就是针对构成武术文化的最为关键的主体——“武 术人”的因素,着重致力于“武术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大力弘扬提倡尚武自 强、奋勇拼搏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弘扬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为 突破口,充分发挥武术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着力培育各项武 术文化事业与武术文化产业,精心打造中国武术文化品牌,从而使中国武术展现 出理性、稳健而又与时俱进的新世纪崭新形象,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始终保 持充满自信而又魅力无限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一种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既能为当下 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焕发该文化群体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同时又能超越具体的时代环境,而具有人类普遍和持久的价值。 先进文化的这种内涵,直接体现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两组限制词当中”。所以,打活武术“先进文化”牌,努力把武 术建设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关键也在于紧密把握“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两组关键词。

所谓武术文化建设的“面向现代化”,就是充分发挥中国武术自身的特色文化 优势,为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课题提供文化支援;所谓武术文 化建设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在武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进行与 世界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对于自身宝贵文化传统 的继承和发扬,力争使我们的武术文化既蕴含文化的普遍价值,同时在时间上也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越性;所谓武术文化建设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问题, 则是指中国武术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立足于本土,讲究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 注意崇尚科学和理性,并最终以服务于人民为主旨。只有这样,武术文化的发展 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使中国武术在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等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价值之间,科学兼顾各方,从而保持一 种动态的发展与平衡。

浏览6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