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乾隆五年(1740)出版的《峨眉县志》中有一首明朝唐顺之写的《峨眉道人拳 歌》。从这首诗中可见当时峨眉道人的功夫。大概意思可叙述如下:唐顺之认为和尚们多 技能,少林拳法价值很高,世间稀有。但峨眉道人(当时峨眉山还是道教的地盘)的功夫 更使人感到新奇。他所看到的这个道人能竖发顿足踏山地,岩石迸裂惊沙走,足见功力之 深厚;来去如仙女穿梭,转拆如天魔舞袖,足见步法之快,身手之灵;不可测如鬼喊含沙 戏人,气势雄如猛兽磨牙捕食,足见其变之速,其威之猛;与人较技有形似无形,进攻快 速,用足挂住对方脚跟,上肘横击,方法硒鼓巧,真是险中呈巧,拙里藏机,使人不能不 惊奇,即使是京都杂技中爬竿的人也不如他灵捷,外国耍魔术的人也不如他奇妙。道人这 种功夫气势磅礴,功力大的翻身一指太阳,如像把太阳都指得停了下来,他一缩首藏身斜 钻,似乎针眼都要被他穿过去;道人柔软的“百折连腰尽无骨”,如像“一撒周身都是 怎样看待峨眉武术 手”。这样的好功夫,道人还说他未把自己的技能全显示出来,末了低蹲大喊一声,有如 狮子怒吼。他练得正高兴的时候,回头看见自己的身影,于是若有所思地珍惜起自己的功 夫来,想着一定不能使天机都泄露出来,虽然还有功夫未表演也只好作罢。他心思一动, 鼻息无声,神气自守,不知不觉地已跳上蒲团,如木偶一般在那里打坐入定起来。读唐顺之描写的这个道人打拳的情景,任何行家看了也会佩服。他既有内力,又有外 形,是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可说是长短皆绝。真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功无一 不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除武功外,他气功的修养也极高深。在大动、急动之后能立即 安详入定,即使是现今最好的武术气功拳师,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从这位峨眉道人的功夫,可见当时其他峨眉道人的武功之高深。峨眉武术与道人的联 系是长期和紧密的,受道佛二家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峨眉山是天下四大名山之一,有 “佛门仙乡”之称。在建寺以前就有道人在该山活动,东汉时成为佛教圣地。出名的武术 高僧,代有传闻。峨眉和尚的武功直接影响着峨眉功夫,这是众所周知的。前面讲的“峨 眉十二庄”也正是从峨眉山僧人流传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唐顺之说的这个峨眉山人是道人 而不是和尚,是道教徒而不是佛教徒。我还认为峨眉武术受道教与道人的影响并不亚于受 佛教与和尚的影响。中华武术受道教思想和道人的影响并不亚于受佛教和和尚的影响,我 不赞成“天下功夫出少林”这句话。四川有道教的第五洞天,即青城山,成都有道教的著 名宫观青羊宫。特别是青城山,是天下道教名山,建观比峨眉山建寺还早。张道陵(34一 156),即张天师,活了 122岁。他是我国道教符录派之祖,也是青城山的开山祖师。他依 《太平经》创作道书二十四篇,奉老子为教主,尊《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经典, 建立了初期道教——五斗米教。他说中建教时张天师神通广大,精于剑术,一剑劈开挡道 巨石,投笔一掷,平地起深坑。至今青城山仍有“降魔石”、“投笔槽”等遗迹。张道陵之 子张衡,孙张鲁亦嗣法于此。山麓长生观,传为晋代范长生得道处,现有古楠,传为长生 手植。青城山作为道教圣地,两千年来,香火不绝,历代都有高人隐居于此。道教徒最多 时达到15000人。道教也有封建迷信、神鬼箓的一面,在其基本教义中,相信人能够通过 对现实的肉体修炼(内丹术)达到益寿延年乃至长生不死。其崇奉黄帝和老子,是中华民 族固有的传统宗教,群众基础广。道士们讲阴阳,习八卦,研究五行生克之道,将医、 气、武功结合起来修炼;还讲究法自然、柔胜刚、物极必反,提倡术变,主张以变随应自 然,以变求胜,研究生成术等;将道教中的辩证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炼丹、采药、 自我修炼。一整套道家思想体系和道家练功方法对我国武功、气功和医术影响都很大。道 教中的道功,有很大部分是讲内丹术,属气功,是武功的基础和中坚。《道藏》中有不少 著作如《云笈七签》、《抱朴子内篇》、《悟真篇》、《黄庭经》等都是气功方面的经典著作。 以青城山为基地的四川道家思想,以及道门功夫和道人的实践丰富了峨眉武术。因此造成 历史上很多道人武功很高,他们影响于社会,而很多武功高超的人弃俗入道,又扩大了道 士武功的影响力。在四川,峨眉道人、青城道人可能比峨眉僧人对峨眉武术的直接影响还大。峨眉山的 九老洞据说便是峨眉山请有武功和有道的道士来山居住或交流武功的地方。峨眉山建寺以 前就有道教的活动,道教的修身法则、武术方法和道教的哲理经常影响峨眉山的和尚。僧 道之间的武功是有所交流的。和尚的武功师傅可能是道人,道人的武功师傅也可能是和 尚。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出名的“南侠”兰伯熙和僧人僧本立本是师兄弟,他们同时师事的一个老师是火居道道人张裕龙。而兰伯熙的另一个老师就是峨眉派名家陈元庆老道。我 1977年在上海遇见过一老人叫叶丹一,他是冯玉祥将军在青城山的贴身侍卫,此人练有 道门金钟罩铁布衫功夫,武功堪称上乘。他说在青城山时遇见的道人郭少鳌,其自然门武 功登峰造极。而据四川现在练自然门武功的人讲,郭现已一百多岁,属万赖声的师叔一 辈,现仍在华山~代云游。重庆著名武术家吕紫剑的老师是峨眉山九老洞遇仙寺的长寿道 人李长叶,李收吕为徒时已108岁,他传给吕紫剑游身八卦掌。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化门 著名武术家,曾创办成都私立平民国术学校的杨石澄(又说杨石臣)。,他的老师是四川 府瓦片沟的道人。据杨的徒弟景书堂讲,杨的功夫能一指破牛腹,练功时,手上冒出的天 罡“剑气"有一尺来长,是白色的气带。近年来,既高龄又武功好的道人还时有传闻。现 举例如下:前几年在四川活跃一时的115岁的老中医,绵竹县罗旺山老道,据说他能一连 呼49 口气而不换气’可见肺活量之大。他在临弹簧门时将治疗多种常见老年病的“百草 丹”贡献了出来,成都军区军医刘正才就是他在医道上的传人②。1986年逝世的安岳县的 彭老道,活了 104岁,和中江朱智函交厚,精通武功、藏经和医术,当地群众每天前往求 医看病的,有时高达数百甚至上千人。1976年逝世的青城山道人易心莹,曾任中国道教 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他就精研《云笈七签》,在气功上有相当深的造诣。 关于会高深武功的道人在四川创拳的传闻也不少。如白眉道人创的白眉拳(该拳现在广 州、澳门、香港一带流传),神灯长老和清虚道长共创火龙拳(另说是黄林道人创火龙 拳),青城山纯阳洞单正道人创青龙拳,盘龙拳是模拟成都著名道教宫观——青羊宫的八 卦亭亭柱上的盘龙形象而产生的拳术等。总之,峨眉派武术和道教、道家思想、道家功法、道人的武术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三、从拳种的来源和分布看峨眉武术——博采众长四川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北越秦岭入陕和陇海线、黄河流域相连,东接三峡入鄂和 长江中下游相连。它本身则山势环绕,形成盆地,土地富饶,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地形 复杂。一到战乱年代,黄河流域的人就过秦岭而入川西成都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人就 过三峡而逃亡到川东重庆地区。其中会武功的人也随之而进川。如抗战期间,中央国术馆 1943年由南京迁到重庆,大批武林高手涌进四川。其中著名的有郑怀贤、朱国祯、朱国 福、李雅轩、张腾蛟、张英振、吴梦侠、杜心五、万赖声、张文广、温敬铭、李锡恩、蒋 浩泉等。上述人中,前六人后来就定居四川,在川安家落户,教徒传艺,把外省的武术融 会于峨眉武术之中。笔者相信,历代战火动乱之秋或改朝换代之时,也正如抗战期间一样,外省武术家大 批涌进四川。又由于四川地处西南,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向来有“天下未乱蜀 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和平时期的皇犯、死囚等逃犯中会武功的人也逃往四川 来避难。过去成都有句谚语:“搞烂就搞烂,搞烂过灌县。”意即官逼民反在川则是走投有 路的。实在无法生活了(搞烂了),那就跑过灌县到山林中去当“绿林好汉”。所以白莲 教、一贯道等会道门都容易在四川滋生繁殖。现在四川的会门功夫,观师默像一套做法和 会道门有联系。晚清石达开到四川被击溃后,其中逃亡的太平军将士流落隐藏下来。

浏览4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