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产生、发展、逐步完善的历史长河中,朴素的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和应用。历代从事并热爱武术的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武术这个大系统为研究 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武术系统的组成和组成武术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力图从本质上 说明武术本身的结构、武术的功能、武术的行为和动态,从而把握住武术系统本身,以达 到从事武术事业的最终目标。从武术系统的组成来讲,武术系统的范畴是相当广泛的。从 其社会效应来看,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内容不断地得到更新和扩大。武术是人类生 存竞争的产物。武术主要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强大而和动物及他人斗争的产物。按制服对手 时是否使用武器来分类,可将武术分为器械武术和徒手武术两大子系统。(一)器械系统的基本子系统武术器械子系统的产生大约分为六个来源。猎具系统为战胜动物,早期的人类即产生了狩猎的武术,反映了人和动物斗争的历程。如用棍 打狼,用弓箭射鹰,用渔叉叉鱼等。兵器系统由于国家、民族、部落等之间的战争而逐渐产生和丰富了兵器。兵器是对付敌人的武 器。一切对付动物的猎具都可以直接或经过改造而成为兵器。因为作战方式不同而产生了 骑战的和步战的兵器,远战的和近战的兵器,偷袭敌人的和正面作战的兵器,进攻性的和 防守性的兵器,单兵使用的和多兵联合使用的兵器。不同的兵种使用不同的兵器。元帅、 战将、侍卫和兵士等不同职位的人也使用不同的兵器。到宋明,则有十八般兵器之称,而 形成了十八般武艺。实际上人们使用的兵器则远远超过十八种,武艺也不只十八般。如 《五杂俎》上记载的十八般武艺,《水浒传》上记载的十八般武艺,少林武术的十八般武 艺,使用的兵器都不尽相同。私斗器械系统猎具的器械和兵器械都直接或经改造而成为私斗器械。但私斗器械更便于随身携带和 使用方便。由于武术开展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职业的人为自己 使用的方便而改造和增设了许多器械;由于武术发展的长期性和经验积累,出现了职业武 术家,出现了名拳种和名武术家;由于武术门派增多,各拳种门派为发挥自己的特点又独 创出多种器械,武术器械得到极大的丰富。其中如和尚的禅杖、道人的拂尘、乞丐的竹 棍、农夫的钉耙、饭馆老板的板凳、伙夫的烧火棍、船夫的桨、樵夫的斧头,艺人的长 绳、流星球,老年人使用的拐杖等都是生活用具或工作用具。可以说,各行各业,凡是具 有械斗功能的器械,都可以转化成武术器械,而武术都有相应的器械练习法和使用法。力 气大的人使用铜锤、大刀、板斧,力气小的人使用双拐、折扇、铁笔。根据自己的身型、 力量、爱好和知识来制造和使用器械。陆地和水中、平野和山林、白天和夜晚、马上和步 行,使用的器械都进行了相应的配备和选择。达到了各取所需、人尽其便、物尽其用、地 近其利的程度。少林的棍、武当的剑、峨眉的刺、八卦的转环刀、形意的大枪、太极的剑 等都具备各自的特点。各种门派的独特器械充分把自己拳种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据统 计,仅少林武术一派,武僧曾演练过的器械竟达200种之多。当时私斗的范围相当广泛。 有官差和叛匪之间,强盗和百姓之间,行业集团之间,各种拳派之间的明斗、暗斗、单斗 和群斗。武术的各种器械在各种私斗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演器械系统一切猎具器械、兵用器械或私斗器械在庆祝胜利、举行宴会、节日欢聚、出征动员、 军事训练等场合,需要表演时,都可以直接或改造而成表演器械。专门化的表演必须经过 训练和提高,从而产生了 “教坊”和科班,又出现了戏剧、杂技、舞蹈、武术套路、对 练、街头卖艺杂耍等项目。这一系列的表演功夫涉及许多武术器械的变相使用,由此也产 生了一些武术家、技击家。如以剑术闻名的公孙大娘和斐将军,都是以剑舞表演技术精湛 而流传千古的。《庄子》中记载楚国的宜僚能循环抛接九个圆环。《列子》讲宋国的元君目 睹杂技者同时抛弄七柄剑,使五柄剑常在空中。著名的杂技英豪唐赛儿、红娘子同时又都 是武功显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当然既是杂技家,又是武术家;他们使用的杂技器械也 是武术器械;他们也会武术。武术滋哺了戏剧和杂技,•反过来杂技对于器械技艺的提高, 以及京剧器械对打表演艺术的发展,都直接为武术的器械套路和对练奠定了基础,并且也 增加了武术器械的品种和表演内容。同时,武术本身自古就具有表演性。武术的套路形式 和对练形式,易于授徒传习,方便于教学,也很具有艺术性。上古时代“武”和“舞”二武术与系统科学.・ 字基本上是相互通用的。早在汉初,剑术已经有了单人和双人套路的形式。武术的套路和 对练等表演形式一直都有所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明、清以后,拳术门派的广泛产生和形 成,更增加了器械表演练习的内容,不管是单练或是对练,都得到较大发展,从而使武术 器械更加丰富。竞赛器械系统国家为发展武术事业而进行了规定器械的比试。用考试竞赛的办法来选拔武勇人才, 由此产生了武术器械竞赛。“武举盖起于武后之时”,即由唐朝武则天开始的武举制度一直 延续到明、清。民间的打擂活动,军队或某个需要武艺的团体中(如农民起义队伍中)都 在适当的场合用自定的方式进行竞赛选拔。这种竞赛活动自唐以来自发地开展,很是普 遍。仅民间打擂活动的种类就非常繁多。有乡族组织的,基层行业组织的,拳术派别团体 组织的,私人组织的,还有招亲擂等。这些比试选拔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竞赛 活动。竞赛器械由竞赛规则规定,如武举考试中的弓、剑、刀、枪、石等器械都有一系列 规定。功法训练器械系统狩猎、战争、私斗、表演和竞赛中器械使用的好坏和使用者的功力、方法和技巧有很 大关系。为提高某种力量或技能而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训练。如练周身力量的有举石担、玩 石锁,练指部力量的有抓袋、捻针,练轻功的人脚上绑上铅条进行跳高、跑板,练摔跤的 人进行拉皮条、拉滑车、顶幡等,练拳击的人进行打袋、打千层纸、打木桩;练腿的进行 踢袋、踢桩等。各拳种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法训练器械。这当中尤为突出的是少林和武 当两大门派的训练器械,那是相当丰富的。少林七十二绝艺中的众多功法都要借助于独特 的训练器械。如铁袋功中的铁袋,大力功中的千层纸,马鞍功中的石马鞍,旋罐功中的小 罐,拔木功中的木桩,轻身功中的跑缸和绕圈走转的菠萝等。武当也有自己的一套功法训 练器械,诸如控铜钱、太极球、打灯苗、点铜人等。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武术在踢、 打、摔、拿等多种技法的功法训练中都有完善的器械系统,使练武者全身功力和技巧得到 全面提高。比如摔跤的训练器械就有几十种,对摔跤的力量和技巧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训练有素的武术家对平时训练的器械有意识的加重、加大、加长,以训练功力为主, 则和使用时的方便、轻灵如意的要求不一样。即所谓练难用易,练重用轻。这样又出现了 一大批专供练习功力、技巧和方法的器械。这样的器械是数不胜数的,有的相当奇特。如 练铁砂掌的铁沙,练五毒手的毒豆,练阴功掌用掌击水井,练阳光掌用掌击蜡烛。这类的 器械相当广泛,几乎达到了凡是可以借用的器械物具都可加以利用的程度。这些器械不直 接使用于狩猎、战争、私斗、表演或竞赛,即不直接显露于社会,而是在专供功法练习中 使用。它们的确属于武术器械系统的范畴,我们称这一类器械为功法训练器械系统。综上所述,武术器械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其中直接基于社会生存竞争的三个,即猎 具器械、兵器器械、私斗器械,升华变性为艺术的一个,即表演器械系统,升华变性为体 育竞赛的一个,即竞赛器械系统,上述五种器械在社会上都有所表现,而最后一个功法训 练器械系统则是不公开显露于社会的,但却是前五个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是前五 个子系统的基础服务系统。这六个系统的器械相互转化、借鉴、弥补,共同发展、提高。 它们在长短、双单、远近、软硬、明暗、巧拙、奇怪、用练上都有相当的发展。由此产生 了各种各样的武术练习器械和使用器械,极大地丰富了武术器械的内容,从而构成一个庞大完整的器械武术

 

浏览4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