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德教徒很严,直到晚年还亲自示范,其著名弟子有杨庆文、 张学诗、郝云祥、翟天锁、郝金成、杨计东、杨庆河、翟贵元、杨庆伟、杨日光(亲侄家亲)、张从富(外甥)、张新河等。
杨克德流传下来的少林洪拳有:大洪拳、小洪拳、落二架、二郎 架、走绳架、二合拳、三合拳、踢拳、游身探召、扇拳套等。
对练套路有:二套、三人套、四套、五套、六套、九套、十五套、采手对打、长拳对打、白手夺刃、对花棍及百余条拳谱要诀。
东马庄村与杨克德同时代的著名拳师还有杨进才、张登高、郝秋保等人。
张从富(1952 ~ ),从杨布为直接往下算,应是杨布为的第七代传人,若将杨布为作为东马庄洪拳的第一代,则张从富当是东马庄洪拳的第八代传人,但因张从富是从外祖父学拳,血缘上间隔了一辈,所以,张从富自认是东马庄洪拳的第九代。张从富自幼随外祖父杨克 德学艺,十五六岁开始与舅舅杨日光练习四套对打.、长拳对打、白手 夺刃、扇拳套和擒拿手。外祖父教其学小洪拳、踢拳。每晚练武结束 后,在夜深人静时练气功,又叫抓功。张从富1970年到北京空军司 令部警卫连当兵,在部队学习了擒拿格斗技术,练习擒敌拳、射击、刺 杀、摔跤等警卫战士必备的防身制敌本领。还曾在部队武校进修,受多名高人指点,加之个人勤学苦练,不但传统拳法精湛,国家规定套路也都精通。部队也让他教战友们练传统武术。空军维护大队排长 陈守田,山东人,练得一身好武功,能跑步上房,善摔跤。非要与张从 富比武,张从富一开始只是防守,不肯出招,对方硬要他出手,张从富 用少林连环跛腿把对方扫起三尺多高,摔地不起。后送空军总医院 诊断为脑震荡,幸好当时有沙河留客籍战友吴增辰在场观看比试,才 避免了有些事情说不清楚。
1976年,在大办民兵师的热潮中,《华北民兵》杂志刊登了东马庄村青年民兵练武术的照片。是年,张从富从部队复员,考上邢台师范学校体育系。在校期间他又拜孙孟兰、冯勤华两位教授学习长拳、青年拳、五步拳和国家规定套路、刀术、棍术、剑术、太极拳等,在此期间,张从富还担任了邢台师范学校武术队队长。1978年毕业后分配 到沙河中学(后更名为沙河农技中学、沙河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任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突出,1990年至1991年先后被 省、市、县评为优秀和模范体育教师。张从富曾多次勇擒歹徒和来校 捣乱的社会青年,为保卫学校安全做出过较大贡献。1990年,学校组建保卫科,张从富担任保卫科科长。
1995年春,师资班一名女生在校门口被抢包,张从富闻讯奋力追赶,将歹徒抓送沙河城派出所。1995年10月,学校搬进沙河市职教中心,张从富仍担任保卫科长,并晋升为一级中学体育教师。一次、三个社会青年骑摩托车到学校与学生打架后正欲逃走时,被张从富制服。1997年,张从富被邢台市公安局授予“优秀保卫干部”称号。
张从富酷爱武术,练功习武从不间断。从部队复员时,他的外祖父已经去世,他又向杨庆文、张学诗学习大红拳,向前辈翟豪明、翟天 锁学习二合拳、二郎架。特别是杨庆文,在张从富外祖父去世后,又向他传授了许多本领,如“猛一碰”五套、六套采手对打、二套对打、三 人套对打等武术套路。1984年,张从富参加了邢台地区在南宫举行 的全民武术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其弟子樊世忠在比赛中获大洪拳第 一名。张从富曾多次担任邢台市、沙河市历届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 199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国家二级田径裁判。洛阳村武术社成立时,张从富应邀登台表演。1998年在沙河市举行的武术调演 赛中获一等奖。张从富在30多年的体育武术教学中,培养了大批的武术人才,有的上了专业的体育院校,有的自己办起了武术学校,有 的成为了公安警察,还有的担任了领导职务。张从富2001年担任沙 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还先后担任了东马庄村武术队总教练、延庆寺武术院总顾问、国家武术协会会员。
杨布为的第八代传人张新河(1952 ~),不但继承了东马庄少林 大洪拳的传统拳法、套路,而且酷爱武术事业,他利用工作之余走遍了沙河市习武的所有村镇,拜访了全国许多名人高手。张新河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每日习练不止。他一边带徒传艺,一边为沙河市各 武校的协调与发展奔波操劳,为全市基层村镇的武术普及而辛勤奔 忙。2001年7月26日,张新河担任沙河市武术协会主席。
第六节清河县的洪拳
清河县洪拳始练者系黄台头村黄玉白。黄玉白,根据其在晚年才将洪拳传于黄克任的历史史实和黄克任的生卒年月推测,黄玉白生活的时代,当在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黄玉白使240斤重大刀,中过武举,当过军队教头,任过武官之职。告老返乡后,把此拳传 授于本村黄克任。黄克任(1792.4.13 ~ 1874.8.5),字翰臣,清武庠 生。其家谱记载,做过武官。门下亲传弟子黄开山(1864.3. 12 ~ 1945.10.13)o黄开山是当时有名的拳师,他曾在1894年怒打日本武师。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黄开山只身远赴天津,在校军场比 武选才时,做了清军武术教头。战争结束后,回归老家,赵玉珍投其门下习练洪拳。
王老其(1874.1.23- 1953.8.9),高庄村人,他的弟子有黄台头赵 玉珍,高庄的王增奎、王贵生等人。王老其曾在少林寺学艺3年。把拐子擒枪、少林棍学到手后,又四处访师学艺,在西安镖局保过镖,任镖局总镖头数年。后传授弟子赵玉珍等。
清河县洪拳师承传递表
黄玉白(清朝武举)
黄克任(清朝武庠生)
王老其(西安储局总镶头)黄开山(清朝天津军队教头)
王增奎 王贵生(高庄) 赵玉珍(清河知名道士)
黄开端 黄孔 黄之才(黄台头)赵其功(赵台头)于文著(康庄) 黄之本(黄台头)
赵玉珍(1875.8.25~ 1958.11.14),清河县赵台头村人。他少年出家为道,曾在赵店、郑集看庙22载,其间授徒300余人。因其师黄开山晚年多病,赵玉珍又投于王老其门下。赵玉珍曾去五台山学艺三次,把杨五郎的梅花八翻锤学到手。家明的罗汉拳、关公的春秋大刀、胜英的八卦转环刀等武艺是跟黄开山所学。赵玉珍先后在黄开山、王老其四位师傅的调教、指导下,成为当时知名的拳师,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洪拳继承者。
赵玉珍的弟子中比较出名的有黄台头村的黄开瑞、黄绍孔、黄之才,赵台头的赵其功、康庄的于文著,其中于文著1965年在哈尔滨传 授男女弟子21名,弟子中崔建功考取北京体院,后任副教授。
清河洪拳第五代传人黄绍孔把此技艺传授于黄之本等人。洪拳在清河的流传地主要是县城以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七节威县的红拳
清代和民国期间,威县的许多村庄都设有红拳拳场,著名拳师也不乏其人。然威县红拳源流师承不一,拳派系统复杂,也由于笔者手 头资料有限,尚难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
威县历史上著名的义和团首领阎书勤等“十八魁”都是红拳传人。沙柳寨的红拳手潘太祥早年参加赵三多的义和团,是一员干将。七级著名拳师李洛昆先学红拳,后在涿州参加了义和团,以后在武术上又自成一家,影响颇大。其传人有魏兴杰、魏祥玉等。特别是魏兴杰,在石家庄武术界德高望重。
魏兴杰(1870~ 1967),字彬臣,威县大赵村人。魏兴杰自幼酷爱武术,苦志勤学,启蒙于李洛昆,尽得少林长拳之精华。成年后在开封得胜镖局行镖,其间拜内养功大师李艺彩为师,深悉内功奥妙。后行镖至山东步州下堤吴家屯,又学王姓武师六合拳法。后应鲁玉璞、 薛海楼之邀,在北京会友镖局行镖。因习武心切,中年后弃镖,专习武功,访友至山西,结识形意拳师袁秀臣、宋约斋,深研内家拳法。
魏兴杰一生艰修苦习,涉猎众门,汇众家学派为一体,集儒、释、道、俗于一身,兼收并蓄,精研奥理,汲取精华。他集长拳之功架,内家拳之劲法,气功之呼吸,所创的“气功长拳”,形似长拳,劲走内家, 定势如气功,舒展大方,功架周正,刚劲饱满。区分春秋四季和老少 中年的不同练法,实为治疗五鹿七伤、身体虚弱和强身健体、祛病延 年之良验之法。
魏兴杰后定居石家庄,传艺授徒,教育后人,终身勤勉,不遗余力。所传弟子有不少成为河北武术界的知名人士。
民国年间威县著名的红拳师傅还有冯士礼、杨清峰、魏兴杰、王德庆、孙化南、李德高等人。
浏览8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