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化都必须具备各自的特性,才能成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经典而保 存在世界人类的文化史上。只有真正了解自身的发展理路,形成、尊重并积极弘 扬A身的文化精神,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信、自主、清晰地发展。认真审视 当前的河北武术文化,我们发现,今天,这一切离准备就绪仍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很难获得关于河北武术发展整体脉络的清晰的认 识,现有的文献资料还主要集中于明清以降特别是晚清以来的一些主要拳种如形 意、太极、八卦等的相关情况方面,明清以前的河北武术发展状况只能从零星的资 料记载中产生大致了解;而即使是晚清以来的河北武术的现有资料中,在形意、太 极、八卦等主流拳种中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些拳史方面的重要的疑点,在若干关键 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至于形意、太极、八卦以外的其他一些武术拳种的 情况则更是极为不详。因此,梳理河北武术文化发展脉络的工作,目前仍然是河 北武术文化发展中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这项重要任务,本书研究认为,如果离 开了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倾举国之力而发起的“挖掘整理运动”等大规模的集 体行为,有关的研究成果都很可能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本书研究只是在前面的部 分中对于该内容进行整体的描述,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规律总结的原因所在。
二、 提炼河北武术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器物、制 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相联系,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 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 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本研究认为,“河北武术文化是指拥有博大包 容胸怀和开放革新传统,以气势恢宏、宽广宏富、刚健有为、尚武爱国等为突出特 征的分布在河北地域内的一切与武术活动相关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其创造过 程的总和”。正是基于这样的概念认识,本书研究对于具有历史悠久的开放、革新 传统的河北武术文化,进行了以上述概念为中心的河北武术文化特征论述;也正 是在这个基础上,本书研究把河北武术文化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纳为“历史悠久的 开放精神、勇于革新的光荣传统、宽广博大的包容胸怀、刚健有为的尚武风习、气 势恢宏的丰富内涵、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等几个方面。由于本书的前面部分内 容已经对此进行了相关论述,所以在此不再进行相应的具体说明。
关于“河北武术文化精神”,目前仍没有发现相关的研究文献,所以,本论文研 究提出的上述内容,只是本人关于河北武术文化相关内涵的个人认识,它反映了 本书研究为促进河北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一种探索性尝试。正如李宗贵在《中国
①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286页。
文化的基本精神》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文 化基本精神,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变化,不 断扩大和加深自己的思想内涵。”事实上,“河北武术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发展 的动态的地域武术文化概念,随着人们对于武术文化理解的不断进步,关于“河北 武术文化精神”概念的认识也必将会更加深人和完善。但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河北 武术文化精神所包含的上述内涵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
三、铸就新时代的“精神长城”
在辽阔的河北大地上,蜿蜒起伏的长城曾经是冷兵器时代一道难以逾越的雄 关。今天,站在八达岭上,万里长城的雄伟身姿同样使人不由得叹服于这一古代 军事防御工程的浩大与壮观。但是,宏伟的长城没有能够避免秦朝等历代王朝灭 亡的厄运,也同样没有能够有效遏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铁蹄。正如康熙在《长 城诗》中所言:“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 尔家。” ®面对着备受世人瞩目的这一宏伟的人类文化遗迹,遥想起这座古代土石 防御工事脚下曾经的累累白骨,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神州胜景不由得使人感慨唏 唬。抚今追昔,长城的命运与中国武术的经历又何其相似。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往往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历代统治者征战杀伐的利 器。战乱频仍,兵祸连结,官匪一气,民无宁日,由此奠定了武术技击功能盛行的 历史基调。在经过了艰苦的武技训练之后,手持各种器械、威风凛凛的历代军士 们,又大多或早或迟地成为以武术为搏杀手段的战场的殉葬品。最终,在经历了 数千年刀光剑影的赫赫武威之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巨大冲击之下,以技击功能 见长的武术也不得已退出了曾经无比辉煌的战争舞台,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技不得 不经受着时代发展所造成的残酷的自然选择。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人类的脚步已经迈人了第21个世纪纪年。崭新 的时代特点对于当今的武术文化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武术技击功能的传统生存空间正在日渐淡出于人 们的视野,的确,在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武器和防卫用品面前,适用于武术技击功能 发挥的余地是如此有限;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 和提高,又进一步催生了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极大关注和投人,在层出不穷的五 花八门的现代健身运动方式的竞争下,武术固有的健身和养生功能也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生活,包括河北武术在内的中国武术必然要直 面飞速前行的时代所产生的不可抗拒的改变。
但是,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时代如何进步,河北武术文化所拥有的海纳百川的 博大包容胸怀和革故鼎新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气势恢宏、宽广宏富、刚健有为、
①班武奇:《胜迹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尚武爱国等优良传统,永远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土壤。土石筑成的防御堡全可以 被强悍的铁蹄踏破,娴熟武技的血肉之躯可以被先进的枪炮阻击,但拥有刚健有 为、尚武爱国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革故鼎新进取精神以及博大精深、气势恢宏非 凡特质的新一代炎黄子孙,则必将会无可阻挡地展现出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长 城”的崭新的时代风流。
从“土石堡垒”到“精神长城”,是时代前进步伐的展现,也是武术功能升华的 反映。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前进了一个阶段,武术也经历了一次跨 越,从“慷慨悲歌”到“韬光养晦”、从“土石堡垒”到“精神长城”,在某种程度上又可 以说是河北武术文化精神历史演变理路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总体概括。
浏览9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