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中国武术在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具体来说,个体认真参与武术练习,尤其是认真参与棍术和剑术练习,不仅会使其血管收缩度、血管舒张度、毛细血管量得到大幅度增加,还会使其血液流通速度得以加快,从而加快向身体各部位组织细胞流通的实际速度,最终使相关细胞和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与营养物质,此外机体组织和细胞代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被运输至排泄系统相应器官的实际速度也会更快。整个过程不但能增强个体肌肉耐力,而且能使肌肉出现疲劳的时间推后。

总之,参与武术运动锻炼能使心血管功能得到大幅度改善,能使人体心脏细胞对血液和氧气的供应更加充分,能使个体患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2.提高细胞和组织的活力

把参与武术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能使身体内部的白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数量有所增加。就白细胞来说,其具备极强的免疫能力,同时形成的抗体能抵御侵入人体内的细菌或病毒,进而使身体维持在健康状态;就红细胞来说,其中包含很多具备携氧能力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越多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气就越多,而氧气供应越充足意味着身体参与运动越轻松,反之身体的疲劳感就会越重。诸多实践活动表明,个体参与武术运动能使其身体内组织和细胞的活力得以增强,也能使其血液运氧水平和免疫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还对运动疲劳有减缓作用。

3,促进新陈代谢更快的转化

人们要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仅要把身体内部的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也要通过合理的膳食补充来摄取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机体进行有序新陈代谢的保障条件。就机体排泄过程来说,要想向有关系统运送代谢物质就必须充分发挥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说个体参与武术运动不只是能达到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目的,还能达到加快新陈代谢速度的目的。

(五)中国武术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一,不同的武术锻炼在形式、强度、难度三个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个体参与强度存在差异的武术练习,能达到锻炼心肺功能、强化呼吸肌功能、加大胸腔变化幅度、提高呼吸质量、使呼吸和动作节奏充分融合、耐力素质和体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第二,中国武术讲究精、气、神,习武者为获得预期的动作效果往往会有意识地提气、憋气、沉气等,如此能使其呼吸系统得到有效锻炼。

第三,参与武术锻炼能对参与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巩固作用,特别是能对其淋巴系统产生显著的巩固作用,增加参与者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六)中国武术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在个体参与武术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能量,还会加快物质代谢素质,进而使身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降低机体出现疾病的可能性。

三、中国武术的防卫价值分析

(一)中国武术在当代具有安全保障功能

1.武术在社会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分析古代的作战士兵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掌握或多或少的武术技能,武术动作和武术技能是其作战打仗的一种手段,军事色彩相当浓郁。就当今社会来说,包括武警和特警在内的多种准军事特种职业都高度重视搏斗和擒拿等多项技能的培养。详细来说,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方面受相关法律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允许持有武器;另一方面,和敌人搏斗时为制服敌人常用的手段是单对单的徒手或持械格斗、擒拿。基于此,这些行业的专业人士往往采用擒拿、散打、空手夺械等克敌制胜。

2.习武自卫功能与民间尚武的兴起

在民间和社会,居民参与武术运动能或多或少地弥补社会治安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恩格斯指出,自社会分裂成阶级之后,居民的自动武装组织已经演变成不可能事件。构成这种权力的不单单包括有武装的人,也包括监狱和不同类型的强制设施在内的多种物质的附属物,而这些东西在过去的氏族社会是无法找到的。深入分析恩格斯论述的观点会得出,“公共权力”包括“宪兵队等武装的人、监狱和强制设施”,在阶级对立程度持续增强的过程中产生了持续强化的必要性。但是“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则需要相关人士参与相关锻炼后才能拥有。由此可见,普通大众学习武术能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诸多调查结果显示,气候恶劣的偏远山区和分布多个民族且矛盾尖锐的地区往往盛行习武风气,其中在社会治安环境有待改善的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武术与当代军人精神的塑造

武术具备锻炼军人顽强意志品质和敢作敢为精神的作用,而促使军人形成优良品质对当今社会提出的军事富国强军具有深远意义。尽管新时代的战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军人依旧是战争的主宰,因而武术对军人精神修为的价值依旧能被彰显出来。

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武术具有塑造军人精神的作用,如梁启超的《哀同胞之将亡》、罗廷光的《国家主义与中国小学课程》、范振兴的《我对于国术的所见》中,都提出了武术能培养军人战斗精神的观点,此外孙中山先生也深刻认识到武术和国家强 弱以及民族兴衰之间的联系。

以人体间对抗为显著特性的中国武术的出现时间要比军事的出现时间早很多,保护自身安全和自身利益是武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分工呈现出日益细化的发展走向后,私有制逐步形成,阶级社会应运而生。发展初期的武术运动为随后出现的军事奠定了原始兵器、格斗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基础。就冷兵器时代来说,武术功夫和军事武艺之间呈相互交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战争形式持续演变和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双重背景下,呈现出集团化特征的军事和侧重于个人防卫技艺的武术运动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自不同类型的火药武器出现以后,军事武艺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总而言之,武术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广大群众的社会需求,武术发展至今依旧在公安、特警、治安等公职部门发挥着独特价值。防卫功能是武术得以存在的基础,更是武术最显著的功能之一。

第二节中国武术的教育与娱乐价值

一、中国武术的教育价值

(一)中国武术教育价值的内涵

就我国的“文化”一词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以文教化”的思想内涵。武术教育价值起源于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反映了将武术作为学习内容来传授生活经验的社会活动,也包含对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武术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现象就是向社会成员传递社会经验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武术教育集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身。

教育,既是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文化得以传递、改革、创新的一项有效手段,所以说教育在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具体到武术教育,则是武术文化得以留存、传承、改革、创新的一项有效手段。很多学者提出的观点都客观体现了古代社会开展武术教育的目的,如亚里士多德指出尚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保护自己、防止自己被他人奴役,也是为了获得领导的地位,但这里所说的领导并非是想要树立普遍奴役的体系,而是旨在维护受领导者的利益,更是原本有奴性的人们借此成为主宰的一条途径。

(二)中国武术的教育价值解析

1.培养人的内心素质

中国武术中蕴含的武德能有效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纵观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华文化对中国武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在中华文化长期作用下武术表现形式逐步形成,中国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反映在武术运动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想对武术形成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深入挖掘和研究武术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多重内涵。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出自中国武术文化,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武德在武术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道德修养是习武者务必要学习和掌握的,并且受到了武术各家的高度重视,武术家和武术练习者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往往需要凭借“崇德扬善”的观念加以调节,由此推动广大习武者逐步发展成为品德和武术技艺同步发展的武术继承人。

从字面意思来看,武德是指武术道德,很多学者就武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指出武德就是“尚武崇德”的精神,还有一些学者指出武德就是参与武术练习的人反映出的道德品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武德是习武者行为规范的要求的总和的观点。 详细来说,武德主要包括习武者在社会活动中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应当严格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德是武术习练者人际关系得以协调的重要内容,武德能对武术习练者的个人修养、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武术利益等多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武德渗透在拜师、收徒、教武、习武、用武等多项武术活动的全过程中。从整体来说,武德是社会伦理道德在武术领域的实际运用,对习武者提出的要求是将练武和修身有机统一起来,此外武德把崇德和尚武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详细反映在“仁、义、礼、信、勇”这五个方面。首先,“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博爱和关爱他人,从某种程度来说“仁”中蕴含着人的全部道德意识,武术练习者德性的最高境界就是“仁”;其次,“义”指的是依人而行的标准、方式与手段,是对人的行为强调规范和遵守相关准则;再次「礼”着重指谦卑和尊敬的心理,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处理社会关系的礼节,具体到中国武术中则反映为武术切磋中包括抱拳礼在内的礼节;然后「信”是指诚实守信和谨遵承诺,具体到习武者身上就是要讲信用、重承诺,最后,“勇”是指在个体在达到仁爱、守义、明礼、知信四项要求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的行为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见义勇为的精神。

虽然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攻防,但其基础性道德属性是对“仁爱”“人和”等精神的推崇。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武术对习练者提出的道德规范要求往往会因拳种门派不同而呈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从整体来说,武德的内容就是习武者在社会生活、拜师择徒、传授武艺、运用武艺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

通过全面性分析不难发现,在中国武术中蕴藏着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包含的优良品质分别是重视礼节、信守承诺、尊师重道、舍己为人、顽强不屈、行侠仗义、刻苦求进等,中国武术中蕴含的这些优良品质不仅有助于国民优良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助于国民独特思维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国人的思维方式会发现,国人侧重于直觉和实际,而中国武术要求习武者在亲身参与武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武术的意蕴、武术的意境、武术的技巧,所以说习练武术的过程是习练者提高体质水平和净化心灵的过程。对于社会经验偏少的年轻人来说,中国武术中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会在第一时间被年轻人大脑接受并发展成为稳固且持久的文化基础,能对年轻人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社会经验较多的成年人来说,中国武术中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会使成年人在接受道德美德、伦理品质、人生理念的长期影响和洗礼的过程中,使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之,中国武术变化多样的人体动作能将习武者的思想、道德、意念、美感、文明程度充分彰显出来,中国武术具备的文化教育价值在人类多重文化中以及人类发展历程中都有所体现。

 

浏览3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