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武术传承的本根研究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武术传承的本根研究就是对武术本质与价值的研究,本章分别从中国武术的健身价值、防卫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六个层面展开研究,力求有效夯实中国武术传承本根研究的基础,为中国武术多重价值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健身与防卫价值
一、中国武术的健身特征和攻防特征分析
(一)中国武术的健身特征分析
(1)仅立足于健身的视角来分析会发现,中国武术需要习武者全身各个部位都参与其中的运动项目。
(2)中国武术对习武者提出的要求分别是:不仅要拥有长拳的快速和太极拳的稳健,还要具备特定的肌肉力量,也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和很高的柔韧素质。
(3)中国武术提倡以人的整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身体内外兼修作为习练的侧重点,主张整个习练过程要由内向外、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意行合一的高度。
(4)武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不同类型的拳术的套路,习练这些套路能使人体的柔韧素质、灵活素质以及协调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5)武术反复重申的另外一个侧重点是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如此能将习练者的人体内部环境逐步调节至平衡状态,并在基础上产生调养气息、改善人体机能的功效,换句话说就是发挥出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中国武术的攻防特征分析
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相同,武术同样也起源于人类生产斗争这个最基础的实践活动中。对于远古时期的人们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和野兽进行搏斗,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猎取食物,他们在满足生存需求和生活需求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了很多格斗技能和扑杀技能,同时制造和使用了很多原始特征显著的武器。武术的练习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多样化特征,具体是由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搏击技术和套路。发展至今,武术的常见表现形式分别是散打和套路,其中散打属于对抗性项目的范畴,侧重于实用技击方法,对抗性特征相当显著,而套路运动则是由攻防格斗动作组成的。
在武术运动的多个方面都充分反映了攻防格斗特征,如不同类型的拳法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两个方面的攻防特征都十分显著。举例来说,长拳动作灵活快速、刚柔相济、踢、打、摔的动作流畅,力点清晰;南拳手法多样、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太极拳以静待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与此同时,器械又参照不同种类衍生出了很多种使用方法,实战搏击的打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现代武术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在技术方面严格遵循攻防规律,同时把技击寓于散打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对于个体而言,学习武术能使其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有所增强,也能使其防身自卫能力得以增强。
二、中国武术的健身价值分析
(一)中国武术对疾病防治的影响
中国武术能有效预防很多疾病,这里着重对其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预防关节疾病的作用进行阐析。
1.预防心脏病
心脏病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了心脏病高发病率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年龄高于40岁的人群更容易患心脏病,特别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40岁以上人群。
习练中国武术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使个体的冠状动脉循环得到改善,有效增加冠状动脉中的供血量,使身体的血脂浓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缺氧与心肌缺血这两种情况出现,促使个体的心脏功能有所增强,有效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2.预防癌症
对于任何人而言,癌症都是其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克星。发展至今,癌症仍未被彻底攻克,所有治疗方法只能产生将生命延续至特定时间的作用。但现代医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习练武术项目,特别是习练易筋经和六字诀等气功项目,能有效预防癌症。
相关的实验研究指出,坚持参与武术练习能有效改善身体内部免疫细胞的组成结构,有效增强细胞膜上受体的活性,此外能使血液免疫细胞的含量出现大幅度增加。就免疫细胞膜上受体来说,其最显著的作用是发现入侵体内的病菌或出现病变的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其彻底消灭掉。与此同时,有规律地参与武术运动能有效刺激胸腺,进而增加身体分泌出胸腺素的实际数量,而胸腺素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逐步恢复病人已经呈现出退化趋势的免疫系统,最终有效增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除此之外,参与武术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内部的内分泌系统,促使身体内部不同类型的激素保持在正常状态,使武术习练者患有癌症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3.预防关节疾病
当人体参与武术运动时,身体的绝大多数关节都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多项武术项目都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特征,都能使人体包括肘关节和肩关节在内的多个部位的关节得到充分锻炼。 总之,对于参与武术运动的个体来说,不仅能使其肌肉韧带强度得到有效增强,也能使其关节更加灵敏,还能使其关节的柔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对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二)中国武术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
在锻炼人体运动系统时,西方国家倾向于通过集见效快和直接性特征于一体的器械训练,来快速强化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力量;中国武术往往会在结合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锻炼,不会单方面追求锻炼效果,如此和人体发展规律更加吻合。 对于个体而言,骨骼生长至关重要,个体习练武术时完成的系统性套路运动,会向处于生长状态的骨骼提供源源不断的外部刺激,逐步将骨骼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调节至平衡状态,由此使人体的骨骼更加成熟。
在发展肌肉的过程中,武术运动不会刻意塑造肌肉和增加人体爆发力,相反始终致力于推动肌肉朝着适度、均衡、健康的方向发展,武术习练过程中配合使用深层肌肉与全身肌肉的做法,有助于肌肉不间断且循环往复地战胜各种阻力,人体完成重复且有意识的武术习练活动后,其肌肉力量必然会有所增强,在满足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时也会变得容易很多。除此之外,人们坚持参与武术运动能使其关节稳固性得以增强、关节面的骨密质得以增厚、关节周围的肌肉力度得以增强、肌腱和韧带变得更粗,最终使得关节柔韧性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由此不难得出,武术运动充分遵循了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促使人体运动系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个体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有积极作用。
(三)中国武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通常来说,大脑发出命令是人体从事不同种类活动的前提条件,当神经系统发挥传导作用后人体各项机能会更加协调、密切配合,由此确保机体和外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参与武术运动的个体而言,所需完成的动作难度越大,对其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当大脑与神经接收到外部刺激后,神经细胞的工作量会持续增加,而神经细胞要想完成日益繁重的工作就不得不吸收更多能量和氧气,而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在能量和氧气充足的情况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善。对于武术运动参与者而言,坚持参与武术练习能使其神经疲劳感慢慢消除,也能为其拥有较高的睡眠质量、敏捷的思维、清醒的头脑、较高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四)中国武术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细胞外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同时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与管道系统,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从整体来说,循环系统的显著价值是把氧气、激素、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维持身体不同部位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中,同时高效排除输送目的地的代谢物,为身体完成正常生理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构成心血管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血管和心脏。血液循环由心脏和血管形成的,血液循环能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位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以及细胞中,并且把组织细胞中的代谢产物输送到排泄器官中。人体内部的循环系统在任何时间都处于规律性运动状态,所以说个体参与武术运动能使其循环系统功能有所增强。个体参与武术运动对其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浏览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