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武术的艺术功能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艺术审美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 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把自己的审美意识融人到 艺术作品之中,以“物化”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听者和观者, 而观赏者通过艺术的欣赏使自己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作为一种特殊的精 神生产活动的结晶,艺术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 因此,艺术首要功能就体现为艺术的审美功能,“这也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精 神成果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审美文化,这种文化特性的存在使得产生 于中国的许多文化都具备审美属性。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 表,也同样具备并体现出这种文化的审美属性。纵观近几十年的武术研究, 我们发现学界的学者对于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审美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是 极其丰富的。依据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武术是中国 传统审美文化的典范”这一论断。作为一种审美意识物态化的文化形 态,中国武术的审美功能也渐渐成为了中国武术最为重要的一个艺术功能
一、艺术审美功能的解析
(一) 审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人不同与动物。人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而且有精神的需求。这是人性 的完满性。”tl]叶朗先生依据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核心思想,进 一步阐述了审美与人性完整性关系,他指出:“审美对于人性的完满来说, 是绝对必要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人也不能获得 人性的完满,人就是不是很真正意义上的人。”蔡元培先生也指出:“精 神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要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活在这 个世界上是有意思的,有味道的。人在保持生存之外还要享受人生。” 蔡先生所说的“享受”不是针对人的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而是精神层面的 享受,是精神的满足。所以,一切的审美活动或者审美行为都应当是因为 人的精神需求而发生和存在的。
人们听音乐会、看书画展、看戏剧表演、看舞蹈演出……等等,都是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人们的情感会被不自 觉的激活,进人一个“唯物忘我”的艺术世界,感受悲哀、喜悦等情感, 最终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对于审美活动或者审美行为而言,“审 美是对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进行满足的一项社会生产活动,它对于人的精 神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审美,人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可 以获得精神的解放。这就决定了审美具有着促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整性的 功能,它使人学会体验人生,感受到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对生活产生 喜悦、热爱,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感。
(二) 审美给予人精神的愉悦
审美,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美的欣赏。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导致了艺术的产生,艺术也因此承担起了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功 能。这使得审美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为审美而服务。“对于那些不以 审美为首要目的的精神产品,我们可以说其具有艺术性,但在我们没有淡 忘其首要功能前,我们是不能称其为艺术的。”可见,对于艺术而言, 能否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是艺术的核心指标,甚至成为了衡量艺术真伪的 标准。
关于艺术的审美功能,有学者指出:“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 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这清楚地表明,艺术具备了满足人的精神需 求,使人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的功能。例如,诗词中文字的排列 组合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音乐中音符和旋律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舞蹈 的动作和配乐可以给人美的享受,戏曲中独具匠心的结构和情节可以给人 以美的感受,绘画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正如鲁迅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m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艺术的审美功能表现为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 愉悦。
二、中国武术以“精神的愉悦”作为艺术审美的核心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美,它是由大自 然造就的天然之美;另一种是艺术美,它是人为创作出的美,凝聚着人类 劳动和智慧。中国武术所表现出的各种“形式美”“形象美”“技击美” “节奏美”“劲力美” “意境美”“神韵美”等都是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武 术表演者在演练时,拳法招式、节奏劲力、高低起伏等层出不穷的变化向 观赏者的呈现出一个个优美的动态画面,这些画面“时而波涛汹涌;时而 如行云流水;时而如巍巍重山,泰然耸立;时而像惊魂脱兔,狡黯多变; 时而骠焊猛放;时而通达干练;时而如鹰击长空;时而如浅底鱼游”无 不唤起人们新鲜的感知,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悦目、悦心、悦意的艺术美感。
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就对于艺术的审美功能早 有涉及。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南朝宋画家宗炳在其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指出:“万趣融其神思 畅神而已”“畅神说”),他认为:
“鲜明地突出了人的审美的愉悦功能,强调把握审美的主体意识的绝对意 义,强调个体审美的自由和及其个体审美认识的价值。”这种精神的愉 悦也正是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功能。
具体说来,中国武术使人产生精神愉悦的功能首先来自观赏者对于武 术艺术形象的“确证”。当观赏者在观看武术套路演练时,演练者优美的 身体造型,美观的功架结构,对比鲜明的节奏变化,眉宇间流露的神采 ……等等都会使得观赏者的心灵为之一颤,他们会被武术“结构比例和谐 并在变化中统一的形式美”以及“超越了纯自然状态的意境美、劲力美、 技击美”[3]等艺术化的形象所吸引或者征服。由于“艺术通过可感的艺术 形象能够确证欣赏者的价值取向和感性存在,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的愉 悦”[4、所以,观赏者在对武术美的形象的“确证”过程中,他们的精神 世界中也必定会获得精神的愉悦。
除了对中国武术所表现的艺术化形象产生的“确证”能够引发美的感 受的产生,观赏者对于武术演练者行为活动的“认同”也可以激发美的感 受。对于一般大众而言,武术拳家们或者武术表演者们所具备的武术技能 或许是他们所不具备,或者说是他们所不能掌握的,但是,通过艺术欣赏, 观赏者能从武术拳家们或者武术表演者们的演练过程中对他们所具备的专 业技能和高超技巧予以极大地“认同”,这种“认同”是对人类显现和展 示的超群能力的一种“认同”。在这样的“认同”中,他们也会获得美的 快感。例如,当武术表演者完成“旋子转体360°+竖劈叉”这样一个观赏 性极高的技术动作时,对于大部分观赏者而言,他们是无法完成这样一个 难度非常之大的武术技术动作,但是观赏者从这个动作可以体会到演练者 高水平的速度能力、弹跳能力、柔軔能力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心中不禁 会产生惊讶之感,产生敬佩之感,并会被这个动作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所 吸引,从而发出赞美之声,甚至会情不自禁的大声叫好。
艺术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当人们在“虚拟”的精神世界 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快乐,这种快感就是一种精神的愉 悦。当人们在观赏中国武术时,审美主体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对武术中蕴 含的各种美的形象、美的情景、美的意境进行着美的欣赏,“充分调动自己 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n,从而获得悦心悦意 的审美享受,最终在精神上获得那种愉悦之感,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武术审 美功能的终极目标。
浏览9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