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武术传播的内容

(一)武术技术

以武术运动形式为划分依据,可把武术技术体系划分成演练技术和对抗技术两种类型,如图4-1所示。

图片1

图片2

具体来说,演练技术由徒手技术和器械技术两种类型组成,徒手技术和器械技术都包含三个小的类型,即单练、对练和集体表演。就对抗技术而言,上限是实用对抗技术,下限是竞技对抗技术,其中竞技对抗技术由长兵、短兵、散手、推手等内容组成。

总而言之,演练技术训练和对抗技术训练都有达到专门化要求的练习手段,所以说功法在武术技术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武术文化内容

中国武术集体育的健身功能和修身养性功能于一身,合理传播武术文化能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增进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我国习武者而言,传播武术文化产生的显著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对于其他国家的习武者而言,传播武术文化的显著作用就是传播作用。

对于武术传播而言,和武术文化相关的传播内容分别是武德、武术史、武术传统哲学、武术医学内容、武术兵法思想、武术传统美学思想等。

五、武术传播的原则

武术传播原则是指参与武术传播的传播者基于武术传播规律和武术传播目的,必须严格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武术传播者准确掌握各项传播原则,有助于武术传播活动达到更高的规范性要求和实效性要求,为武术传播活动获得预期传播效果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武术传播者应当在参照武术传播规律和武术传播目的的基础上,吸收、归纳、整合武术传播原则。武术传播者需要严格遵循的武术传播原则如下。

(一)诚信原则

诚信是武术传播的关键点,对武术传播效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于中国武术的官方传播和民间传播而言,诚信都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武术的官方传播来说,政府管理武术的机构就是所谓的武术官方传播者,这些机构在传播武术时要合理把握公平、公正的尺度,由此逐步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感。

对于中国武术的民间传播来说,当前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是很多武术馆校的广告失实,武术馆校往往难以兑现广告中提及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武术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说民间武术传播务必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保证武术传播达到诚信的要求。

(二)分层原则

不管是传播武术技术,还是传播武术内容,都务必要分层开展。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武术传播划分成浅层传播、中层传播、深层传播,如此能对武术传播产生显著的指导性作用。

(1)学校武术传播是浅层传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武术基础,因而直接学习难度很大的技术显然是不可行的,所以说在学校开展武术的浅层传播能提高组织武术教学的实际效率。

(2)对于师徒传承而言,弟子是浅、中层传播。

(3)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不难得出,其是由初段位、中段位、

高段位三层段位组成,这三个段位依次对应的传播是浅层传播、中层传播和深层传播,这也是分层传播原则的具体反映。

(三)渐进传播原则

在传播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律,相关安排和实施活动要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向世界各国推广和传播中国武术时,首要任务是将竞技武术传播至世界各国,在此基础上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充分了解中国武术的整体面貌。就木兰拳来说,最初传播时将妇女设定为主要传播对象,随着传播时间的增加,中年男性也被纳入传播对象的范畴中。师徒传承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武术传播途径,选用师徒传承的传播途径时同样要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想方设法使弟子充分掌握武术技术方法和应用要点。

(四)针对传播原则

武术传播活动可以针对具体传播目的或者具体传播人群开展,这就是武术传播针对性原则的具体反映,这项原则的涉及面十分广泛。

我国传播竞技武术是相对于奥运会来说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中国武术演变成奥运会比赛项目;我国传播太极拳针对每一位武术爱好者;我国传播木兰拳将中老年妇女作为重要传播群体,武术高段位着重针对有很高的武术造诣和为中国武术发展贡献很大力量的人群;传播散打项目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这是因为武术散打运动不适宜老年人参与。需要补充的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同样有必要严格遵循针对性原则。

六、武术传播的途径

武术传播途径就是武术传播者向传播对象传输各项传播内容的通道和路径,武术传播路径的常见类型见表4-1

 

4-1武术传播途径的分类

















































分类依据类型
官方与民间的区别官方途径
民间途径
传播对象人数的多少师徒途径
组织途径
媒体途径
传播内容的不同技术途径
文化途径
武术领域的不同学校途径
竞技途径
社会途径
传播范围国内途径
国际途径

 

表4-1是对武术传播途径的整体性分析,被广泛应用的武术文化传播途径分别是武术谚语、武术杂志、武术书籍、武术报道、武术广播、武术影视、网络武术等。

第三节中国武术传播的对策

一、中国武术的整体传播对策

(一)发展武术传播者

武术传播过程是以传播者作为出发点的,所以说传播武术项目和武术拳种流派需要完成的关键性任务是大力发展武术传播者。如果脱离武术传播者,则武术传播也将无从谈起。以学校武术传播为例,脱离教师的结果是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武术教材,所以说武术传播者缺失的后果就是传播内容不能传至武术学习者那里。武术传播的实际范围会随着武术传播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具体的拳种流派而言,传人数量不足必然会对拳种流派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要想持续而广泛地传播中国武术,必须不间断地发展武术传播者。

由于武术传播者是武术技术的载体、武术技术传播在武术传播中占很大比例、武术技术传播离不开武术传播者,所以说武术传播者是不可替代的,包括书籍和录像在内的多个传播渠道均无法替代武术传播者。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竞技武术,就务必要大力发展世界各国的武术传播者,如此才能为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良好保障。总而言之,大力发展武术传播者是广泛传播中国武术的首要条件。

(二)明确传播内容

中国武术的传播内容有技术和理论之分,其中理论又有技术理论和文化理论之分。明确武术传播内容是指对能够传播的内容的多少了然于心,如可供传播的中国武术有哪些内容、哪些拳种、哪些流派,传播内容的精华部分分别是哪些、对社会发展不利且不宜传播的糟粕分别是哪些内容。

除了明确武术传播内容以外,必须要明确“技术第一”,武术技术在诸多武术传统内容中占据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武术文化内容。与此同时,在明确武术传播内容时要始终遵循针对性原则,具体就是选择武术传播内容时要结合传播宗旨、传播对象、传播策略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三)明确传播对象

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必须对传播对象形成清晰明了的认识。 一些武术传播内容适宜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而另一些武术传播内容只适宜特定群体。通常情况下,传统武术比竞技武术的适应范围更大一些,传统武术的绝大多数项目面对广大群众,竞技武术中面对广大群众的项目屈指可数。例如,竞技套路的传播对象是世界各国武术队运动员,传统套路的传播对象是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广大群众,再如,竞技武术散打的传播对象是青少年群体,木兰拳的传播对象是包括妇女群体在内的多个群体。由此可见,传播相关的武术内容时,务必要对传播对象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明确传播对象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武术传播战略有积极作用。例如,武术健身操的传播对象是20—30岁的健身人群,具体的动作设置和运动负荷安排等内容都应充分兼顾这个健身人群的各方面情况;再如,武术学术论文的传播对象是武术领域的师生,所以传播过程中要将武术领域师生的特征和实际需求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可行的传播对策。

(四)适应传播环境

武术传播要和社会发展对武术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即适应传播环境的具体含义。举例来说,基于健康和娱乐是当代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需求,武术传播过程中就要深入挖掘中国武术中蕴藏的健身性内容和娱乐性内容,促使武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娱乐需求,对当代人产生巨大吸引力。

适应传播环境也指武术传播要和各类群体的实际需要相吻合。举例来说,人们学习武术的目的往往有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缓解相关疾病、了解武术文化等,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就要最大限度地适应这些要求。针对某些武术习练者要想获得武术技击技术能力的实际需求,则应当适度增加对武术技击内容的传播。针对国际友人要想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实际需求,则应当在向国际友人传播武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从整体来说,人们的年龄、职业、层次存在不同差异,他们对武术的实际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武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务必要对各个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有准确而全面的认识,运用有针对性要求的传播策略,促使武术传播的实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浏览3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