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武术传播的内容
(一)武术技术
以武术运动形式为划分依据,可把武术技术体系划分成演练技术和对抗技术两种类型,如图4-1所示。
具体来说,演练技术由徒手技术和器械技术两种类型组成,徒手技术和器械技术都包含三个小的类型,即单练、对练和集体表演。就对抗技术而言,上限是实用对抗技术,下限是竞技对抗技术,其中竞技对抗技术由长兵、短兵、散手、推手等内容组成。
总而言之,演练技术训练和对抗技术训练都有达到专门化要求的练习手段,所以说功法在武术技术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武术文化内容
中国武术集体育的健身功能和修身养性功能于一身,合理传播武术文化能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增进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我国习武者而言,传播武术文化产生的显著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对于其他国家的习武者而言,传播武术文化的显著作用就是传播作用。
对于武术传播而言,和武术文化相关的传播内容分别是武德、武术史、武术传统哲学、武术医学内容、武术兵法思想、武术传统美学思想等。
五、武术传播的原则
武术传播原则是指参与武术传播的传播者基于武术传播规律和武术传播目的,必须严格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武术传播者准确掌握各项传播原则,有助于武术传播活动达到更高的规范性要求和实效性要求,为武术传播活动获得预期传播效果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武术传播者应当在参照武术传播规律和武术传播目的的基础上,吸收、归纳、整合武术传播原则。武术传播者需要严格遵循的武术传播原则如下。
(一)诚信原则
诚信是武术传播的关键点,对武术传播效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于中国武术的官方传播和民间传播而言,诚信都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武术的官方传播来说,政府管理武术的机构就是所谓的武术官方传播者,这些机构在传播武术时要合理把握公平、公正的尺度,由此逐步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感。
对于中国武术的民间传播来说,当前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是很多武术馆校的广告失实,武术馆校往往难以兑现广告中提及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武术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说民间武术传播务必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保证武术传播达到诚信的要求。
(二)分层原则
不管是传播武术技术,还是传播武术内容,都务必要分层开展。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武术传播划分成浅层传播、中层传播、深层传播,如此能对武术传播产生显著的指导性作用。
(1)学校武术传播是浅层传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武术基础,因而直接学习难度很大的技术显然是不可行的,所以说在学校开展武术的浅层传播能提高组织武术教学的实际效率。
(2)对于师徒传承而言,弟子是浅、中层传播。
(3)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不难得出,其是由初段位、中段位、
高段位三层段位组成,这三个段位依次对应的传播是浅层传播、中层传播和深层传播,这也是分层传播原则的具体反映。
(三)渐进传播原则
在传播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律,相关安排和实施活动要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向世界各国推广和传播中国武术时,首要任务是将竞技武术传播至世界各国,在此基础上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充分了解中国武术的整体面貌。就木兰拳来说,最初传播时将妇女设定为主要传播对象,随着传播时间的增加,中年男性也被纳入传播对象的范畴中。师徒传承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武术传播途径,选用师徒传承的传播途径时同样要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想方设法使弟子充分掌握武术技术方法和应用要点。
(四)针对传播原则
武术传播活动可以针对具体传播目的或者具体传播人群开展,这就是武术传播针对性原则的具体反映,这项原则的涉及面十分广泛。
我国传播竞技武术是相对于奥运会来说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中国武术演变成奥运会比赛项目;我国传播太极拳针对每一位武术爱好者;我国传播木兰拳将中老年妇女作为重要传播群体,武术高段位着重针对有很高的武术造诣和为中国武术发展贡献很大力量的人群;传播散打项目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这是因为武术散打运动不适宜老年人参与。需要补充的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同样有必要严格遵循针对性原则。
六、武术传播的途径
武术传播途径就是武术传播者向传播对象传输各项传播内容的通道和路径,武术传播路径的常见类型见表4-1
表4-1武术传播途径的分类
分类依据 | 类型 |
官方与民间的区别 | 官方途径 |
民间途径 | |
传播对象人数的多少 | 师徒途径 |
组织途径 | |
媒体途径 | |
传播内容的不同 | 技术途径 |
文化途径 | |
武术领域的不同 | 学校途径 |
竞技途径 | |
社会途径 | |
传播范围 | 国内途径 |
国际途径 |
浏览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