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武术传承外部因素分析

不管在古代传承中国武术,还是在现代传承中国武术,每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都会对武术传承方向产生主导性作用,所以说今后传承武术时务必要营造出适宜传承的外部环境。

(一)中国武术文化交流机制

机制就是指具有规律性的模式。文化发展具有动态化特征,处于静态的文化往往已经退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中国武术作为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过程同样离不开切实可行的传承机制。

在传承中国武术的过程中,要积极而高效地构建文化双向交流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良,一方面要和武术文化传承规律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和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武术传承过程中保留特色。

(二)中国武术文化保护机制

全球一体化格局充分说明文化是多元的。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都必须扎根于文化,同时通过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以及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节奏来更加高效地解读文化意蕴、深挖文化内涵、阐析文化特殊价值,从而充分激活存在于特定载体中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具体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确定文化特性、激活文化创造力、保留文化多样性特征有很大影响,在各类文化彼此宽容和彼此协调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科技浪潮接踵而来以及多元文化持续而有力的冲击下,采取哪些手段保护武术文化传统并顺利踏上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重价值于一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部分,中华儿女有责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对于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条件,并且处在濒临失传或者正在失传状态中的传统武术,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展抢救工作和保护工作。相关人士应当把武术界的各项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全方 位、系统性地梳理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积极学习和借鉴已经申遗成功的项目的经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武术贡献给世界各国人民。需要补充的是,“申遗”可以把人们的文化自觉充分唤醒,使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以增强,并且对中国武术形成全方位认识。

2.文化生态大环境营造

大力传承和推广中国武术需要全社会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氛围,需要牢固树立各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生存理念。 集和谐、平等、自由于一身的武术精神使全社会能真正具有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宽容性。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人类社会文化环境,使得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武术拥有多元化的内容和风格,同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经典,在武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务必要坚持整体申报原则,或者率先申报处于濒危状态的武术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在保护武术文化空间方面的作用,在每个阶段都严格遵循武术整体传承原则。

第四章中国武术传播理论与对策研究

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武术,要想使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程持续推进,就必须全面探究并掌握自身的传播原理,积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中国武术传播对策。因此,本章分别对武术传播基础理论、武术传播原理、武术传播对策进行深层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宏观策略加以探寻和阐析。

第一节武术传播的概念

一、武术与传播

“武术传播”由两个概念构成,即“武术”和“传播”。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学者都把武术概念界定为“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与搏斗为运动形式,侧重于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界的学者们还未对“传播”界定出清晰而广受认可的概念。参照传播学文献的相关记载,把武术界的“传播”大体界定为武术信息(技术信息和文化信息)流动的过程。

二、武术传播的定义

在全面分析武术和传播的概念后,可把“武术传播”界定为“武术技术及武术文化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途径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过程”。①“武术传播”概念中提及的流动由横向流动与纵向流动(纵向传播)两层含义组成。

三、武术的横向传播

武术横向流动和横向传播呈对应关系,具体是指特定历史阶段中武术在社会上的传播,不仅包括官方传播武术,也包括军队武术、民间武术、学校武术的传播等。

四、武术的纵向传播

武术纵向流动和纵向传播呈对应关系,具体是指具备传承特征的武术传播,师徒传播、家族传播、有关武术的任何传播都在武术纵向传播的范畴。

从整体来说,和武术技术传播以及武术文化传播相关的内容都是武术传播。

第二节中国武术传播的原理

一、武术传播的产生

武术传播和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对于远古时期的人来说,要想生存就必须和野兽斗争,人们在和野兽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很多斗争技能,同时凭借语言传播方式与动作模仿方式向其他人分享自身习得的斗争技能,从而使其他人也学会和野兽斗争的有效技能。远古时期个体间分享斗争技能的过程标志着武术传播的产生,从某种程度来说武术蕴含的价值和远古时期人们的实际需求对武术传播的产生注入了巨大推动力。技击价值是中国武术的一项显著价值,这项显著价值也是远古时期的人们能够打败野兽和敌人的重要原因。当人们切身体会到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后,越来越期望拥有更高水平的武术技击技能,目的是充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人们传播武术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强。

相关学者指出,人类生命的四项重要功能分别是获取能量、安全防卫、开发信息、生殖,其中的安全防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武术运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人类的安全防卫功能,促使人类的生存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由此不难得出,远古时期的人们在和野兽以及敌人斗争的过程中,为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和充分适应生活环境,自觉向其他人传播习得的武术技能。

武术传播史和人类发展史的时间大体一致,人类形成和进化的过程和武术传播的过程基本在同时进行,此外武术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武术传播的过程

武术传播的过程具备动态性特征,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把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传播给被传播者,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传播效果,整个过程相对完整且具备系统性特征。这里着重对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要素和传播环节进行深层次分析。

(一)武术传播“四要素”

武术传播的过程由以下四项基本要素组成,这四项要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共同组成传播过程,这四项要素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可,具体如下。

1.传播者因素

传播者、个人、组织均可作为武术传播的第一要素和环节。 传播者需要完成的关键性任务是准确而快速地发送武术传播内容,妥善处理好“传播什么”与“如何传播”的问题,所以说武术传播者对武术传播过程的现实情况、武术传播内容的实际数量、武术传播内容的整体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2.传播内容因素

对于武术传播的整个过程来说,传播内容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它把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连接起来。流动性是武术传播内容的显著特征,当前已经有很多种方式供传播对象选择,传播对象可以选择适宜方式来传播武术内容。

3.传播途径因素

针对武术传播途径,我们应当站在多个视角剖析并表达。站在传播形式的角度来分析,传播途径包括学校传播、师徒传播、社会传播等;站在媒介的角度来分析,传播途径包括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等。

4.传播对象因素

对于武术传播的整个过程来说,武术传播对象是重点,任何人都能充当武术传播对象。但严格地说,只有真正介入武术技术传播或者武术文化传播中的对象才是武术传播对象。

浏览3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