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书芹所部义和拳在得到威县拳首王玉振支持后,同邱县十八 村的常家屯拳首牛九州、孙汉章汇合,再返梨园屯,同驻扎在那里的 官兵决战。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1900年1月9日),阎书芹 下令,各村义和拳到常家屯集合。十一日,阎书芹联系王玉振等带领 拳民500多人的队伍攻打梨园屯。驻梨园屯的官军用炮轰击,义和 拳有所伤亡,退到干集东时,又遭官军伏击,损失很大。阎书芹率部 分队伍北上渡沱河,与赵三多汇合。

光绪二十六年四月,赵三多在景县、阜城再度立起“兴清灭洋”旗号后,先攻打朱家河教堂,并有官兵暗中相助。临清、武城、威县、南 宫各县义和拳都往朱家河汇集,教民死亡近4000人。由于人多,吃饭困难,又分开三股,一股留在原地,归乜某指挥;一股归阎书芹、“十八魁”带着,由运粮河东经恩县攻打武城县十二里庄;一股归赵三多带着,由南宫、威县进攻临清小芦。

赵三多攻下小芦教堂后,便回到威县大宁,这里是梅花拳的一个重要据点。赵三多与这一带的梅花拳、义和拳拳首汇合后,聚集了七、八千人,开始攻打魏村、赵家庄。教民们在外国传教士的指使下,由魏村教会长李老明,潘村教会长、大地主张老蕊为首,组织洋枪洋炮装备的武装队伍,以对抗义和拳。由于威县县令派兵来助,义和拳在这次战斗中失利,退至张家屯。外国神甫带领教民武装一直追到张家屯,抢走村里的牲畜、衣物,还打死了一些村民,没有逃走的拳民 被逮住以后,统统把辫子栓在门槛上,用斧子将脑袋砸烂,叫做“砸杏 核”。教会还要张家屯出钱重修魏村教堂,名曰"包洋债”。赵三多在 此役后退回冠县十八村与威县沙柳寨一带。

阎书芹的义和拳队伍在王玉振的配合下,联系了李玉可、莹和尚 等所部500多人,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900年1月11日) 回攻驻梨园屯的防勇。在取得了以郝洛有、任王氏(又称任寡妇)为首的夏津义和拳和以戴大木为首的武城义和拳合力支持后,乂于7 月16 口开始,同十二里庄的教会势力展开激烈战斗。有拳民1000多 人,声势浩大,各地拳民也纷纷响应。十二里庄教堂号召全县教民壮丁来此集合,地方官员也向教会势力妥协。阎书芹在攻打十二里庄 的战斗中未能取胜。

阎书芹攻打十二里庄虽然失败,队伍却不断壮大,因为他的反侵 略正义斗争赢得了直隶、山东交界各地拳民的支持,其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同时,还与队伍中几个骨干人物有关。一是王玉振,号老金, 是威县拳首之一,阎书芹1900年在梨园屯战败退据常屯后,就是由于他的协助,又邀集卫运河两岸拳民前来报仇。阎书芹队伍中之所以有山东博平来的大刀会、神拳和武城、夏津的义和拳,主要是靠王玉振联系。王玉振最初与清河某庄有仇,谋往报复,遂纠同山东在平 的神拳、大刀会首领徐福和尚及朱西松、朱士和等部分拳民,于光绪 二十六年二月攻打在平、博平司家营一带教堂。随后又在清河县许 庄、高唐县袁王庄、夏津县堤庄、武城县杨家庄等地活动。袁世凯饬令武卫右军先锋后路东字军前营、左营集中兵力兜剿。面对清军的围攻,王玉振率众列队,开枪抵抗,使东字军前营、左营到处奔走,疲惫不堪。

二是宋全海,号赤子,人称宋狮子,直隶深州人。他经常来往于 常家屯和梨园屯之间,同赵三多也有联系。据说赵三多起义队伍中 的揭贴多由他书写。那时他40多岁,是神拳拳首,属于红门,自己坚 信能避火炮,刀枪不入,他带了几百人来援助阎书芹。

三是任王氏,又称任寡妇,她带着四、五十人来援助阎书芹。传 说她能变幻,神秘莫测。阎书芹对她极为尊重。此外还有牛九州(号 老海,又叫壑子,常家屯人)和李裕珂(冀州人)等。

阎书芹未能攻下十二里庄教堂,便将队伍退回梨园屯一带。这 时,梨园屯已成为拳民和官兵拉锯战的中心。光绪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1900年8月16日),清军四路人马连夜包围梨园屯。次日黎明,官军吹号逼近村来。义和拳缺乏枪械,终于抵敌不过,损失惨重。 阎书芹也因叛徒告密,随同31名拳民一起被捕。只有赶来增援的宋狮子、高元祥等率部分拳众突围而出。阎书芹被解往临清杀害,时年 41岁。临刑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阎书芹牺牲后,突围出来的义和拳余众分为三股,辗转活动于直 隶、山东交界各地。

高元祥率一部同红桃园、小里固的拳首项得胜、杜一山汇合。当 年九月,梨园屯、红桃园的教民从外面逃回来后,杀害拳民十几人,激起拳民愤恨。高元祥、项得胜等回梨园屯传帖聚众。冠县闻报,连夜 派防勇包抄梨园屯。项得胜战死,高元祥被杀。红桃园教民在教会长孙明山的带领下占据民房,强割民田。10月11日夜,杜一山率众 袭击红桃园,处死孙明山等18名教民。官兵赶来镇压,杜率众出走, 后亦被官府逮杀。

郝洛有在八月十七日梨园屯突围后返回夏津张堤,与任王氏等 组织群众,继续斗争。并传帖周围各县,约定于十月初一日在张堤聚义。因消息走漏,夏津城汛把总率兵兜围,郝洛有战死,任王氏等人被捕,在夏津遇害。

宋狮子部从梨园屯突围后,转到曲周、元城一带展开斗争。光绪 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1900年9月8日),他联络李洛好、韩九等率众 攻打邱县桃寨,遭官兵伏击,损失多半。宋突围后不知去向,李洛好、 韩九等组织百余人仍在邱县一带活动,是年十一月被官兵打散。

至此,冠威一带的义和拳斗争力量已基本被消灭。地方官府向 教会势力彻底屈服。赵三多在义和拳运动失败后,转移到广宗、巨鹿、南宫一带活动。1902年初,直隶爆发了景庭宾的抗捐赔款斗争, 赵三多率部参加了景庭宾的“扫清灭洋”起义。景庭宾的起义队伍达 10万多人,在巨鹿起事有4万多人,广宗300多庄得3万人,威县起 事得2万余人,还有1万多义和拳民来附。景庭宾起义队伍主要来 自乡团,其中也有不少梅花拳拳民来附。

其时,赵三多的义和拳仍不减当年的战斗力,是景庭宾起义队伍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赵三多曾参与景庭宾的核心机密。赵三多在东召村战斗后,突围转到南宫、巨鹿等处,后被人告密,囚于狱中,他在狱中绝食数日,滴水不进,从容就义,终年64岁。

第六节梅花拳与景廷宾扫清灭洋起义

景廷宾(1861 ~ 1902),广宗县东召村人。出 身书香士绅门第,祖上有地八顷,房四、五十间,男女老幼四、五十口,其祖上就习文练武,享有功名。 祖父景明,出身监生,生三子。长子福岚,武生员; 次子福成,文生员;三子福海,赐封四品骑都尉。福成妻祝氏,后魏村人,生四子。长子廷英,武秀才;次子廷风,医生;三子廷宾,武举人;四子廷润, 景廷宾文秀才。叔伯兄弟二人和侄儿都是武秀才。其家 有两个私塾,父亲教诗文,伯父教武艺。少年时的景廷宾,随父亲景 福成在自家私塾读四书五经,并拜板台集洪拳高手王朋为师,学习大洪拳。后来又在顺德府的南关、广宗、任县及巨鹿的东旧城等村当塾 师,教了许多徒弟,并与当地的拳会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17岁弃文从武,师从伯父苦练武课,练就一身超凡武艺,刀、马、剑、石娴熟。21 岁考中武秀才,1894年考就武举人,并受到光绪皇帝一皇叔的赏识, 被聘为皇叔的“扈从官”。在王府三年,景廷宾既没加官晋爵,也没被委以重任。1898年,景廷宾母亲病逝,他回乡服丧,离开了王府。回到家乡的景廷宾,闲暇时候常与乡间梅花拳弟子在一起“亮拳”。

“庚子国变”后,《辛丑条约》议结,中国被迫向外国列强赔款海关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达9.8亿两以上。就中国当时实力而言,是一种极为深重的灾难。本来,地方教案赔款是整个 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教士、教民欲壑难填。加之清朝地方官员无能,在这个“庚子赔款”之外,又有了所谓的“地方教案赔款”。根据《直隶各府州县教案赔款册》记载,顺德府属下的广宗摊赔 “制钱一万吊”(约合白银近一万两),并完全由地方自筹。广宗知县王宇钧便按亩加派“杂差”,来摊偿教案赔款。无论各村是否有“毁教 灭夷”事件,一律平摊。正是出于对这种“洋差”的不满和清地方官员 “加赋”的厌恶,广宗民众以联庄会为组织形式,在1901年农历三、五月间两次聚众,进行抗“洋差”斗争。景廷宾被推举为联庄会会首,领导广宗民众的抗“洋差”斗争。迫使王宇钧将“洋差”降至7000串。不久,王宇钧“因事撤任”,1901年10月,新任广宗知县魏祖德到任 后,借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竟指令每亩摊派京钱40文,多收两倍 以上。景廷宾重组联庄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洋差”运动。他领 导各村村民,阻止催粮官进村,并喊出了 “正差正粮分文不少,外差外粮分文不缴”、“中国人决不纳‘洋差'”等铿锵有力的口号。

浏览4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