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家拳学员的年龄、性别情况
学员在66岁年龄段的参与人数所占比例值最低,15岁以下的年龄段最高。 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26〜35岁与36〜45岁年龄段的人数与所占比例值也较低,原因可能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逼迫他们为生活忙碌奔波,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家庭事务、社会事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去参与孙家拳的锻炼。这种青壮年人对孙家拳的疏远现象十分不利于孙家拳的传承。学员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其中男性所占比例为85.3%,女性为14.7%,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孙家拳练习强度大,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关;二是“传男不传女”残留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 孙家拳学员的文化程度与职业情况
学员的数量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减趋势,其中在学员中为初中及初中以 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一半比例,而且多表现为小孩。这是因为随着体育全球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被引进学校体育,以传统武术作为健身锻炼内容的人数正在 逐渐减少。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孙家拳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中渐渐地消失, 没有了市场。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人们参与孙家拳的情况有着明显 的差异。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也表现出职业结构的不均 衡性。
- 孙家拳练习场所与组织形式的情况
人们练习孙家拳多选择在学校与户外空地,这是由于练习孙家拳对场地要求 不高,人们在练习孙家拳时大都遵照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练习孙家拳组织形式 的调查中,选择老师与朋友一起练习的人数占的比例最高,最少的是选择个人锻 炼。很多受调查者都反映,和学校老师或是高明武术同道一起锻炼很有感觉,活 动的气氛很好。这也符合孙家拳的传承特点。这种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形成 的师徒传承几乎是所有文化艺术门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三、影响湘西孙家拳的发展因素
(一)青黄不接,面临传承新屋危机
由于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缺乏音像记录技术,孙家拳的演绎已无从考究。 拳师文化水平不高,在著书立说方面欠缺表达能力,授徒多“言传身教”。在物欲 横流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最先考虑的是赚钱、享受,极少有年轻人愿意花长时 间去学习孙家拳。另外,现在各种武术比赛多以竞技武术为主,一些年轻人因此 不愿学习那些难登赛场的孙家拳,而且一些父母认为练习民间武术容易受伤,因此舍不得孩子全心钻研民间武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年轻人偏浮躁,一些习 武之人热衷于竞赛、表演,真正愿意下功夫“十年磨一剑”的人不多。老拳师渐 去,年轻接班人又偏少,湘西孙家拳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
(二) 代校萎缩,推/•艰璀
在武校,一般主要向学生传授国家规定的长拳类(竞赛类武术),有很多学 校还教授跆拳道等,民间武术的学习时间只占整个课程的10%左右。民间武术的 教练偏少,教练中民间武术有过较系统的学习的、经验丰富、功力深厚的老拳师 更为稀少,大多教练都毕业于体育院校,所学习的大多是国家规定的拳种,较少 涉及本土武术。
(三) 受现代文化冲击的影响
中华武术虽然凭着几千年来深扎的根基在现代社会占有一席之位,但是随 着国家对竞技武术的政策偏向而逐渐失去了最后的动力。武术竞技化的冲击对包括孙家拳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内忧外 患” “左右夹击”的生存狭缝中,民间传统武术面临着自生自灭的濒危境地。孙家 拳遭受着西方体育、现代娱乐、竞技武术的强烈冲击,表现出对民间武术未来发 展之道的迷茫。政策的偏离使各种武术比赛都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各级武术教 育也以竞技武术为主,高校武术科研更是围绕竞技武术和科学训练化进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孙家拳发展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四、湘西孙家拳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拊
一个老拳师就是一部活的拳谱,应重视老拳师的作用,组织力量以音像方式 对其传授的武术加以整理、保存。老拳师有着丰富的习武经验,如果不加以珍惜呵护,随着这些老拳师的故去,传统套路和功法将失传。武术是要言传身教的, 老师父们去世了,这个拳种也就没了。开办武校要树立正确的习武价值观,吸引 青少年爱武、习武,还应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让学员既能“文”又能“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有利于加深学员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利于提升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同时,以城镇的文化广场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群众习练孙家拳,拉动湘西孙家拳的大众化推广。
(二)用比赛推动传疏武术丈化支流与传承
体育比赛是推动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是科研与创新的原动力,更是武术产业开发的主战场。通过举办比赛可以调动孙家拳练习者的积极性,十余年寒苦修行如能在此领域拔得头筹当是对艺人莫大的鼓励。通过举办比赛还能促进区域之间、门派之间武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孙家拳的繁荣发展。
(三)积极融入现代丈化,潢足社会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友好交流和合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是各自获得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闭关自守和墨守成规只会导致贫穷和落后。毛泽东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湘西 孙家拳要在借鉴和吸收中注重创新和发展,走自己的路,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第一,应该对湘西孙家拳进行整合创新。湘西孙家拳作为 特定社会和农业文明的产物,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在传统基础之上对其 进行新的创造,合理吸收其精华部分,坚决摒弃一些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第二,应该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引入奋发和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追求人体和精神双重价值的实现。第三,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 秀成果,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湘西孙家拳进行理论研究,借鉴现代体 育成功的管理制度去管理湘西孙家拳,借鉴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和现代化传播手 段宣传和发展孙家拳。
(回)采用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
现代化的电视、广播、网络等电子传媒的广泛普及使人们大多待在家里看电视,所以孙家拳通过大众传媒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其历史渊源、技术风格和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孙家拳的宣传过于低调,要加强孙家拳宣传、扩大影响,就要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营造孙家拳宣传的良好舆论氛围,多组织媒体记者采访,获得孙家拳宣传的鲜活材料。打造经典的孙家拳赛事,推出孙家拳武术明星。赛事和电视的结合使中国武术的影响日益广泛,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例如,河南“武林风”、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比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为孙家拳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赛事,形成孙家拳自身的赛事制度,加强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通道。我们应该在充分掌握孙家拳本质属性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符合孙家拳自身发展的赛事,制定出比赛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但比赛既要体现孙家拳的特点与技击方法,又要简便易行,让广大的爱好者都能参与。
第三节以人名命名的拳种
以人名命名的拳种有咏春拳、武子门拳、神行太保拳、太白出山拳、燕青巧 打拳、燕青拳、太祖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 文圣拳、五祖拳、南枝拳、子龙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武松脱铐拳、刘唐下书拳、武松独臂拳、达摩点穴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 青十八翻、罗王十八掌、孙二娘大战拳、达摩十八手、武松鸳鸯腿拳、孙膑拳、 宋江拳、白眉拳等。下面对咏春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浏览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