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梅花拳的近、现代发展
梅花拳以邢台的平乡、广宗为中心,覆盖全国。在邢台境内,威县、沙河的梅花拳也是广为普及。
梅花拳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震惊中外的义和 团反帝爱国运动,就是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赵三多为首发起的; 1902年,以广宗景廷宾等人组织发起的抗捐赔款斗争,由于赵三多率领义和拳拳众的参加,梅花拳拳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威县梅花拳除此前所述的由山西移民传至威县的外,平乡梅花 拳无论是大架,还是小架,都是从十一辈传入威县的。“大架”从 曲周叶而寨村传到威县张家屯(今大宁村)第十一辈张德安;“小架”是从曲周香城古村传到威县翟家庄第十一辈李廷基、李廷贵兄 弟。这两派梅花拳势力在威县都很兴盛。张家屯、刘河北寨、草 厂、康寺固、圣佛堂等属“大架派”,翟家庄、宋庄、李家寨、徐 固寨、黑刘村、马村等属于“小架派”。李廷基作为梅花拳第十一 代传人,在传统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熔铸创新,自成--家。李 廷基晚清时在武强县王家庄开设拳场,后又邀李廷贵一道教拳,在 武强县境内传人甚多。河北和山东均有李廷基的衣冠冢,足见其影 响之大。近人韩其昌,河北深县人,解放前人称“沱南侠”是梅花 拳的第十六代传人,也是李廷基嫡派传人,解放后在北京体育大学 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武术人才。其弟子威县李家寨梅 花拳张文州,初师朱汉君后师韩其昌,现为威县“梅花桩研究会” 会长。张文州培养了大批的梅花拳武术人才,为弘扬梅花拳做出了 积极贡献。
在威县梅花拳大架派中,张家屯是一个最重要的拳民村,也是 梅花拳势力的中心,其影响超过赵三多的家乡沙柳寨。该屯始建于 明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住村西的取名张家屯,村东户少,但能医者多,取无病安宁之意,故名大宁村。到清光绪年义和拳起 事时,全村约有186户,800多口人,4700多亩耕地,其中在梅花 拳的就有104户,全村富户13家,加入梅花拳者11户,贫家(人均一亩地以下者)26户,加入梅花拳者才8户。可见张家屯在拳者 多属富裕户,而贫雇农则比较少,所以有明显的保卫身家的性质。 该村拳首张汉就有110亩土地,他的学名叫张德安,属于梅花拳大 架派。他在梅花拳内部的威望,远远超过赵三多。赵三多与他同 支,但小他三辈。赵三多曾听命于他。该村梅花拳还有一个叫张三余的,属小架派。一般说来,拳民聚集较多的村庄一般只有一两个 文场师傅,而张家屯则有七个,足见其是威县梅花拳一个很重要的 中心。
梅花拳从清朝中叶自平后马庄传入沙河。沙河半数以上村庄 有梅花拳弟子在习武。沙河梅花拳文武功法较知名的村有丈八村、 尚贤村、大杜村、大赵庄村和北冯村等。这些村庄历代名人志士不 乏其人。清末时沙河一带土匪横行,杀人放火,闹得民不聊生,县衙不宁。丈八村梅花拳第十五辈弟子申卯晨自幼习文练武,武功高强。百姓和官府都请求他除暴安良,儿个有名的匪首均被他擒获。 民得安乐,官府赏赐,但他却弃官回乡,奉养老人。山东一马戏团 来丈八村,仗武欺负百姓,被申卯晨降服,该团九名武生随师集体 拜在申卯晨门下。
沙河梅花拳第十八代弟子郑才(1910~),解放前在去邯郸成 安县途中,两次被多名劫匪围困。其中有成安著名的土匪帮头周光 脏等,这些人携带刀棍,成群结队,心狠手辣。但两次均被郑才生 擒交官。在他途径广平府附近时,还曾救过一个被三名土匪欲行强 暴的妇女,后该女拜其为义父。在尚贤村,历史上著名的梅花拳师有王雪振、王吉贵等人。大 约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洋人要在沙河冀庄村修建教堂,煽动 部分村民拆除练功场所,并驱赶殴打村民。王雪振、王吉贵挺身而 出,两人战败近百人,并将洋人赶出冀庄一带。解放战争期间,王 雪振、王吉贵曾到临遂关做生意,被横行当地的市笳及30多名地 痞围困。二人讲理不成,奋起反击,将其中的三个头目及十几人打 倒,其余人跪地求饶。从此,二人威震永年、临涔关一带。如今, 尚贤村由七、八十岁的老拳师坐阵,练拳习武的年轻人有王洪德、 王录河掌管,习文练武;常年不断。
梅花拳传入巨鹿县当在清中后期。现在能追述其名者最早为柳 茂村的杨中风。杨中风字飞九,生于前清,卒年不详,其生平事迹 所传不多,但根据1925年93名后世弟子为其所立之碑看,当为巨鹿梅花拳早期传人之一。其碑曰:“乃文、乃武,前清处士讳中风,子飞九,呜呼徒来,受人之恩者,心中怀念,被人泽者,终身难忘,追思当年老师在世,秉性温良,处事平和,德沛邻里,德传后徒,凡及门学道者,无不被其深恩后泽矣,设教两途,文武并列。习文者面论济世活人之术,演 武者指示手足,护体之方。耳提面命,呈祥指引,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吾师道一世辛苦若此,我徒岂肯以师之道德名誉泯灭。于今而费头扬,于后故共。欲于师墓之前立片石记载一世之勋。”
杨中风究竟师承何人,后世传承又是怎样的,这些已都无从考证。与杨中风近乎同时代或稍晚的孟金榜、张仁臣、苗文住、张新治等人的后世传承相对明晰。但他们的生平事迹也为后世所知不多。
巨鹿县苗庄及周边几个村的梅花拳,大都是苗文住所传。苗文住(1836~1911),巨鹿县苗庄人,梅花拳第十二代传人。他在山东临清南园村(今属河北临西)扛活时,落户于南园村。受名师张连珠指点,学得梅花拳,精练其术,后拜段明江为师。结婚生子之后又回到老家,1870年在苗庄设拳场传授拳艺,将梅花拳在巨鹿广为传播。苗文住所传是梅花拳的萎步架子,所教弟子数百人。苗文住经常带弟子出去亮拳比武,并率众弟子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在广宗、威县等地配合赵三多的义和团,进行了不屈的 反帝爱国斗争。
苗庄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苗开泰(1905.12.12 ~ 1987.10.9),字冠五,身材魁伟,持己端庄,待人谦和,严厉而慈祥。文化不高,处事广远。他精通梅花拳文理。在武术方面,接长于大刀、长枪,“文 革”中倍受摧残,却能泰然处之。他家境困难,冬春以一纺织弥补生.活不足。苗)I:泰性情耿介, 澧—不慕权势,与乡里百姓守望相助,患难相扶,深受苗开泰乡邻敬重。
钮永科(1871 ~ 1954),字殿元,巨鹿县黄屯村人。钮永科是苗 文住的外甥,他从苗庄拜张新治为师,学得梅花拳后,在黄屯村设拳 场传播梅花拳。他擅长大刀、长枪,而尤以流星最为拿手。钮永科的流星能打香头、灯头,在方圆数十里享有盛名。钮永科后随苗文 住参加义和团,在神堂庙的一间屋内听到敌人上了房顶,便将流星 往脚尖一盘,用力弹出,将房顶上的敌人缠住拉下。钮永科的徒弟 张老彦是巨鹿县城东张庄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巨鹿县皇协军联队长、大汉奸张百魁十分惧怕张老彦。
继钮永科之后,黄屯的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钮百信(字崇石)设 拳场,传播梅花拳,周围孟庄、阎庄、于庄前来拜师学拳的弟子很多。东下瞳的马根修本来就是黄屯村人,是后迁往东下瞳的,在钮百信设 场教拳期间,马根修带领东下瞳马绍忠、马忠辉前去拜师学拳,并吃 住在钮百信家中,这三人也由此成了东下瞳最早的梅花拳弟子。黄 屯梅花拳从钮永科开始,至今已传至十七代。
巨鹿县前屯村的黎明海从苗庄学得梅花拳后,在前屯传播。巨鹿县郭庄村杨同福是梅花拳的第十三代传人。该村郭玉铭,字珍户,早年学武,长而习文,受业于张如纯,是第十四代传人,他们都是郭庄梅花拳的最早传人。
与苗文住同时代的张仁臣,是巨鹿梅花拳的另一个主要传人。 张仁臣(1854~ 1935),巨鹿县神堂坡人。拜巨鹿县胡林寨孟金榜为师,成为梅花拳的第十二代传人,习梅花拳数十载,得其妙法,并练成 内气功。张仁臣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在衡水、枣强、南宫等地配合以 赵三多、阎书芹为首的义和团,开展反帝斗争。张仁臣传张寿春等
浏览4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