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军珂六均可

柳军珂(1959.2. 17 ~ ),邢台市北长街人。 1972年拜梁宝根为师,习吴式、陈式太极拳,1983 年被纳为入室弟子。

1983年,经梁宝根介绍,柳军珂前往北戴河李经梧处,跟李经梧的弟子王大勇、徐翔、冯益建、吕德和等学习陈式太极拳一、二路及推手,并得到了李经梧的亲传。同年,由梁宝根介绍,到北京李秉慈处习练吴式太极拳、刀、剑 等,得李秉慈亲传。1988年,到北京参 加国家武术研究院举办的优秀运动员、 教练员、陈吴孙杨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得到李秉慈、阐桂 香、张继修等名家的传授,并以考核优 秀结业。1990年,在北京从其师叔、全 国著名教练、广西体工大队武术教练、 北京亚运会中国太极拳队教练周树生 习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剑。同年,又在 唐山参加河北省体委举办、翟金生任教 的河北省武术教练员培训班,所习四十教练、国际级武术裁判陈湘附学习孙式太极拳。1989年,参加邢台市 武术比赛,获三项全能冠军。从1989年开始,作为当时业余选手中 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三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的太极 拳、剑、推手比赛,先后获得男子吴式太极拳亚军、季军、第四名和太 极推手第四名的好成绩。1990年,在北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太极拳 比赛,得分第一,获优秀奖。1991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迎亚运太极 拳观摩表演赛”中,从18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男子个人总分第一名。

柳军珂靠着对太极拳的迷恋、执着和勤学苦练,拳艺集众人精华于一身,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太极拳基础,他的盘架、推手功夫令人信 服。他1990年开始在邢台举办吴式、陈式、孙式、四十二式太极拳、 剑等培训班,并应邀前往郑州吴式太极拳研究会讲学,学生来自全国 各地。柳军珂还在河北、河南、云南、广东等地传授太极拳,培训学员 近万人次。

邢台市的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就 是由柳军珂带入邢台,并开始广泛传播的。他的学生黑志红、女儿柳伟锐先后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黑志红、柳伟锐、赵青等多次参加河北省和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张艳坤.张燕坤

张艳坤(1951.12 ~),女,隆尧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原为邢机轧粗(集团)公司工会女工部部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邢台市武术协会委员,邢台市桥西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中国武术五段。

张艳坤自幼受赵安祥、刘凤鸣等人影响,十分喜爱武术。后经其父亲介绍,11岁随赵安祥学习 太极拳。1969年,拜赵安祥的弟子晏慎余为师,系统学习吴式太极拳及太极推手。

张艳坤勤学苦练,刻意求真。多次进京,遍访名师。得到了王培 生、李秉慈、翁福琪等吴式太极拳名家的亲授和指点。王培生将吴式 太极拳三十七式行走架,对张艳坤进行了详细的拆架说手,在推手和内功的修炼方面进行身传口授。使张艳坤受益匪浅。

1987年,张艳坤配合桥西区武术协会的筹建,参加创建了冶金太 极拳社,并任社长。1990年,张艳坤开始学习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吴、 杨、孙、武竞赛套路,以及拳、剑等国家竞赛项目。协助晏慎余,多次 举办太极拳培训班,到厂矿、机关、学校和一些县城义务授拳,做了大量群众性的太极拳普及推广工作。

张艳坤在企业退居二线后,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传统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中。从2000年开始,先后三次应邀到广东茂名、河源,东 营等地传授八十三式吴式太极拳和六十四式吴式太极剑。

张艳坤还先后在邢台冶金生活区、邢台通讯公司、中华小区等处举办吴式太极拳培训班,传授传统八十三式吴式太极拳、王培生的三十七式吴式太极拳和六十四式吴式太极剑。在传拳过程中,张艳坤不断摸索和改进传 拳方法,针对学员年龄层次和身体素质及各种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

张艳坤教授本地和外地学员近千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张艳坤在本门内还代师传艺,教授数名师兄弟。她教给师妹顾春玲的三十七式吴式太 极拳和六十四式吴式太极剑,在天津市“铁通杯武术锦标赛”上,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张艳坤本人在2001年海南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传统吴式太极拳(甲组)三等奖。

张艳坤为人谦和,不怕麻烦,不计报酬,受到广大学员的普遍好评。

第六节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孙福全晚年所创,其时间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

孙禄堂孙福全(I860.12.22 ~ 1933.12.16),字禄堂, 号涵斋,河北完县人。孙福全自幼尚武,聪敏好 学。幼年随吴某习练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后拜郭云深的弟子李奎垣门下学习学习形意拳。 孙福全虽拜在李奎垣门下3年,实际上从学于郭云深最久。李奎垣将其推荐到郭云深门下,孙福 全随郭云深往来于各省,郭云深骑马而弛,孙福 全揪着马尾,步追其后,日行百余里,长达八年之 久。在北京,经郭云深介绍,孙福全又拜在程廷华门下,学习八卦掌。程廷华见他敏捷过人,也十分乐意教授。从此,孙福全早晨随程廷华练八卦掌,晚上随郭云深练形意拳,数十年如一日。一生广游四方,寻师访艺。在游历各地的过程中,只要听到有身怀绝技者都一定前往拜访,与人较技从未败北。

孙福全50多岁定居北京。1912年,郝为真到北京。孙富全又拜 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经过长期的苦修研习,于晚年时融其所得,创编了“孙式太极拳",在太极拳上自成一派。孙福全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成为了近代中国内家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拳术理论上也多有建树,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著作。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福全任当门门长,还曾任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等职。其主要传人有孙剑云、孙存周、郑怀贤、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任彦芝、陈守礼、陈微 明、裘德元、支燮堂、刘如桐等。

孙剑云,孙福全之女,河北完县人。9岁随父习武,深得家传。17岁随父赴镇江江苏省国术馆,任女子班教授。1934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师专。师从周元亮习工笔画,善山水、仕女。 1937年在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享誉京城画界。孙剑云继承其父武功,每日行拳数遍,数十年勤练不辍。为人谦和,武德高尚。1957年,在全国第一届武术比赛时,被聘为新中国第一位武术 女裁判。后多次担任全国和北京的武术裁判工作。为推广孙式太极拳,进行传统套路的简化工作,1983年,将传统的九十七式孙式太极拳简化为三十五式后公开推广。1982年和1984年,先后参加南 京、武汉两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 1985年,应邀赴日本讲学,受到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88年,在广州举办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 班。1991年,任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主席团成员。1992年,参加 中国武术研究院“太极拳推手研究会”1994年,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观摩大会。1995年,在全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曾被中国武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 孙剑云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 《孙式太极拳》、《太极剑》、《孙式太极拳简化套路》等著作。她还整 理孙式太极拳的经典,点校出版了孙禄堂的传世著作《形意拳学》、 《八卦拳学》、《拳意述真》和《八卦剑学》。曾任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 会会长、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邢台的孙式太极拳,即始于孙禄堂。1916年,沙河人胡俭珍到北 京某银行就职,1922年拜孙禄堂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兼学八卦、太极。工作之余,追随孙禄堂左右,直到孙禄堂谢世。胡俭珍早年在北 京供职时就开始授徒传拳,晚年回家乡沙河城居住,既传形意拳。

1978年9月11日至17日,刘玉祥携弟子梁 森林参加河北省第五届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时, 有幸结识了孙剑云的学生武淑清,还帮助武淑清找到胡俭珍,并与胡俭珍、武淑清合影留念。这时的胡俭珍,已经是孙禄堂最后一个在世弟子。其间,刘玉祥和梁森林与武淑清、胡俭珍进行了深 人交流。胡俭珍从此经常来邢台,到刘玉祥和梁武淑清森林家做客,互相学习,共同交流。

1982年,河北省第六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再次在邢台举行,会前武淑清给梁森林来信,告知其与孙剑云来邢的准确时间,梁森林陪同刘 玉祥专程到车站迎接。梁森林还陪孙剑云、武淑清当晚到了沙河,使孙剑云与胡俭珍相见。

比赛过程中,国家有关方面在邢台市第一招待所为著名老拳师 拍摄电影纪录片。孙剑云表演孙式太极拳,刘玉祥表演了郝式太极拳。梁森林受孙剑云委托,为刘玉祥的纪录片写解说词。并受刘玉祥委托,在比赛结束时,邀请孙剑云到刘玉祥家做客。在刘玉祥家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武术交流。

浏览4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