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于经济的发展阶段

发展至20世纪末期,相关学者在总结我国近一世纪的发展情况时指出,自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体育从各个方面侵入东方,20世纪初期被引入我国且深受军国民思潮浸润的兵操使得提高国民体质水平的生物体育观延续到今天。随后,在竞技运动大批量传入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追求金牌而忽略体育人文价值的问题。在即将进入21世纪时,许多学者都对体育的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在历史车轮持续前进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中国武术的人文价值成为武术的发展走向之一。

当中国武术的人文价值初步受到重视时,中国社会正式进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市场经济浪潮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武术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足球运动以及诸多体育项目都纷纷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中国武术也开始思考进入职业化领域。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汇的时间点上,中国武术和国外技击项目对抗赛的开展以及散打王争霸赛的运作标志着中国武术正式踏上商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竞技武术套路同样以该角度为立足点,为充分彰显中国武术的艺术性,开始对中国武术的场地、服装、器材、音乐、演练场景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包装。兴起时间较短的传统武术赛事同样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势,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靠拢。

在体育朝着职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竞技体育中的商品意味愈发浓厚,很多人使出各种手段赢取金牌,弄虚作假、不公正比赛、使用兴奋剂的事件相继被曝光。对金牌和附属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原本作为竞技主体的运动员成为体育竞技的工具,沦为金钱与物质的附属物品。这些负面问题诱发了有技术无理想、有金牌无品德的体育异化现象,人体和精神背离发展的不正常现象越来越多。具体到我国,最早踏上职业化发展道路的足球运动出现的很多负面新闻都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就我国民间来说,各个地区的武术馆校追求利润最大化,此外很多民间拳师甚至明确指出传授一个招式的具体价格。在全运会和省运会等诸多重要的武术赛事中,很多运动员为在比赛中获胜甘愿付出任何代价,原因在于他们的比赛成绩和奖励金额直接相关。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都自觉转移到研究武术产业化和武术职业化的阵地上。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诸多体育项目纷纷演变成很多人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力持续增加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武术同样能作为赚钱的工具,我国允许相关学者参与到武术产业化的研究中,但不应将其作为武术发展的主流,武术发展的永恒主题应当是回归至文化层面、植根于文化、立足于文化视角探索研究方向。

(三)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阶段

相关学者提出,政治和经济对竞技运动产生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佥IJ,产生巨大推动力和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均有可能发生,既有可能是外部推动力,也有可能是内部肿瘤。未来体育不应只侧重于探索彰显本国国际地位、实现政绩最大化、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方法,应当从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的漩涡中逐步回归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服务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层面。进入21世纪后,体育界诸多学者呼唤体育人文精神,这无疑会对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走向产生启示作用。

体育服务于政治与经济绝非只是历史现象,也绝非是亘古不变的。尽管政治与经济能对体育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推动力,但是无法涵盖体育休闲文化本质。在生产力迅速提高和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后,同时在体育休闲时代越来越临近的情况下,广大群众在武术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和谐、统一、自然的走向,人们越来越青睐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武术。就当前来说,有很多国际友人来我国潜心学习中国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武术,中国很多传统武师在世界各国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武术在今后的巨大发展潜力,所以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被广大群众誉为“君子之争”的太极推手已经逐步发展成群众首选的活动方式,太极拳别具一格的健身价值在20世纪初期的“土洋体育”之争中就被研究证实,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肯定了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作为诸多健身运动中的一种,太极拳是任何体育锻炼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当前的太极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统计显示群众学练太极拳运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一百多个。相关报道指出,美国宇航员遨游太空前都会学练太极拳,原因在于太极拳运动适合在失重情况下练习。非竞技性的太极推手属于太极拳系中一个训练听劲和化劲的中间训练环节,其不仅蕴藏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比单方面的套路运动更有趣,所以逐步演变成当代人优先选择的一种武术活动方式。

就当前来看,攻防技击类武术将成为青少年群体展示攻击本能和掌握自卫手段的一条途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高校学生认为武术初级套路很乏味,而对武术的散打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仅有少数发展速度缓慢且相对闭塞的学校的武术课仍然在压抑学生的兴趣,强制学生学习20世纪50年代创编的初级套路。一些学生去武校学习跆拳道和拳击来满足自身欲望的现象充分说明青少年群体在武术方面的实际需求。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套路练习对参与者的基本功提出了很高要求,参与者要想掌握好和练好就必须克服多重困难,此外武术套路练习十分枯燥,而包括散打、推手以及短兵在内的开放性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开放型武术和体育人文发展走向更加吻合,未来市场空间也很广阔。

综合分析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势不难得出,竞技武术终将冲破政治经济的锁链,逐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上。从某种程度来说,竞技武术应当是深入发掘个体在套路演练中或技击对抗中能力极限的武术,应当是彰显人体至高竞技能力的武术,应当如诸多竞技体育项目那样聚集着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说今后的竞技武术应当着重彰显自身的文化价值,而不是政治经济价值。在时代车轮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竞技场是人们各种原始攻击形式的替代物,同时凭借文化性的仪式和规则逐步升华。竞技比赛把攻击性逐步引至有益的渠道,并不是要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使对手自愿承认获胜者在体格方面与智力方面的长处。相继开展的各类竞技比赛充分彰显了维护人类和平在社会层面的深远意义。观赏是竞技比赛在人类精神需要层面的独特价值体现,观赏价值会伴随竞技比赛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当前观赏竞技比赛正逐步发展成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竞技武术和竞技体育相同,其作为政治与经济工具的形象正在慢慢淡化,并且逐步回归至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上。

综上所述,今后武术的“工具”形象将会逐步淡化,并且朝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逐步发展,如此就会推动武术慢慢过渡到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阶段。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武术从第二个发展阶段过渡到第三个发展阶段并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过渡过程可能要耗费很长时间,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速度、武术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决策部门引导作用的大小。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性联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武术自然也会受到这个大系统的影响。在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日益发达、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当广大群众的主导性需求由物质需求转变成精神需求时,当广大群众无法继续承受因竞争产生的精神压力、无法继续忍受重物质轻仁义的社会现状时,人们会自觉淡化看重经济效益和侧重于竞争对抗的心态,主动调整为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的心态。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国武术由第二个发展阶段过渡到第三个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武术界学者在现阶段的呼声相当于量的积累和理论层面上的准备,社会条件允许就必然会出现质的飞跃,各项理论会在决策部门的指导下变成现实。

 

浏览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