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和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末民初,是王其和在习练武式太极拳 的基础上,吸收杨式太极拳长处,所创编的一套新式拳架。
■ 王其和(1889 ~ 1936),字春山、人称老春先 生,任县环水村(旧称塔台)人。一生嗜爱武术, 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可惜的是在杨澄甫南下时未 能随行,从而长年蜜伏乡野,在当时的冀南乃至 晋东一带享有盛名。
王其和出生之地,古时称为壬地,壬在五行 中属水。这里自古以来民风骡悍,习武成风。仅王其和 在清朝末期武考中就出了一位武举、一位拔贡、 一位副贡&而文拔贡王永清就是王其和的本家叔叔。在这种环境熏 陶下,使王其和自幼酷爱武术,他在弟兄三人中年龄最小,又为其自 幼习武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条件。环水村位于大陆泽最低洼处,卜年九淹,一年只种一季庄稼,地理环境又为王其和学拳准备了充裕的时间条件。
王其和自幼随本村人习洪拳,由于他个头较大,显得有些笨手笨 脚,开始练拳拳姿不太美观当时拳班人不愿让他上场表演。尤其到外村去,一时看不住就下到场里表演去了,人们戏称其为“拉不住的架子”。因此更促使他求学若渴,日夜苦练不辍。年龄稍长,体格伟 岸的王其和将洪拳套路、技能和各种器械玩得精熟,尤其是一手绳鞭更是叫绝。
步入青年的王其和走出家门,到20里外的大北张村投师刘赢州 门下。王其和在这里一学就是七、八个年头。他那魁梧伟岸的身材,谦躬好学的态度、宽厚待人的性格,深得刘赢州的喜爱。刘赢州倾全 部精力,将12趟三皇炮锤、一趟折手拳、一套技击法”夫子三拱手”和 诸多器械套路等自己的一身本事,都教给了这位得意弟子。那时,同 村人郭三刚(郭培)已拜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王其和自恃 外家拳功夫已相当了得,与郭较技不敌。经刘赢州介绍,王其和到永 年广府城拜郝为真为师,跟随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达6年之久。每年元宵节过后即赴广府,直到腊月二十三日才回来与家人团聚。 在这六年中,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夜以继日地习练郝家拳术和太极内 功心法,功夫日渐K进。在广府城期间还受到杨兆林、杨兆元指教, 受益匪浅。自广府回家后,又与郭三刚一块习拳。郭三刚有意试他 随师学艺的成就,于是在推手中将其发出五、六尺远,王其和稳稳站 住,将一双新礼服呢布鞋撑破。郭三刚明白王其和是让了自己一招, 王其和比自己强了。
民国初年,广府城一带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在溢阳河搞 水运的王文和家的谢王头木船正在广府城附近泊岸。眼见滔滔洪水 卷入广府城,挣船的伙计们随王其和驾船先到城里,欲救郝为真一 家,船到郝家,一家人安然无恙。南关有人喊救命,将船撑到南关,救 出了这一家人。经交谈得知,乃杨澄甫夫人及一家老小,杨家老小乘 此船顺澎阳河直下天津卫,然后乘火车赴京。杨夫人临别时告诉王 其和,杨澄甫在京教拳,嘱咐他有事儿到京一定要去家里,并告诉了 地址。为了多学几手,他还到尧山、东良拜梁老温学散手,将梁老温的 功夫悉数学到手。之后在冀南一带遍访名师,求学不辍。
1914年,郝为真赴北京,王其和也随同几位师兄弟前往。郝为真 到京后,不幸染肠疾。孙禄堂将其接到家中调治,几位徒弟才放心离 去。王其和凭着先前偶然与杨家结缘而去了杨家。由于有着此前 “救命之恩”的关系,杨家一家老小对王其和招待格外周到。王其和 将学拳心愿及以前求师学拳的情况跟杨家说后,杨澄甫即让其将所 习郝架演练一遍,杨澄甫父子看后甚为赞许,建议王其和不要再学新 架子(杨式大架),只须将原练郝架整趟练得开展些即可,今后就以进 修推手为主。杨健侯、杨澄甫以及杨少侯父子都亲自传授王其和,将 杨家三代摸索出的太极技法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王其和在此期间 及以后几年,还保持了与郝为真弟子孙禄堂的联系,虚心向这位集形 意,八卦和太极于一身的武术家学习,这在王其和所传的《太极拳谱》 中可以得到证实。
杨家父子将他们的拳技奥秘倾囊传授于救命恩人的做法,甚至引起其他弟子的嫉妒。于是,由杨澄甫的大徒弟出面,在雪海楼以请喝茶为名,欲探王其和虚实。这雪海楼上下两层,中间是一天井,二层围天井四周是一、两间不等的茶室,天井周边是一圈的栏杆。杨澄甫的大徒弟偕同王其和选一间较大的茶室,令伙计沏一壶好茶。席间,对方询问王其和与杨家结缘的始末,攀谈了在家乡拜师学艺的经过。最后开始切磋拳艺,没走几个来回,王其和即轻轻一带,双手一 抖,腾空将其从茶室门口发出,直向天井栏杆砸去。就在对方被栏杆 一挡,头朝下,脚朝上要栽下去的瞬间,王其和一个箭步蹿出,将其拉回。眨眼的功夫,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王其和在杨家一连学了八个月。临行之前,杨澄甫询问顺德府 谁的拳术最高,王其和说了“李宝玉”的名字。杨澄甫嘱咐他回去后和李一试,如不行再回来。王其和坐火车南下,舍内丘捷径不下火车 而直达邢台,下车后急不可待地直奔会宁李家。离别多时,互问平 安,交流了各自近年来的练拳情况。王其和主动提出搭手试试,一搭 手李宝玉即开了口:“咱师兄弟,谁不知道谁呢”。于是两人未再较技,王其和也未因此再去北京。
王其和自1915年春节返里后,农闲时候学拳和教拳,或去北京,或赴永年广府城。一般每年去北京一次,住1个月左右。
1923年春,邢台驻军胡景翼聘李宝玉、王其和为“招兵团长”,共吃一个团长的薪俸,其实并不管军中之事,只管教胡及部下太极拳。闲暇时乘两匹高头大马,脚蹬军用皮靴到浆水、将军墓、路罗、下稻畦一带教拳。一次,在下稻畦村教拳的间歇,一伙徒弟便围在王其和周围,聆听他讲在北京学拳的故事,当讲到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太极拳师们内功修炼的境界时。一位徒弟手指场地边的尹家两层小楼,问师父能否将小楼的角摔倒,王其和实事求是地说摔倒楼角是不可能的。 说完站起身来,运了运力,一脚跺下去,距离数丈的小楼“轰轰”作响。 徒弟们骇然,莫不叹服。该村水磨房掌柜,年龄在30岁上下,身高六尺有余,膀大腰圆, 虎背熊腰,闲暇之际,便来到王其和身边,一边喊着老哥,一边与王其 和动手。王其和让他用双手抱住了自己后腰,浑身一发力,来了个 “金鸡抖翎”,将其抖出丈余,跌倒在地。自此,他们关系更加密切,掌 柜的倾尽地主之力,帮助两位远道而来的拳师。至今这一带及远至 山西昔阳仍有演练他所教的王式太极拳的。待胡之部队于1924年 往河南换防时,曾诚约两人同往而未就。
这时,老人已为王其和兄弟三人各自安了家,置办了房产,令分 家单过,迫于生计,王其和在之后的岁月里,操持农活的同时,兼顾驾船水运。但仍然精心调教弟子,传授太极拳。这天练习拳术到一 段落之后,众徒弟围坐在王其和周围,聆听他谈论修练内功的方法。 有好事者从家抓来一把小米,欲试师父内功,王其和往躺椅上一斜 躺,往肚脐处放几粒小米,只见肚子一吸,丹田力一发,小米被弹到顶 棚的笆薄缝中,无一落地,徒弟哗然.同村王妮子,长王其和一辈,年 龄比王其和小儿岁。王妮子笑说王其和长了一身臭肉。王其和便让 其往自己身上打打试试。王妮子运足气力,向王其和小腹击去,王其 和一含腹。随即稍一用力崩出,只听“哎呦”一声,王呢子手腕顿时骨 折。王其和内功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拜师求艺要递帖,是武道里的一个规矩,也是一种时尚。当时 邢家湾就有几位不学拳也递帖的买卖人,遇到什么难事,只要一说是王其和的递帖徒弟,人家就要高看几分。邢家湾乃水旱码头,店 铺林立、商贾云集。尤其漠阳河水运更是繁忙,逆水而上即至邯郸 码头镇,顺流而下直通天津卫。不时有插着镖旗,喊着镖号的船队 经过,负责这一镖段的乃属京城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下属分 柜。为保证押镖安全,分柜镖头到各地都要寻一位当地有名望的武 林人士,递上帖子,执弟子礼。王其和即为冀南乃至冀中一代如此 所拜的师傅。
浏览6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