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
1930年4月1日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与当时的西湖博览 会同时举行。这次大会与第三届一样,武术仍然是表演项目。这个时候中央 国术馆已经成立,而且已经举行过第一次注重实战的国术国考,杭州和上海 也都举行过国术比赛,社会上国术的实战风气比较浓烈,但是这次全国运动 会筹备委员会还是将国术列为表演项目。对此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很不满 意,他认为摔跤、劈剑、搏击三项都属于竞技运动,并不逊于西方的掷标枪- 之类的体育项目,并因此致函第四届全运会筹备委员会,结果筹备会的回函 以上一届西湖博览会国术游艺会没有国术比赛一项为由拒绝了张之江。由此 张之江认为中国的学校把武术仅仅用来装点门面而不务实。第四届全运会本是为筹备远东运动会而举行的,可以说是第七届远东运 动会的预选赛。远东运动会是西方体育项目的比赛,所以对国术并不重视。 筹办者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虽说是管理中国体育的机构,但其了解体育却不了解武术,对武术的提倡并不积极。在这届全运会上,武术是表演项目,不列入锦标,也没有出版固定的规则。体育与武术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 沟,体育界的人很多对武术持排斥的态度。
(四)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
1935年10月10日到22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 参加单位包括全国各省市以及菲律宾、爪哇(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华侨等 38个单位,参加国术表演的有18个单位。在开幕式上,上海三千名小学生集体表演了太极拳。男子国术设拳术(单人、对手)、器械(单、对手)、 摔跤(重、中、轻三级)、射箭、弹丸、踢循、测力(重、中、轻)等七 项。女子国术项目与男子同,只是摔跤与测力不分级别。从项目的安排上来看,扩大了国术的范围。另外,在所有的项目中,除摔跤外,其他项目的比 赛都是间接的比赛,贯彻了褚民谊反对直接比赛的主张。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由于经费的原因,没有国术场,仅仅在田径赛场北端,界以铁丝网,作为国术场,在场中的青草地上,铺以沙泥,填成长方台,高仅三寸余,此外没有别的设备,裁判员也只能在草地上席地而坐, 场地非常简陋。在这次运动会中,国术股为竞赛委员会的一股,为会中一独 立机关,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尊重国术,实际上是把武术摒弃在外。因为经费 问题,国术裁判员只聘请了上海本市的国术名家,股内的职员只有八人,而 且国术股的股长徐致一先生,因为当时正代理招商局经理及中华火柴公司经理,事务繁忙,无暇亲临现场布置工作,从而导致了某些混乱。比如在器械表演中,按大会的规则,器械项目只有刀、枪、剑、棍四种,裁判员孙存周在比赛开始时也提出不准表演杂械,但是后来还是有各种杂械纷纷上场逞技,而且各种杂械如三节棍、双梢子、虎头双钩、七节鞭等五花八门的器械表演时,观众颇欢迎,裁判员也不得不随着观众的呼声给予分数。
褚民谊担任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国术组的裁判长,实际主持了国术表演的工作。当时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民谊为秘书长,借了汪精卫的势力,所以说话很有分量。褚民谊也借此把自己反对直接比赛的主张表现出来。褚民谊曾在第二次国考前批评中央国术馆国考关于拳术器械的规则不 好,所以在这次全运会上他没有使用在第二次国考中已经相对成型的比赛规则,而是另定了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则把武术竞技的走向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对于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将武术作为表演项目进行比赛的做法,唐豪等表 示极力的反对。“在创造过程中,尚未成熟而足以增进国民勇武精神的拳击 刀枪等比赛,竟被取消,而那些大权在握,粉饰门面的体育家,不知延揽专 门知识的人物,来加以改进,推展尚武雄风,反把花法套数的东西,采为竞技项目,试问这些东西严格的评分标准在哪里?”①唐豪这段话反映了武术表演竞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演竞技因为难以量化,难以形成精细的标 准,没有标准,全凭主观,武术表演的竞技化之路将注定被边缘化。在反对 花法套路进行竞技比赛的同时,唐豪认为如果有完善的规则和防身的护具, 国术比赛是需要提倡的。这也反映了套路比赛与实战比赛的优缺点,套路比 赛不需要护具,没有伤害,但是难以形成客观的规则,难以判定胜负,影响了竞技的发展。实战比赛可能会有伤害,但是如果有完善的规则,完备的护具,容易判定胜负,容易竞技化。
这次全国运动会上的武术虽设锦标,但是不管拳术还是器械,不管是单 人还是对手,裁判标准都是从姿势、动作、运劲三项加以记分。这样的裁判 标准下,展示的也仅仅是花拳绣腿,并有江湖卖艺人掺杂其间,让评判员很 是无可奈何。第六届全运会后,1936年4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颁布了《国术比 赛规则》。这个比赛规则就是对第六届全运会的国术比赛规则的明确化。规 则的确定,直接影响了武术发展的方向。规则规定的比赛项目,男子分十五项:拳术(单人、对手),器械(单 人、对手),摔跤(重量级、中量级、轻量级),射箭(射中、射远),弹 丸,踢键(盘踢、交踢)、测力(重量级、中量级、轻量级)。女子比赛共 11项:拳术(单人、对手),器械(单人、对手),摔跤,射箭(射中、射 远),弹丸,踢键(盘踢、交踢),测力。女子项目与男子项目的不同之处 是男子的摔跤与测力分级别,而女子的摔跤和测力不分级别。
比赛每一项目取前六名,其分数按七、五、四、三、二、一计算。各单 位在男子部国术锦标中之名位,各以其在该部十五项目中所得总分数之多寡
① 唐豪.本届全国运动会国粹主义者表现给我们看的中国武术竞技的检讨[C] 〃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0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171.
判分;女子部国术锦标之名位,则各以其在该部十一项目中所得的分数多寡判分。拳术与器械的比赛方法:拳术及器械比赛,均以表演成绩之优劣为判定名次之方法。拳术表演,不论单人或对手,每次均以一套为限,表演内容, 个人自己选择,不拘宗系。器械表演,不论单人或对手,每次均以一套为限,所用器械,仅限刀、剑、枪、棍四种,但对手表演时,双方不限用同样之器械。各种表演时间,每人或每对均以五分钟为限,必要时,应于比赛前商得裁判长之同意,酌量延长。拳术器械表演的评判标准,以姿势、动作以及运劲三种为标准,每种均 以一百分计算,再以三种之总分平均之,即为应得之分数。表演时,由裁判 员各凭主观,按上法给以应得之分数,然后再将担任此项比赛之各裁判员所 评定之分数平均,按平均分数之多寡,评定预赛或复赛之胜负及决赛之名次。1935年正是褚民谊最得意的时候,他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国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国术的项目设置扩大了国术的范围,其最重要的影响就 是中止了武术对抗竞技的发展之路。将国术比赛改成表演项目来比赛,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当时中央国术馆的唐豪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他认为第六届全运会将拳术与器械等项目 以表演的形式加入竞技项目,而把刚刚起步的拳击、刀枪等对抗比赛取消, 主要原因就是一批反对对抗比赛的人在把持。唐豪说的就是褚民谊,因为褚民谊在中央国术馆国考前,曾经公开提出他之所以不担任国考评判员是因为 国考关于拳术与器械的规则不公平。唐豪质问把武术中的花法套数采为竞技项目,这又有什么公平可言呢?
褚民谊站在体育的立场上,纯粹从健康的角度提倡国术,使得武术丧失 了进一步完善对抗性竞技规则的机会,使得武术开始向花拳绣腿转化。而实 际上,只要有更加完善的规则或者创造更好的护具,中国的武术进行对抗竞 技是非常可行的,况且不管是中央国术馆还是浙江杭州的国术比赛都提供了 武术对抗赛的经验,规则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但是从第六届全运会之 后,表演的武术逐渐占据了上风。武术虽然还在竞技场上,但是褚民谊等对武术项目竞技的改造,仅仅考虑了武术的体育价值,仅仅从健康的角度去提倡武术,并没有意识到体育的价值除了健康以外还有竞技的精神价值。这种改造也许在一定意义上适合学校武术的发展,但是却使武术丧失了技击的功能。
浏览4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