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武术的普及与推广
普及与推广武术是近代武术团体的重要任务。这些团体通过建立分会招 收会员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些运动会、表演会的形式让大家了解武术,并产生 参与武术的愿望。在武术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精武体育会。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精武会在成立后不久开始着手组建分会。1911年,在浙江绍兴开设了 第一个沪外精武分会。1914年,精武会在横滨桥福德里设第一分会,作为 北区分会;在南市中国商团设第二分会,为南区分会;在萨坡赛路山东会馆 设第三分会。1915年制定的《中国精武会章程》,正式将上海提篮桥倍开尔 路的精武会称为精武总会。这样,上海就形成了一个总会三个分会,称盛一 时。并且,精武会自1917年设女子部,由陈公哲的妹妹陈士超主持女会。 在女子中提倡武术。上海是融中西方文化于一炉的开放城市,所以建立于此的精武会也就担 负起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时代重任。随着精武会的发展,它开始向南方 大、中城市,以及海外华侨集中的地方发展。一些有志之士,受革命影响, 满腔热血,于是汉口、广州、香港、佛山、汕头、厦门等地相继建成精武体 育分会。十年之间,精武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研习武术为主的庞大的综合 性的群众体育社团,其分会遍布许多省市。1920年7月3日,上海精武会应 邀派了5名骨干成员陈公哲、黎惠生、罗啸嫩、陈士超、叶书田去香港及越 南、新加坡、马来亚、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宣传精武会的武 术事业并协助建设分会,这在精武历史上被称为“五使下南洋”。此后,越 南、新加坡、雪兰莪、吉隆坡、槟城、八达城(雅加达)、三宝垄、泗水、 星洲等地都先后建立了精武会海外分会,有一些地区还成立了精武女会或女子部。后来,澳门及暹罗(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分 会。高峰时,国内外分会达42个,会员逾40万人。遍布全国以至海外的精武体育分会为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通过短期培训普及推广武术
北平市国术馆成立后,为了在社会普及武术,聘请名指导教授拳术,主要有太极拳术专修班、八卦掌拳术专修班、通背拳术专修班、民众拳术训练班、体育研究社开班讲习、刀术速成班、损跤速成班、高等研究部、撞跤研究部等。1932年教育部公布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后,凡属国民都应进行体育训练,且于民众实施办法中,列有组织国术训练班一项,」匕平市国术馆遵照此意,加强了民众的国术培训。民众国术训练班开始时训练时间是4个月, 课程均为初级国术的一种基本动作,如少林十二式、岳式散手等为习少林派的基本拳术,内家拳散手等为习武当派拳术的基本姿势。后来训练时间改为 6个月,对武术的发展影响较大。湖南国术训练所除了有师范班培养武术师资以外,“凡妇女民众儿童, 及各机关各团体,热心学习者,无不乐于教授”①。并根据普通民众情况分为民众班、妇女班、特别班。这些培训班主要根据学员的情况,使其自己选择时间,学习一些应用国术以及健体的方法,对武术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① 教务科各班组训练情形
[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
14卷.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
2008 : 51.江苏省国术馆本着公开国术、转移风气、促进健康的宗旨,开办业余国术露天学校,而且请名师教授,时间方便,不收学费,不限资格,为民众参 与武术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除以上团体外,大多数团体都通过培训的形式普及宣传武术,为武术的 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 通过表演普及推广武术
很多社团为了扩大影响,招收更多的学员,常常举行一些表演会外,并请一些名家参加表演,自身的会员和教师参加表演,这些表演在无形中增进了人们对武术的了解。精武体育会特别注重武术的宣传工作,对精武会会员的毕业考核采用运动会的形式,这种运动会的形式不仅是对精武会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也是对精武会最好的宣传。在精武会十周年的运动会上,陈公哲就很好地借助这次运动会进行宣传,努力提高武术的地位。另外,精武会在南下广州、南洋 以及北上京津传播武术时,借助演讲、表演以及幻灯等方式宣传武术。精武体育会每年秋季都举行毕业礼,其实也是毕业汇演,或者称武术运动会,在运动会上不仅有会员的表演,还有教员的表演。为了更好地宣传, 从1915年第三届毕业典礼,运动上加入了武技论释一项。“本会此次开会特加武技论释一门,诚以武技消沉日久,始重见萌麋,窃欲以种种方法引人入胜,使国人脑海中咸知道为强身卫国之根本,然技击术无论徒手器械在普通 人眼中几于千手雷同,最难引起观者之兴味,此次特于技击各类择要解释其 实用法,冀偿普及技击之夙愿,匪云所籍以炫人也。”①加入武技论释,可以让一些从来没有练过武术的人看懂武术,所以更容易吸引大家的兴趣。精武会的武技论释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届最精彩者为技击说明一节, 来宾鼓掌之声如春雷轰耳,从前来宾只如看武戏,我之如何着劲,如何巧妙,彼不知也。自由此次之说明,而门外汉亦懂得一二。彼江湖派与剧场中之伎俩尽露矣。是节卢炜昌任说明者,夫以炜昌平日之规行矩步今日忽而伶 牙俐齿口角春风,人固不可以皮相也。吾谓此一节感动来宾不少。后来之发① 启事
[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
1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8: 达此一场说明大力焉。”①北平市国术馆在成立后也常常参加一些表演或者观摩会,如在1935年 北平市春运观摩会上获得很好的成绩,并受到表扬。“去岁平市春运观摩会 总评结果,刻已发表,各项运动成绩,以国术部分为最佳,社会局体委会批 评曰:能将曩日之不合理处,均经科学方法,使之科学化,此亦中国固有运 动之进步处也。按平市中小学校国术教材,向依北平市国术馆呈准教育部采 用之暂行国术教材标准,而施教授,本馆于规定此项标准后,曾召集北平市 中小各校体育教员办理中小学国术讲习班,以传习此项标准教材,上届观摩会中各校,依此表演,深得体育界赞赏,亦北平市国术馆的光荣。”②1936 年,曾参加民众教育馆国术表演大会,颇蒙一般市民之赞许。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了扩大影响,1912年10月18日,在天津造币厂大院组织了中华武林英雄大会,李瑞东筹办了这次大会。武术的观摩会或者表演可以让普通民众更直观地了解武术,从而更容易 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武术运动。
五、近代武术团体的经费来源
中央国术馆是领导中国武术发展的政府机构,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直接拨款。但是近代大部分武术团体都是民间的,其经费来源主要靠会费或者捐助。精武体育会是民国时期发展最好的体育社团,精武体育会的经费来源有一部分来自会员的会费,但是会费对于精武体育会的发展远远不够,陈公哲曾讲:“精武过去收入与用于会员享用者,大抵十人之费以供一人之用,即收一千会员之会费,以供一百会员之享受。普通会员年收十元,学生会员半 之,故精武经常费用,无时不出超面在赤字中。”③那么维持精武会经常费
- 启事[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本市体育会委员会第一次常会录[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7卷,北 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 用的经费主要来自哪里呢?那就是陈公哲等人的捐款。特别是陈公哲的个人 捐赠。精武会最
- 几年,因为规模较小,经费虽缺但是缺口不大,一般情况 下就由陈公哲捐垫。随着精武体育会规模的扩大,所垫数额越来越大,“以 个人有限之资,而应公家无穷之事”①。后来精武体育会为了保证其经费, 决定发展实业,有了屈臣氏汽水厂、中央印刷公司,为精武会的发展提供了 一部分发展资金。但是更多的情况下,精武体育会的经费靠着一大批商人的捐赠与支持才维持了下来。上海中华武术会成立的时候得到南商会会长苏筠尚先生允为赞助。“当 正会长苏筠尚逝世后一切事务艰窘异常,颇有不能支持之势,虽谢君复初继 任会长,而经费困难,会务一时无法发展,步遂现停顿之状,然卒能勉力维 持继续进行一至今日者其谁之功耶,盖当是时北部分会有维持会之组织,南会则有经济股之筹备,然北部能勉力维持以至今日实赖陈君勇三胡君世娘诸君之助而南会之经济股则能力薄弱无所资助,幸朱浩生,阮华茂及志青等设法支持残局。……本会订期八月二十九日开纪念会而经济奇窘左支右细困难非常幸得惠钧先生担任筹垫,始得与群学会开议续租操场,又得王一亭先生介绍慈善救济会拨奖余二百元始得敷衍过去。于此困难时期幸教师于振声马锦标等均乐尽义务,何韩二君亦咸受半薪。”②经济困难是困扰上海中华武术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费入不敷出,没有经费来源,靠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捐助来维持,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就注定了它不会走得太远。
浏览4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