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城现在才(1956 ~),出生于邢台市府前南街。13岁开始习武,先是向人学通臂拳、八步 少林拆、梅花拳,还学过摔跤术。1971年拜秦 文礼为师,专攻太极拳。后多次与师弟林东河 到永年姚继祖、北戴河李经梧、北京王培生、 李秉慈等名家处深造太极拳。经过30年的刻苦演练,对太极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薛志城1978年被评为国家武术二级裁判员,从1985年5月开 始,历任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邢台市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 1995年,王选杰来邢台传授技艺。经林东河引见,薛志城与王选杰相 处10多天,向王选杰学习大成拳,得到了王选杰的悉心指点。使薛 志城拳技又增亶。

薛志城处世沉稳,为人忠厚,意气深重,在武术界同仁中信誉卓著。无论是与本门师兄弟还是其他门派的武林朋友,都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在武术交流中屏弃门派之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图共同提高。薛志城以其聪明睿智和深厚的武术功底,在邢台当代武术界树立起了自己良好的形象。

林东河图片1

林东河(1957.2 ~ ),邢台市人。自幼爱文喜 武,相貌英俊威武,为人豪侠健谈,极富组织能力。

林东河10岁向邻居学习洪拳、梅花拳等多种拳法。1973 年正式拜秦文礼为师,学练形意拳、杨式、吴式、武式太极拳,深得各位老师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由秦文礼引见,林东河 数次自费前去向全国著名太极拳名家北京王培生、李秉慈,北戴河李经梧,永年姚继祖求教,并由李经梧的徒弟王大勇开架子,学陈式太极。李秉慈、高壮飞先后到邢 台住了 10多天进行传艺,林东河都陪伴左右,虚心学习。姚继祖在 邢台眼科医院治病期间,林东河常去医院伺候,姚继祖在床边向他口 传心授太极精义、要诀及太极内功。

林东河1985年5月11日担任邢台市武协裁判组副组长。 198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 1985年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全国优 秀裁判员证书及证章,1995年担任 邢台市第三届武术协会秘书长。

林东河研究武学大道,注重技击 实战效果,从不被荒唐不实的神话观 点所迷惑,一定经过自己的验证后才 承认。对名家、高人、别拳种武友和 师兄弟,全是以口上辩论拳理,动手 见真伪来交流、学习、研究。

林东河广交各拳种朋友,与其互相交流技艺,吸取其他拳种的巧计妙工理,来丰富自己。他孜孜不倦地攻读图2一刀姚继祖指导林东河练功

了道家阴阳易理方面的著作,研究道 家学说与武术的关系。林东河的舅舅 是个老中医,这使他学习中医又有了 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拳的同时,他 还向武林前辈学习武术伤科,对武术 按摩和伤科治疗较为擅长,治疗骨伤 更是得心应手。他乂专门向北京潘朝 东学先天自然功,并结合太极拳独特 的内功进行深研,修炼、悟道。

林东河更能以现代科学知识阐解 传统的拳学理论,以求让现代人易懂、 易练。他观察世界搏击坛上的各拳种动态,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现在已是近亲繁殖,造成退化,必须用陌生 的拳种来冲击,东西方的搏击术的撞击、较埴,才会产生出中国的新 武术,才能真正展现传统的中国武术雄风。他还认为中国武术之所 以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过分追求花架子,不去深研 真正的拳艺、拳学,使真正拳功越传越少。

20世纪中后期,北京的王选杰异军突起,以与中外搏击高手的实战成绩和著书立说把一个新兴的拳种一大成拳推到武术爱好者面 前。当时邢台武术界人士对大成拳还很陌生,只看杂志,书卜介绍, 而没亲眼见过,更无从评论。 林东河打破门户之见,到北 京拜王选杰为师,学研大成 拳的功理功诀,以丰富自己 的拳学体系。王选杰深喜东 河天赋、人品和功力,收其为 入室弟子。亲笔书写条幅 “立济”二字,赠予东河,系统 地将大成拳的功理、功法和实战技巧传于东河。林东河也决心把这个新兴的并富有传统功法、 实战性强的拳种引进邢台武术界,使之在邢台生根,并开花结果。图片3

林东河注重对武术史料的发掘整理。搜集整理了各拳种、流派、 传人的历史资料,并利用摄影、摄象等手段与文字相结合,向中外武 术界介绍。为武术走出家门、国门做出了贡献。

秦文礼王选杰图片2

李建军(1953 ~),出生于任县郑家庄,本性郑,在家排行第 五,6岁时因家庭困难,父母将其送给了邢台县石相乡薛家屯村李 家收养。

李建军15岁跟大哥郑通文学习郝式太极拳架。16岁经本村李 仁夫介绍,向石逢春学习太极拳。李仁夫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石 逢春的递帖弟子。由于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李建军只能在背 地里偷学,并没有递帖拜师。只是把石逢春及其长子石志城叫到家 中吃了顿饺子,石逢春吃肉饺子,石志城吃索饺广,就这样定下 来,算是跟石逢春学拳。

1974年,石逢春去世。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李建军便跟李仁 夫一起练拳,太极剑就是向李仁夫学的。同时还找本村的李发水、 李新友、薛志海等朋友练推手,但都不懂劲,只是“打轮”罢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村里以李建军等人为主,组建武术队, 并请来了石志城和邢台县北会村的翟兴邦和当时在邢台师专工作的 秦文礼。秦文礼与薛屯村的武术爱好者推手、打招和走劲的过程 中,使李建军对太极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秦文礼高尚的人品, 更让李建军敬服。但是秦文礼从不把他当弟子,而是以兄弟相 称。

1975年,李建军在邢台县建筑公司上班。建设县看守所时,秦 文礼叫李建军搬到自己的住处——拐角村东的邢师农场。那里有几 间瓦房,邢师的吴校长住西头,秦文礼与李建军住东头一间。白天 各自上班,晚上李建军与薛志成、.任连、杨志、林东河等人室弟子 共同向秦文礼学武式太极拳、形意、八卦、太极枪、定步推手、活 步推手等。论年龄李建军与秦文礼的弟子们相差无几,秦文礼的弟 子都称李建军师叔。为此,李建军几次提出要向秦文礼递帖拜师。 但秦文礼则说,兄弟相称多年,就别改了,弟子和兄弟一样,都是 好朋友。

邢台县看守所建成后,李建军又到邢台县化肥厂工地,晚上还 是回到邢师农场住。直到结婚以后,李建军还在此住过一个时期, 在近3年的时间里,李建军从秦文礼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秦文礼对他的生活也照顾了很多,秦文礼的倾心传授,加之李建军的刻苦演练,使李建军成就了自己的武术功夫。一次偶然的事故,验证了李建军的武术功底:两米高的脚手架绳子断后,李建军朝后平仰,身体呈水平状直朝水泥地面砸下,在场的人惊恐万状,李建军在落地后却很快站起,拍拍屁股起来。

1989年,李建军到邢台县铁矿工作。结识了当时的矿长、后任邢台市武术协会主席的赵育林。经林东河从中斡旋,李建军向秦文 礼补递红贴,由“以兄弟相称的徒弟“,真正成为了秦文礼的入室 弟子。也就是这年冬天,李建军第一次到了永年姚继祖的家。此后 乂多次同赵育林、林东河、薛志成和秦文礼的长子秦国军到姚继祖 处学拳,更是受益非浅。

李建军与秦国军曾在邢台县冶金矿山公司同室工作数年。加之 秦国军与秦文礼的父子关系,李建军与其关系非同一般,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李建军的陈式太极拳的一路、二路都是跟秦国军学的;1990年7月,李建军与赵育林、秦国军赴北戴河拜访李经梧,李经梧在技击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指 点;1991年4月,李建军与秦国军到秦皇岛王大勇家学技击之术; 1992年,李建军与秦国军、杨书法到北京王培生家学习了 7天技击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秦文礼便让李建军带弟子收徒传拳, 先后收徒十几人之多,石相村的韩元生、孝子村的田明辰、李志宏、赵家屯的沈永革等都是李建军的得意弟子。

张庆林张清霖

张庆林(1962-),出生于邢台县营头公社 庞会村,后居住于邢台县豫让桥镇三合庄村。

张庆林身材高大,身高1. 85米。12岁便随 外祖父(河南原阳县人)学习七星拳和抱门拳及其功法。张庆林身体素质极好,又天生好动,练起拳来既能吃苦,又有板有眼。外公手把手地教,反复地讲,关键处反复为其演练,让小庆林加深印象,反复体验。由于小庆林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外公甚是喜欢,把平生习武经验和七星拳的精华尽授外孙。

浏览1,5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