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高天资聪明,会多种拳术、器械,青年时就参加过不少大规 模的武术比赛。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又名《拳勇见闻 录》)中就有阎志高的名字。另有民国年间出版的《太极拳谱》一书对 阎志高等也有记载。其中云:“杨兆清,阎云凝,葛咸宜,梁干卿等午 夜琢磨,考核校正,惟恐理深意奥,不易了解。故再重加赘述,有梁斡卿注走架规则,身法八要须知……。”书中的杨兆清即杨澄甫,阎云凝 即阎志高,葛咸宜即葛顺成,梁干卿也是清河人,系该书主笔。因阎 志高小时患过天花,落下一脸麻子,眼又左斜视,加之脾气古怪,家乡 人称“阎五妖怪”。但阎志高的文才和武功在清河县是出了名的。阎 志高在沈阳小河沿带徒弟练拳时,偶有试手者,总是挨上就双足失 重、身不由己。临场有一气功师带徒练功,运气于身,肚皮一拍,刀砍 枪扎都不怕,并且带着挑衅的语气口出狂言。阎志高用手指向该人 膻中穴轻轻一点,然后往下一拉,在肚子上点了一下,气功师立即脸 色发黄,说不出话来,回去后吐血不止。不得已又找到阎志高,请其 开了几剂药,调理月余,方才痊愈。

阎志高在沈阳授徒12年,弟子数百人,影响较大或有著述者有 陈明洁、刘K春、卜荣生、刘钦州、张淑贤、萧玉甫、徐梦久、康国福等 。

1961年,阎志高年老体弱,不能继续执教,取道天津回清河。 因浮肿病严重,所带钱物又被小偷所窃,不得已在天津下车,找既 是同乡又是徒弟的张玉海帮忙。因忘记了张玉海的具体地址,只 能强托病体,有时不得不爬行寻访。天津火车站一位姓任的值勤 警察把阎志高安排在海光寺一间小店,经过公安局调集户口核查, 才找到了张玉海。张玉海在天津市十三中学工作,与阎志高感情 颇深。张玉海把阎志高接到家中,将其棉衣拆洗缝制好,又经单位 领导批准,暂借半个月的工资,把阎志高送到当时离清河最近的德 州南的平原火车站。因德州通清河的公路被毁,汽车停运,加之阎 志高病情加重,张玉海不得不将阎志高送到平原县医院救治。因 医治无效而谢世。张玉海既发电报又捎信给阎姓晚辈阎长道,阎 长法、言明阎志高已病故。阎长道、阎长法二人用太平车将阎志高 灵柩推回清河安葬。

1963年初,霍梦魁病逝于沈阳。

董文科董文科

董文科(1897 ~1960),任县县城北街人。 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但身体羸弱。13岁 开始习武,先从本县刘赢州学习三皇炮锤,时 刘赢州已近耄翥之年,虽能耳提口授,但乂恐 误弟子前程,数月之后,刘赢州请杨振远的高 足李增魁教授笊文科习太极拳,董文科学练展 快。次年,刘赢州便又亲携董文科到邢台会宁, 让董文科拜在白上的爱徒李宝玉门下,学习武 式太极拳。

自此,旅文科辟室自居,文武兼修,广纳豪杰,每遇来访者,必留居家中,日以酒肉款待。为的是以武会友而求博学。

董文科后拜杨澄甫为师。1928年随杨澄甫南下教拳,先到了苏州吴谷宜家教拳,后又到了杭州。董文科离开苏州前曾请李宝玉南 下苏州教拳,就是在此期间.李宝玉又向其传授了太极内功。董文科是将武式太极拳传到南方的第一人。

1930年,英国人在南京设国际擂台赛,开 排月余,华人应战者均败其手下。李宝玉闻讯 后遂携董文科前往观插,当即识破敌手弱点。 命董文科练一郝式太极散手绝招一伸捧收捋旋转圈及上进法和下进法。待至功夫娴熟,以此击破。如果范文科失败,李宝玉将亲自登台美打擂。

是日,董文科登台打擂。英人体重二百多斤,前文科与之相差一半,英人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英人主动出击,伸手直取董文科心窝。董文 科侧身闪过。英人旋而转身再次进攻,右手欲击
董文科前胸。董文科侧身微闪,右手抓住英人右肘外推,左手按住 其右肩。英人欲迈右步变招换式,就在他一脚抬起之际,董文科腰 脊用劲,全力爆发,“哈”地一声,将英人腾空发出一丈开外。董 文科获胜,获奖白银三千两,董文科尽撒于擂台之下。消息随之轰 动海内外,各大媒体纷纷以大篇幅报道,赞扬董文科大长了国人志 气,称其为中华“英杰”。从此,董文科以“董英杰”的名字名扬 海内外。

南京打擂之后,董文科曾一度返回家乡任县,后又到了上海。 1931年,杨澄甫应广州之邀南下,董文科伴随左右,一同到了广

州。后来,董文科与杨澄甫之子杨守中留在广州,传播太极拳十多 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董文科避居香港和澳门,口以书画、品 茗、纂文自遣。兴致所至,与门徒演练推手。应香港、澳门、美国、法 国、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邀请,广为传播太极拳。并在香 港创办太极健身院。I960年病逝于香港,享年63岁。

其次子董俊彪1958年赴香港,1958年返回家乡,病逝于任家乡。

董文科长子董虎岭(1917 ~ )东湖零,自幼聪颖好 学,尤爱武术。曾随多位名师学艺,得杨澄甫耳 提面命,更受其父亲传太极拳之精华。

董虎岭壮年在河北、上海及广州教授太极 拳。1947年到香港,帮助父亲发展事业。1953年 受聘于泰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宣扬太极武功。 并助父编写了《太极拳释义》、《太极拳使用法》及 《英杰太极快拳》等专著。1967年到美国,在夏威 夷、罗省、三藩市及纽约巡回演教,声名大噪。之 后定居夏威夷,创办董氏太极拳学院。

董虎岭1982年退休后,仍经常巡回东南亚各地,与弟子亲朋叙 I日,并指点太极学问。

 

董虎岭之子董增晨(1943 ~ ) ,6岁随其叔董俊岭习家传太极拳。1964年,其兄董继英 由香港到达广州,邀董增晨赴广州相见。寒暄之余,与董文科在广州的徒孙林瑞源等互 相切磋比试拳艺,率皆折服其下。应广州同门之请,在彼留教数周后才返回故里。

董增晨20多岁就以拳技闻名乡里。1968年开始正式收徒1975年,其父董虎岭由

董祥加国外返乡,亲授玄奥,使其技艺更增。

1983年8月,董增晨尊父命携家眷赴夏威夷,接手夏威夷董氏太 极拳学院的教务。在其父几位学生及长子大德的帮助下,负责三处 学院的教学工作。1985年,董憎晨赴泰国省亲,并应邀转赴新加坡传 授太极拳。在此期间,马来西亚金融界人士叶光专赴新加坡,将资增 晨请至马来西亚,传授太极拳一二」

1990年,董增晨先后赴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其间收徒甚众。

1998年春,董增晨 数次返乡,与邢台市政 府反复协商,举办了首 届国际董式太极拳联谊 会,参加者有欧、美、东 南亚共计八个国家的太 极拳同仁。此后,又连 续数年举办联谊会,为邢台武术的对外交流做了巨大的贡献。

图2-23董增晨剑照剑法

 

董文科师承传递表

刘赫州李增魁李宝玉杨澄甫

董文科

修传:
























谢谢谢孙战乔温马董李毛毛王张孙孙伟孙孙孙李许李季郭
海海冷志 扉小俊邦仁第二振少剑剑剑剑剑剑 均博剑会
庵静华海朝广刚波汉克凯凯明读喊欢虹/云匕刚强震维铮铮明
长次三 K次 长子次:四五 长次
女女女 M 女女女女女TT

石逢春
石逢春(1890~ 1974),任县朱家屯人。自幼习武,最早随新洲范 增寿学习二郎拳,也曾学过八卦。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 通,他所练兵器能半日之内不重样。

石逢春后拜杨振远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石逢春和李宝玉是在 杨振远处学习杨式太极拳时的师兄弟,但又是武式太极拳的师徒关 系。杨振远过世后,李宝玉拜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后李宝玉与 李见性、石逢春结拜为兄弟,三人明友暗师徒,李见性和石逢春同向 李宝玉学习武式太极拳。因李宝玉家境贫寒,石家是一方财主,石逢 春常从经济上接济李宝玉,石逢春每年都用大车往会宁李宝玉家送 粮食。石风春与李宝玉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后来石逢春的儿子石 志城又拜在李宝玉的门下.石逢春人品端正,武德高尚,广纳豪杰,结识同道。在太极拳方面 受李宝玉真传,传习太极拳50春秋,功底深厚,技艺精纯,桃李满门。

浏览1,5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