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武术
从晚清开始,中国引进西方体操,在引进西方体操的同时,就有人提出体操不仅西方有,中国也有,由此刺激了中国人对一直存在于下层民众中的武术的挖掘。1897年,在何炯的《中西体操说》、王维泰的《体操说》等文 章中,都指出体操并非西法,中国自古的导引术、拳术等都是体操。1908 年《论今日国民宜崇旧有之武术》一文指出:“窃谓今也欲求强国,非速研 究此术不可。尤非崇为普通学科不为功。”①把崇尚武术与强国联系了起来, 并主张把武术作为普通的学科。但是武术要想作为普通学科进入学校,需要 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合理的方式。既然体操已经作为军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列为学校的必修课,而且武术从外在形式上来讲与体操是相似的,所以让武术体操化被认为是武术进入学校的最好的方式。20世纪初,受西方兵操的影响,懂得武术,又身在军营的马良对中国 武术进行了一次主动的改造,创编了体操化的武术——中华新武术。马良所 编的中华新武术共分四科:率角(即摔跤)科、拳脚科、棍术科、剑术科 (单手剑)。由于披着体操的外衣,中华新武术堂而皇之地在军界、警界、 学校推广,并成为各级学校的正式体操。马良发起创编的中华新武术,是比较成功地借鉴西方兵操对武术体操化的尝试。它很自然地借鉴了兵式体操的组织方法,把队列队形练习作为武术 团体组织的方式引入,制订出团体教练法,从而改变了武术原有的师徒间
浏览8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