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铲辘斜肩
1.起式同前
2.右脚横着前进一步,脚横着落下,脚尖外摆。同时,剑立着向右拨。上式不停,随即左脚向前迈 进一步。剑向左砍。
3.右脚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同时,剑向左挂一圈向右前方反撩。然后再向左前方上右脚(横),进左脚,右拨左砍;再向右前方上 右脚,左挂右反撩如此循环练习,次数不限,回身动作同前。
技击用法
对方从正面向我刺或劈来,我上右步,以剑格于对方兵刃之上,进左脚顺对方胳膊,直斩对方首级。对方如退步以兵刃上格我之剑,则我急上右脚,反腕以剑自下而上反撩对方之右胁。
七、白虎洗脸
1-起式同前。
2.左脚抬起横落,身向左转,两腿微屈交叉成剪子股势。剑向左上方撩,左手抚于右腕上,劲在剑尖。
3.左脚寸步,右脚跟进。剑向前刺
4.右脚向前迈进一步,横着落,身向右转,两腿微屈、交叉成剪子股势。剑向右上方反撩,左手抚右腕上,劲在剑尖。
5.右脚寸步,左脚跟进。剑向前刺,与动作3相同,唯系右脚在前才支用左撩、右撩是自下而上削对方的耳朵或面颊,故曰“白虎洗 脸”,前刺是扎对方面颊或咽喉。
八、横垂宝剑
1.起式同前。
2.右脚前进至左脚内侧踏实,身体向左转45。。同时,剑向右拨、向左前(东南方)下劈外拨
3.左脚向前(东南)迈进一大步,右脚跟步。双手捧剑向前平刺,同图21之势。
4.左脚寸步,身向右转至面向西南方,右脚提起置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剑向左拨,向右前下方劈出,外拨。
5.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左脚跟步。双手捧剑向前平刺,与动作3相同,唯系右脚在前耳。
才支用当对方以剑刺我胸腹以下时,我以剑下格、外拨,然后 翻腕以剑刺彼 之前胸。此式 向左向右用法相同,全看对方兵刃是偏左或偏右而定也
九、子尾撩阴
1.起式同前。
2.剑向后撩,向上划一大圈,仍到前方成立剑,左手招剑诀置右腋下。同时,右脚向前横着迈进一步,身向右转。眼向后看。
3.左脚迈进一步。剑向后撩,左手剑诀指向前。头向右后扭,眼仍向后看。
4.然后再重复动作2、3。
如此反复练习,次数不限。回身动作仍同前。
技击用敌人从背后来袭,我以剑向后格之,同时进步以拉 开与敌之距离,以便翻身应战。此时敌若进逼不舍,我则伏身自下倒撩敌人下部,故日撩阴。其力在剑尖一撩一剪而不是向后大甩,如鼠之抖尾然,故日“子尾撩阴” 也。
十、金鸡上架
1.起式同前。
2.左脚寸步。双手捧剑前刺。
3.右脚进步横着落地,脚尖外摆。剑自上向回带成立剑,抱于身体右侧(右拨也)。眼向前看此式叫做“金鸡报晓”
4.右脚不动,左脚提膝上抬,高与膝平。同时,剑向前下方剪刺。此式叫做“金鸡独立”。
5.左脚向前落下。同时,剑向左拨向前劈下。剑之劈下与 左足落地要同时。此式不停,随即右脚迈进一步。双手捧剑向前平刺。此式叫做“金鸡斗争”。然后重复上述3、4、5的动作,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轮换练习,次数不限。回身动作仍同前。
技击用法
金鸡报晓是向右上方拨开对方来攻之兵刃。金鸡独立是拨开对方兵刃后迅速向前刺腹、刺腿。金鸡斗争是 再次斜着格开对方兵刃而进步刺胸。此三式是连续动作。 —气呵成。
十一、喜鹊穿枝
1.起式同前。
2.剑向右划。同时,左脚向左斜跨一步,右脚跟步落于左脚内侧》并步,双膝微屈。同时,右手握剑向右前方刺出,左手抚于右腕上以助力。
3.剑向右拨下划,右手握剑向后拉至右胯侧。同时,右脚向右斜跨一步,左脚急撤至右脚后成交叉步。左手剑诀指向前方。
4.脚步不动,右手握剑前刺,左手抚于右腕上。如此左右练习,次数不限。
技击用法
当对方从正面向我刺来或下劈时,我根据当时的敌我位置或我之姿势,可向左进步闪身避过对方之剑(此为走外)以刺对方;亦可向右跨步闪身(此为走里)避过对方之剑以还击也,故曰“喜鹊穿枝走里外”。
十二、迎风扇扇
1.起式同前。
2.左脚寸步,右脚跟步。同时,右手握剑右拨,随即向左后方砍下,左手剑诀置于右肩侧。眼向前看。此式叫“怀抱阴阳”
3.右脚向右前方迈一步。同时,右手握剑向右前上方撩出,左手剑诀置左大腿外侧。眼看剑尖 。此势名“丹凤朝阳”。
4.右脚寸步,左脚跟步。腰向右转,右手握剑向右下方划,左手剑诀指向左前方°眼看左前方 。此式叫做“镣里藏身”。
5.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同时,右手握剑向左前方撩去,左手抚于右腕上。眼看剑尖。此式叫做 “一鹤冲天”。此式类似图2所示,唯手略高耳。
技击用法
迎风挥扇,一上一下,上是挑、撩,下是格、劈。《拳经•交手法》有云:“顾法之秘无它,上挑、下砸、 中裹横”其实用剑又何尝不然?上来上格(撩、拨),下来下格(划、拨、劈),中裹横者即立剑之左拨、 右拨、左圈、右圈是也。迎风扇扇之左砍右划即是下格,左撩右撩即是上挑。此撩法可以是顾法,用以格对方兵刃;亦可以是击法,以撩刺对方胸腹。运用之妙全在审 时度势,随机应变耳。《易经•大篆》日:“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斯之谓欤?
十三、踏器步斗(即圈剑一法)
1.起式同前。
2.两手上攒剑向左裹。左脚外摆走外行步,右脚内扣走里行步,名曰“玉环步”,如此转过180。
3.剑向上、向右挂,划一大圈,置于身右侧,右手向右前方伸着,微屈肘下垂,手与右肩同高,剑斜向右后方,剑尖比右手略低;左手剑诀置额左上方。
4.右脚走外摆步,左脚走里扣步,转过180。,此乃 反向的“玉环步”。
5.闪身向左转身,右脚不动,左脚提起与膝等高。与转身的同时,剑自脑后盘至面前横着落下,置于腹前,左手抚于右腕上。此式叫做“脑后摘盔
6.左脚落下向前进一大步。双手握剑向前平刺。然后再重复2〜6的动作。如此左旋右盘,反复练习,次数不限。
技击用法
圈剑一法乃是顾法,从走中变身法而进击。如对方自正面或自左侧向我劈、砍、扎,我可以圈剑粘住对方兵刃,走右侧玉环步以伺机进攻。如对方从我之右侧进攻,我仍以剑将彼之兵刃粘住,走反行玉环步以伺机进攻。如彼已转至我之右后方,我则不必追赶之,可以右脚里扣,身向左转,以“脑后摘盔”之势转成与对方正 面相对之状态,急进步而刺之。此是大体言之。在斗剑中,凡是将我剑粘住对方兵刃而左旋、右转,听对方之劲路而乘隙进攻者,都是此“圈剑一法”的引申。
十三剑的基本击法、基本招数、基本练法和基本用法,大致如上所述。剑为百兵之君,是轻兵器,使用起来不能如刀之缠头裹脑,硬磕硬架,硬砍硬劈,而要求身法轻便灵活,辗转迅速;对剑招则要求能缠绕,能粘连,伸缩自如,无孔而不入。此非能做到神与气合,气与劲合,身与剑合,劲贯剑尖者不可得也。练剑之难即在于此,用剑之神亦在于此。故练剑者必先炼神、炼气、 练形、练劲。既云剑是手臂的延长,故使剑时剑身即我之胳膊,剑尖即吾之掌指,而运动中仍需以神气为元帅,以腰为主宰,风吹大树百枝摇,一身动而百肢随也。剑须以拳为基础,先精于拳而后才能精于剑。学者应悉心体会,领悟其中奥妙,掌握其中精华,则自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万勿沉湎于进退攻守之间,斤斤计较其一招 一式之长短高低,则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
前辈武术名家,河北大枪张树德先生有云:“用枪之道无它,神气二字而已。与人相较之时,须先将吾之 神气贯于枪尖之上,以我神罩住对方,以我枪沾着对方之枪,用神气一粘一发则对方自败矣,何需换招战!”此真乃十分中肯之言。用剑之道,又何尝不如是耶!
浏览7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