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塘先生系河北安国(祁州)人。原任“北京京 师医科大学堂”药学系主任,教授;后兼任北京师范大 学武术教授。他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著名武术家之一,曾以其拳法、剑法的独特风格啸傲武林,名噪一时,远播海外。现将先生的“散手十三剑”和先生关于剑器的论述公开发表,以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参考和研究,也是我作为张先生的弟子志先师教导之恩于不忘的一番心意。
第一节张鉴塘先生说剑
世之习武者,多喜兼习剑术。即今世之老弱妇孺专 以健身祛病、延年养生为目的而习练太极拳的人,亦多喜欢练习剑法。何以如此呢?因为剑为百兵之君,其练法、用法、技击性和艺术性都具有其他兵器所不具备的 优点和独特风格。练剑时看起来温文尔雅,有儒者风范,
没有好勇斗狠的形迹,能给人以更多的美的感受,以陶冶性情;且通过习剑可以炼神、炼气、练身法,得内外兼修之妙。若练到心息相依,身剑合一,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圆通活泼,矫若游龙,不但可以提高技击水平,而且对于强身健脑也有很大效果。
剑术有“击剑”(又叫斗剑)和“舞剑”之不同, 因之剑也有文、武之分。文剑在剑镖处配有剑袍(即剑穗),武剑则一般不配剑袍,俗称秃尾巴剑。剑分三刃,即剑尖和左、右两个刃口。练剑时须辨明三尖,沉着矫捷,将丹田之气贯于剑尖之上,纯以剑尖上之三刃从事,神出鬼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从总的原则上讲,武术中的器械,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故拳法之所能者,剑法亦皆能之。各家拳法各有其特点,因而各家剑法亦各有特色。有的缠绕迂30,矫若游龙;有的则迅若雷电,剑风凌厉然而纵观各派剑法,无论其叫什么名称,也无论是哪种风格,若取其精华而分析其击法之实质,不外乎是劈、砍、刺、撩、剪、挂、戈、裹、拨、圈而已。此十者谓之击剑十法。前五法是进攻,或叫击法,后五法是防御,或叫顾法。综合使用,亦击亦顾,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便可派生出千变万化的招数来。举剑自上而下以刃下击谓之劈;以剑横削谓之砍;以剑向前直扎谓之刺,亦可连扎带拧谓之锥;以剑尖自下向上挑谓之撩;先成立剑然后以剑尖向 前猛点并成平剑谓之剪;以剑身循圆之规迹自下向前向上向后带谓之挂;剑抽回时剑尖向下向后拉或向侧后拉 谓之划;将剑柄上提以剑身贴身走立圈谓之裹,两肩要有相合之意,如同穿衣时往身上裹一般;剑随身转向左 或向右划平圆谓之圈;以剑尖、剑身向侧方拨开对方来侵之兵刃谓之拨。凡此十法,其劲均在腕,故腕劲需硬,始能将劲力贯到剑尖上,发挥剑术之特色。
余练剑时,专尚击法和单势,不喜套路,是以吾之剑法名曰"散手剑”也。若夫登台作艺术表演,翩翩起舞,力求其变化圆活,身段美妙,则非套路莫属。若防身御敌,临阵搏斗,则胜负生死之间,全在其击法之是否纯熟,功力之是否深厚耳。欲掌握击法、增长功力,非操练单势者不可得焉。练单势之要求有三:第一,击法要正确、熟练;第二,腕力要强劲,贯于剑尖;第三, 出手要准确,指哪里便扎到哪里,想扎多深便能扎多深,分毫无误。这其间全凭个人领悟和平时多下工夫,捷径是没有的。正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者是也。
第二节散手十三剑的练法和用法
散手十三剑共十三个单势,其传统歌诀如下:
日绕山尖劈面锥, 行如猛虎爬山势, 虹铃暗法令人惊,白虎洗脸惊人胆, 子尾撩阴影难寻, 喜鹊穿枝走里外, 圈剑一法总其成。
浮云起落快如飞 毒蛇出洞肋下锥铲辘斜肩去摘星横垂宝剑刺前胸金鸡上架更精神 迎风扇扇上下陈
注解
虹铃:即卖药郎中手中所持之铜铃,摇之即叮当作响。
静辘:即山村井上用以绞水之静辘头是也。
子尾:即老鼠尾巴。
摘星:星指的是人之头,摘星即摘人的头颅。
现将此十三个单势的练法和技击用法分别说明于下(起式以面向正南为准)。
一、日绕山尖
1.起式
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尖向正南方,右脚尖向西南方,与左脚旁开约45。,面向正南,胸向西南。右手握剑置右 大腿外侧,剑身与地面平行,剑尖指南方;左手散成掌, 掌心向下,指尖向正南方,置左大腿外侧。眼向南方平视。
随即左脚向前迈一步。右手剑同时向前上方刺出,左手抚于右腕上以助力。两腿均微屈,体重之分配按前三后七。
以上两动合并即剑法之起式。以后十一单势,演练时均如此法起式,不再重述。
2.向左刺太阳穴
右脚向西南方迈进一步,左脚提起护裆(亦可向上踢起)。同时,右手剑向下、向右、向上划弧,自上往左下刺对方的太阳穴。若手的准头不够,可向头、 面刺下即可。
3.风扫落花
承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落下,成大弓蹬步。同时,挥剑伏身自右向下、向左横扫对方的双胫。
4.倒打金冠
承上式,左腿立起微屈,右脚收回至左脚右前方成丁虚步。同时,剑向左裹,随即劈下,左手抚 右腕上。
上式不停,右脚踏实,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右脚向左踢起(亦可提膝以脚护裆)。同时,剑向左撩起,自左上而向右下方倒刺对方头部。眼向右看。
5.风扫落花
右脚向右前方落步。同时,挥剑由上方向左而下, 自左而右伏身扫砍对方之双胫。
随后右腿稍立起,左脚收至右脚稍前方成虚步。剑 向右裹、劈下。
再进右脚、提左 脚,向左刺太阳穴…… 重复以上动作,循环往 复进行练习,次数不 限。回身时,可向右后 方转身反劈,左脚上前 一步, 以后其他11个单式都是 如此回身,不再重述。
技击用法
当对方以剑向我当胸刺来时(刺喉、刺裆时亦可用),我急上右步,侧身让 对方之剑;同时,自上而下斜刺对方头、颈等部位。此 时对方将向上以剑格我之剑,我则落左足撤剑伏身横斩 对方胫骨。
若对方不是当胸刺来而是自右侧向我头、颈、肩部进攻,则我左脚进步提右脚,以倒打金冠击其头部。对方如以剑上格,我则落右足伏身,以剑自下向右横扫对 方胫骨
二、浮云起落
1.起式同前。
2.剑自左贴身而裹,向前方下劈。右脚迈进一步 。
3.剑自右贴身而裹。右脚微抬,随即落下,寸步。 同时,剑向前劈下。
4.剑再自右边贴身而裹,向前方劈下。同时,左脚
5.剑再自左贴身而裹。左脚微抬,随即落下,寸步。 同时,剑向前劈下。
如此循环练习,次数不限。其回身方法仍同前。
技击用法
对方从正面向我刺来,尤其是用“中平剑”刺来时, 我则从左或从右 以剑尖劈、剪对 方手腕。用时不 是大抡大劈,而 是凭我之腕力迅 速一翻一剪,方 能得势(图14)。
三、猛虎 爬山
1.起式同前。
2.左脚寸步,右脚抬起与左膝同高。剑向右上方拨,成立剑式。
3.右脚进一大步,左脚跟步。剑向前下方劈出
4.右脚寸步,左脚抬起与右膝同高。剑向左上方拨, 成立剑式。
5.左脚进一大步,右脚跟步。剑向前下方劈出。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次数不限。回身动作仍同前。
技击用法
对方以剑刺我胸、 肩、喉等部位或砍颈时, 我根据对方来势或向左或 向右以拨对方之剑。向上提膝者,系为了便于转腰侧身,同时也是蓄力,然后顺势进步一劈。若对方后退,我则进步伸手向前 剪之或刺之。
四、毒蛇出洞
1.起式同前。
2.左足向上提起,随即落下。左手里裹顺腿下插, 右手握剑向右上方圈挂撤回。左足寸步,右足疾进一大 步,左脚跟步。同时,剑平直刺出。
3.剑向左圈,平直刺出。
4.剑自下向左上、向右拨,平直刺出。左脚进步。
如此循环演练,次数不限,回身动作仍同前。
才支用
若对方自右侧以剑劈来,我则向右圈挂之,并趁势 进右步直刺其胸、喉。
若对方自左侧方劈来,我则向左圈挂之,然后进步 刺其胸。
若对方自正面刺来,我则以剑向右拨之,进左步以 刺其胸。
五、虹铃暗法
1.起式同前。
2.进右步。剑向前刺,剑尖斜向上。
3.右脚寸步,左脚跟步。剑向右拨随向左砍。拨、砍幅度要 小,以腕力运剑,力贯剑尖三刃。
如此连续不断,循环拨砍,总是右脚 在前,右脚寸步,左脚跟步。
技击用法
向右拨开对方之 剑,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削砍对方头颈。
是以幅度不要大也。敌退我进,连进连击。
浏览1,1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