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武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西方科学。
中国武术的转型伴随着西方体育的影响逐步加深,最终走向体育化的方 向,外来文化的推动是中国武术转型的巨大动力。武术之所以能进入教育领 域,首先是因为人们认可了西方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其次是人们 接受了西方体育的观念,从而引申出武术就是中国的体育。日本与中国虽然同属于东方,但是日本因为明治维新,比中国更早地接 受了西方文化,且由于日本是中国的邻邦,西方文化很多都是通过日本间接 地影响中国,而且日本在近代比中国发达,所以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小 觑。特别是在国术方面,虽说日本柔道的原型是中国的拳术,但是经过日本 人的改造,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武术。张之江对于中央国术馆国术场的设计,很多就借鉴了日本远东运动会的拳术比赛 场地,他在《致夏光宇函》中谈了国术场的设计:选手之预备室是根据远东运动会的拳术比赛,双方选手都有预备室,所以增加预备室。增加临时售票所,因为各国运动会都有选手宿舍,所以要求在国术场附近增加。增大国术场容积为5000到10000人。增设刀剑陈列处,也是受日本柔道馆的启示。
五、政府角色对武术转型的影响
政府角色是将政府人格化来定位其功能作用,与政府的性质、地位、权 力、功能、职能、任务等紧密相关,涉及政府的权力界限、功能范围、行为方式等。一种事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与否关系密切,政府的政策是指导事业发展的标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重文轻武是导致中国武术式微的一个重要因素。清朝在马背上得天下,因害怕人民叛乱而禁止民间习武,使得习武之事只能在秘密社会或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中传播。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风靡中国的北方,是因为清政府在对抗外国侵略无门的情况下,幻想通过义和团的 “法术”来产生作用,于是在各王爷的支持之下,各地拳社风起云涌,以武 术为工具的义和团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带着“幻术”的义和团最终 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于是清政府一改往日的嘴脸,变提倡 为打击,重新禁止民间习武,禁止私藏武器,由此武术在经过义和团的短暂狂热后重新跌入低谷。
1903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废除了几千年的武举制,以武升迁的仕途 被打破,武术在军队中的价值宣布终结,同时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开 始学习西方兵操。虽然武术的在军事上的作用降低了,但是军国民教育思想 的实施为武术变形后重新走进入人们的视野准备了条件。民国建立后,一系列的议案使武术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武术要得到普遍的提倡,必须经过政府的参与才可以实现。1923年,向恺 然提出武术的提倡应该分为普遍的提倡和研究的提倡,研究的提倡是个人的 行动,但是普遍的提倡也非得借助政治的力量不可。借用日本柔道的例子来说,日本柔道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嘉纳治五郎对柔道所作的技 术改造,另一方面则因为政府对柔道的提倡与保护,使得人民相从演练,在 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可。中国武术要想得到普遍提倡也必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向恺然说:“欲为普遍的提倡,须具觉宏之愿力,与绝宏之魄力,还须 政治已上轨道,国民教育已经普及之后,出之个人毅力,政府仍得尽相当提 倡保护之责……若在目前之中国,盘踞各省者,十九为全无头脑之武人,关系国家命脉之教育,尚摧残不遗余力,若见有聚壮健数十人,日以持枪刺剑为事者,不目为乱党之机关,则指为匪徒之窟穴矣,得免死为幸,安望政治 其提倡保护哉,吾国政治上未上轨道以前,除地方供武人捣乱,人民供武人 宰割外,凡百无进行之望,况最触官僚军阀之忌之武术哉,(官僚军阀,最 怕人暗杀,以为善武者术者做刺客,必较寻常之刺客,难于防范)。故在今日,欲为普遍之提倡,于事势上,为万办不到之事。”①1923年,中国还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派军阀占地为王,为了个人利益,不可能在社会上普遍 提倡武术,徒增自己的麻烦。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武术改名为国术。中央国术馆是由国民政府 直接拨款的武术管理机构,中央国术馆的成立,表明政府对武术经济与政策 上的支持。也正因为政府对武术的支持,使得1928年以后的十年被称为中 国武术发展的黄金十年,对近代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民国时期政府对武术的提倡与政府保持民族独立的功能分不开。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曾反复强调提倡武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国,中央国术馆建立
浏览4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