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纳卦经
一、经文说明
经文
头项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足膝法乎坤,
取其镇静厚载。
宋注
凡一出手,先视虎口穴,前额用力,正手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气来时,直达提气穴,着力提住。由百会转过昆仑,下明堂,灌两目,其气走鼻孔,泄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二分谓之象眼穴,用力往下截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尾中大筋极力要直, 两膝盖骨复极力要屈,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经文
若夫肩背宜于松活,乃是巽顺之意;裆胯宜于靠紧,须玩兑泽之情。
宋注
塌肩井穴,须将肩井骨正直落与比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宜与眉齐,背骨遂极力贴住。 此是竖劲不是横劲。以竖则实,以横则虚。下肩井穴自背底直至足底,故谓之竖。右背则将左背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背,直送二肩门穴,故谓之横。两劲并用而不乱,元气方能升降如意,而巽顺之意得矣。裆胯要圆而竖,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分前后, 前胯用力向前,后胯用力向下,涌泉气来时,向上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总以骨缝口相对,外阳内阴,忽忽相吞并为主。
经文
艮象日: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
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疑。
宋注
肋者,胁也,鱼鳏也,胸虽出而不高,肋要闭而不束,虽张而不开。此中玄妙难以口授。用力须以意出之,以气腾之,以神足之,则为合式。非出骨内之劲也。用肋一气之呼吸为开闭,以手之出入为开闭,以身之纵横为开闭。高步劲在于足,中步劲在于肋,下步劲在于骨,此自然之理也。
经文
坎离之卦,乃身内之义也!可以意会,不 可以言传。心肾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
宋注
两象既济,水火相交,真气乃萃,精神渐长,聪明 且开,岂但劲乎。是以善于拳者,讲劲、养气、调水火,此一定不移之理也。用功时,塌井穴,提胸肋,反龟尾,皆欲肾气相交于心也。须以意导之。下气、聚劲、练步, 皆欲心气下达于肾也,亦须以意导之!
二、我对《纳卦经》的认识
八卦之理,源于周易,其义深奥,本不易懂。而与人身之一体相结合,作为拳家内功修炼之指导及武术技击之应用,其道精微,更费理解。近世之习武者,往往视之为巫家占卜之术,荒诞迷信之谈,既不究其哲理,又不察其实情,遂乃弃如敝屣,实为可惜!
先祖节之秉和公,寝馈周易之道,四十余年,日日谈经于槐轩书室,从学者众,论述颇多。余生不才,有忝家学,虽以天资鲁钝,未能究其究竟,然而耳濡目染,亦得稍知一二。
昔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视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察世事之变,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作八卦之图以类万物之情。传至后人,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爻在其中,群巫作筮,这才用于占卜。所以,八卦者,乃用以象征天、地、水、火、山、泽、风、雷诸物,并描述万物间的关系与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绝非荒诞之言也。
宇宙为一大天地,天在上,地在下(此处之上下是 自由选定的,一艘以指地心之方向为下),万物之变化在其间,而形成所谓“宇宙场”。宇宙场自有其运动的自然规律,谓之天道。人身为一小天地,头在上,足在下,外而有形象,内而有精气,精气流行变化于其间,乃形成所谓的“生物场”。生物场亦有其运动的自然规律,即人的生命活动,或生物钟是也。人体既寓于宇宙场之中,故其生命活动的规律不能不受宇宙场规律之影响与制约,此即所谓“天人相应,亦即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实含义。八卦之理,既然可以描绘宇宙间万物变化之情,自然也可描绘人体内真气之运行,即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无论说《纳卦经》 是以卦象喻内气运行规律,或者说内气运行规律是遵循着八卦变化之理,都是天经地义,有其一定的科学根据。虽然真气在人体内的变化,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黑箱”,还不能做出科学上的确切结论,然而内气是物质,是携带一定能量的,在体内是沿着一定轨道,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的,它是人体生命的奥秘,已是相当明确的了。而八卦变化之理则正是对真气在人体内运行的“空”、“时”关系的描述。
乾为天,天在上,在人体则为头,又叫天机桩。乾者,健也,进而不倦也。卦云:“君子日则乾乾,夕则惕惧,虽处危境,亦无可咎。”易日:辟户之谓乾。乾如望月,一息之中,为气之盈,顶头竖项,提真气上行,贯于百会,则健纯粹,故云法乎乾也。坤为地,地在下, 在人则为足膝,以足膝法地,取其稳健,支撑一身之重,克尽动转挪移走之能。在身躯则为少腹、会阴,又名地机桩。易曰:阖户之谓坤。坤如晦,一息之末,气渐消 而复归于丹田也。一息之中,百会在上,会阴在下,遥 遥相对,隐隐有互相牵引之意,内气上下鼓荡,一松一紧,犹如捣蒜。此即“天机桩在上,地机桩在下,天地 交泰”之意也。乾天,坤地,天地设位,定出了人身的 上下方位。人身如鼎器,内气在其中千变万化,鼓荡开 合,而此身自俨然鼎立,方位不易也。坎为水,在身则为肾、为精、为阴。离为火,在身则为心、为气、为阳。 肾水上潮以济心火,离火下奔,以烧肾水,心肾相交,阴阳易位,炼精化气,升降周流,故此为乾坤之用,身 内之义也。练功时,虚其胸而实其腹,一吸则提肛缩肾,提有形之精而上,练之使化为无形之气,运行于五脏六腑之内,显示为独立之神;一呼则由张而弛,气复下而 归于丹田,达于会阴,龙蛰虎卧,潜伏于斯。此即是阴在上,阳下奔,水升火降之意也。
巽为风,在卦为小亨。易日:“利有攸往”、“进 退”,“利武人之贞”。故以之像肩背,取其外形圆活巽顺,内气纵横深微,无往而不利之意。兑为泽,在卦为亨、为利贞。兑为虎,火也,气也。裆胯为攻守转换之本,以兑象之,固其宜矣。裆胯必须靠紧,方能引精而上,使化为气,艮山震雷,以像胸胁,意指呼吸也。练形意拳内功,用的是“胁呼吸法”,吸气时,提会阴,收 少腹,膈肌下降,两胁向外尽力张开;呼气时,放松, 膈肌向上运动,两胁向内向下并拢,成骈胁状。此为拳 家炼气不二之法门,练之日久,两胁可任意开闭,不怕 拳打足踢。艮者,止也。易日:“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故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顺其自然 不可勉强。震为巨雷。卦象曰:“震来献虢,笑言哑哑。”盖先紧张而后轻松,以之喻胁之呼吸开合,一张一 弛也。呼吸深长,如雷之震惊百里,而复归于镇定舒松, 如不丧匕图。
以静功炼气之时,一息之中,自有八封,其气之飞 腾变化,如月之晦、朔、弦、息。兑为上弦,为气之方息,自下而上也。乾为望月,气之盈也,阳出阴入之时也。巽为月之生魄,始生一阴,气之初消,自上而下也。 艮为下弦,气之方消。坤为晦,气之消,阴出而阳人之 时也。至震,则一阳复生矣。此是按先天八卦:乾南、 坤北、离东、坎西而言。坤、震二卦之间为天根,一阳所生之处。在人身则为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真气发动之地也。乾、巽二卦之间为月窟, 一阴所生之地也。读者如有兴致,请读《周易•参同契》, 自然明瞭。
以上所言,大致可归纳如下:以人体言之,乾阳在上,坤阴在下,一身之精气变化,存乎其间。故乾坤为体,以定人身上下方位。坎离为用,以水火之升降周流, 上下往来,象征人体内气之运行与变化。震、兑、巽、 艮,乃牝牡配合之四卦,用以喻体内精气变化程度的大 小与方位。此皆有科学根据,并非虚设。但非对内功修 养有素,且善察知自身内气运行之规律者,不可知也。 经文云:“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诚哉是言。

浏览4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