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来虽然拜了师,但为家事所累,要照顾各方面的事情,无法 长期在广府学拳。便与弟弟葛福兴商量,决定派葛福兴之子葛顺成 前往李亦畲处学艺。甚顺成年方15岁,在葛氏弟子中排行第四,有 很好的武术功底,派他去向李亦畲学习太极拳,实在是葛家两位老拳 师的高明之举。葛顺成拜师后,葛福来仍以押运、销售食盐为业。只 有很少的时间练拳,他在清河未收武式太极拳弟子,所教仍是家传 “八方锤”。

葛顺成在李府一学就是9年。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李亦畲 让葛顺成回清河立业。葛顺成深感到自己功夫与老师比相差太远, 请求老师让自己留下继续学习。李亦畲感到翦顺成太极拳功夫已达 到较高水平,拳理拳法之内涵也已明了,只要继续用心演练,定能达 到炉火纯青的高级境界,回清河立业不会有任何问题。据后来李光 藩、李正藩等人所考释的《廉让堂太极拳谱》157页记载,李氏子弟在 有关李亦畲兄弟授徒方面明确表示,除李氏子弟外,“得公真传者有: 清河葛顺成、南宫马静波、本邑郝和等”。

葛顺成回清河后,勤学苦练,终有大成。并广为传播武式太极 拳。在30多年的授徒生涯中,走遍了清河、威县、南宫、临清等周边 各县,培养出了清河郭景森(1894 ~ 1942)、顾印珂、霍梦魁,南宫潘尚 义、王保华,威县杨一桥等一大批武式太极拳名家。

正如《廉让堂太极拳谱》记载的,几乎与葛顺成同时,南宫的马静 波也拜在了李亦畲门下,并成为了李亦畲的得意弟子,与葛顺成、郝 为真齐名。也就是说,武式太极拳传入南宫的时间,与传入清河的时 间大致相当,都早于传入邢台城的时间。而且清河、南宫所传的武式 太极拳基本上是武禹襄所创的原势原貌,与后来郝为真所传的武式 太极拳郝架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郝为真后来传入邢台的太极拳, 已经是经过他的改进和再创造的。所以,邢台人将郝为真所传的武
式太极拳称之为“郝式太极拳”。

将武式太极拳传入邢台城并得到广泛推广的,当首推郝为真。

郝和图片.郝和,字为真(1849 ~ 1920),永年人。自幼 家贫,在粮店佣工,臂力过人。李亦畲见其人品 端优,便视为自己拳艺的衣钵传人。资助其自 开粮店,使其家用宽裕,以便安心习拳。郝为真 深得武式太极拳的真传。与人推手,能置椅丈 外,发人于椅上安坐不歪,而椅子不动。并能手 引壮士,使其脚底发飘、摇晃不能自主,但仍黏 随不脱。与人较技时背手而立,不用两手和两臂击人彼以迅猛之力,以掌或拳击其身上,郝 为真身体一抖,即可使对方跌出数尺或丈余,其技已臻圆润精妙之 境

图2-7郝为真 。

郝为真功夫精深,且能融会贯通,兼具研创之才,在师传拳架套 路基础上另有创新。清末民初,郝为真曾任支隶广平府中学堂(即后 来的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校)和永年县立小学堂(即后来的永年县立 高等小学校)武术教授时,为了便于集体教学,适合“一、二、三、四”的 口令,将架势中的“懒扎衣”、“搂膝拗步”等式后面添加了开合,形成 了郝派的“开合太极拳架”。

李亦畲逝世后,郝为真应人所清,公开教拳,门徒遍及冀南各地 和京城。使武禹襄所创武式太极拳,得以弘扬发展,与温县陈式太极 拳、北京杨式太极拳鼎足而三,为20世纪30年代太极拳的传播发展 和流派繁衍奠定了基础。

郝为真之子郝文桂(1877 ~ 1935),字月如,在武式太极拳上也造 诣颇深,并有独创。武式太极拳原来也有蹿、蹦、跳、跃动作。到郝月 如时改为不纵不跳,“双摆莲”也不再拍打脚面。

清朝末年,顺德各县民间大兴习武之风,多有武校之类的组织。 1903年京汉铁路通车后,邢台地区的商业日益兴旺。天吉货栈的老 板申老福(生卒年月待考),名荣华,字辅绣。京汉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北街路东、煤市街西边开办“天吉货栈”,经营煤炭、粮食、山货等土 特产品。郝文桂在天吉货栈做帐房先生。申老福久仰郝为真的拳艺 和为人。1904年,申老福通过郝文桂,礼聘郝为真,来邢台向其长子 申文魁(又名申冠英)、次子申文翰、三字申文岑等人授拳。其中以申 文魁成就最大。这是郝为真首次来邢台教拳。

此后,南关羊市街万顺皮店也曾经请其来邢台教拳。1914年,郝 为真从北京回家,途经邢台,小住一二十日,邢台武术界同仁曾宴请 数次,郝为真又收了若干名弟子,这是郝为真第三次来邢台教拳。郝 为真返里后,即任教于永年中学。其间邢台仍有不少人专程去永年 向他求教,如任县环水村的王其和等人。郝为真在邢台所教内容有 太极十三势、武式打手、三十二散手、十三杆、十三刀、四杆、四刀,以 及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前辈的拳论、歌诀等。著名弟子有:中文 魁、李圣端、王彭年、李宝玉、郝中天、王其和、刘东汉、郭三刚(任县)、 毛根元(隆尧)等人。他们在普及和发展武式太极拳方面都做出了一 定贡献八

继郝为真之后,永年人韩钦贤、李集峰、范述圃也先后在邢台传

旱情和韩钦贤(1885 ~ 1958),.名文明,16岁从师 于郝为真,因其武术造诣精深而名噪一时。又 因商务活动需要,常往返于邢台与永年之间。 与邢台同门李圣端交情甚厚,每次来邢台,都 住于李圣端的回春酱园内。1924年,韩钦贤曾 在邢台开办太极拳班,陈固安等人就是韩钦贤 这时所收的徒弟。解放后,韩钦贤时居邯郸, 李圣端的弟子马荣在邯郸经营包子铺,也曾受 教于韩钦贤门下数年, 李集峰1930年曾在邢台教过武式太极拳,但时间很短。生平行 略不详,在邢台的传人有啊翻磨^嘎釐, 范述圃(? ~ 1948),名念祖。永年富庶人家。幼年时郝为真常 住其家,教其武学,使其太极拳日趋精湛。范述圃文化水平较高,对 太极拳史和理论知之甚详。他在邢台开一家颐生堂药店,既经营药 材,也为人看病°因其不以教拳为生,又很少应酬,所以,知其者不 多。1938年秋冬之际,范述圃将家属接到邢台,通过吴文翰的父亲, 托王彭年在牛市水坑为其租一小院临时居住。应王彭年之请,每晚 教授王万庆、张德禄等八、九位带艺投师的弟子。半年之后,范述圃 将家属搬到颐生堂后院居住,从此结束了教拳生涯。范述圃的3个 儿子范志忠、范志勤、范志孝和女儿范宝珍均未学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从永年传入邢台,郝为真具有不可抹灭的历史功劳。 虽然郝为真在当时还并没有自誉为一派,但邢台武术界都将其所传 称之为“郝式太极拳"。因韩钦贤、李集锋、范述题也都出自他的门 下,所以,邢台城区习练的武式太极拳,大多数应称之为“郝式太极 拳”。之所以在中国太极拳大系中没有将“郝式”与陈、杨、武、吴、孙 各式并称,主要原因是,196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郝少如的 《武式太极拳》一书时,顾留馨建议不要定名郝式。其实,不仅邢台称 郝氏所传太极拳为“郝式太极拳”,在南方也如此称之。

郝为真将武式太极拳传到邢台后,很快得以发扬光大。郝为真 亲传弟子申文魁、李圣端、王彭年、李宝玉、郝中天等人在邢台,王其 和、刘东汉、郭三刚等人在任县,孟和春、毛根元等人在隆尧,阎志高 等人在清河,广为传播太极拳。李圣端传授了马荣、陈固安、王学政、 王万庆、张德禄等人,王彭年传授了赵玉林、刘玉祥及次子王宗贵等 人,李宝玉传授了董文科、光步孔、石逢春等人,王其和传授了吴振 奎、王景芳、刘仁海和张金榜等人。这些武式太极拳的传人们分别在 邢台城内、辖区各县、乃至全国范围内弘扬和发展武式太极拳。这些 人在学武式太极拳之前,有的曾习练过洪拳,有的曾学过三皇炮锤, 也有的出自查拳世家,还有的在后来曾习练过杨式太极拳或形意、八 卦等拳种。所以,他们在传授武式太极拳的同时,也使武术的其他拳

此外,20世纪60年代,隆尧辛山岐、齐金发先后拜石逢春、于仲卿为师,隆尧才有了武式太极拳的另一支。

武式太极拳创始于永年,发祥于邢台,并从邢台走向全国。1910 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形成,到20世纪20 年代末,高官显贵、富商大贾云集江南。许多北方的拳师也纷纷南 下。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纷纷建起了各种武馆、拳社。武式太 极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传到南方的。1928年,杨澄甫携弟子 董文科等人南下教拳,董文科在拜杨澄甫学杨式太极拳之前,先拜的 李宝玉学习武式太极拳。1929年夏天,董文科邀请李宝玉赴苏州西 医吴谷宜家教拳。而在李宝玉到达苏州之前,董文科已经在吴家教 拳,应该说,董文科是将武式太极拳传到南方的第一人。只是为了到 杭州另谋高就,才请授业恩师去接他的职的。3个月后,李宝玉应南 京国术馆的聘请,前往南京。李宝玉到南京教拳不久,便把郝月如推 荐到南京教拳,自己返回了北方。1932年,郝月如之子郝少如南下助 父教拳,最后定居上海。1931年,经韩钦贤的举荐,杨杰到南京拜见 郝月如,并皈依门下深造。后来,郝月如遭杨杰赴上海郝少如处,与 郝少如一起传播武式太极拳。

浏览9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