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不是一个人所创,而是凝聚了千百万人的心血,是集 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术,另一方面 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中华武术中,许 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武术有直接关系,就连武术大派武当和峨 眉的起始,也同样源于少林。少林原分五大流派,分别是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 东少林、峨眉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有 “三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 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另 外,六合、八极、劈挂、通臂、太祖、燕青、华拳、查拳、弥宗、动力、明堂、沙脚、戳脚、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 咏春等拳种,也大都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从地域上,少林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在近代武 术史上,少林寺的流派中以南少林的影响力最大。南少林又是南拳 之祖,以五拳为主要拳法,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 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 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门中秘传,但无详细文字 记载。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武术的总称, 与“擂台”、"机关木人”等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 功,使其在神秘的面纱背后难现“庐山真面目”。少林寺自元代后,常住院(和尚居住的地方)分成了东、西、 南、北四个院,并且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特别在武功方面,各自收 徒,秘传单传,彼此保密,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师傅不同, 所学到的武术也有差别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流传至今。“少林七十 二艺”,就是在上面所谈的背景下出现的。少林寺所传武术极多,五花八门,有“七十二艺”之说,分 别是:一指金刚法、双锁功、足射功、拔钉功、抱树功、四段功; 一指禅功、铁头功、铁布衫功、排打功、铁扫帚功、竹叶手; 螟蚣跳、提斤斤、仙人掌、刚柔法、朱砂掌、卧虎功; 泅水术、千斤闸、金钟罩、锁指功、罗汉功、壁虎游墙术; 鞭劲法、琵琶功、流星桩、梅花桩、石锁功、铁臂功; 弹子拳、柔骨功、蛤蟆功、穿帘功、鹰爪功、铁牛功; 鹰翼功、阳光手、门裆功、铁袋功、揭谛功、龟背功; 蹿纵术、轻身术、铁膝功、跳跃法、摩插术、石柱功; 铁砂拳、一线穿、吸阴功、枪刀不入法、飞行功、五毒手; 分水功、飞檐走壁法、翻腾术、柏木桩、霸王肘、拈花功、 推山掌、刀鞍功、玉带功、阴掌功、沙包功、点石功; 拔山功、螳螂爪、布袋功、观音掌、上罐功、合盘掌。少林武术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 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 体某一局部的刚猛之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越,气功包括练气和养 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 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少林拳术据说少林拳法有一百七十二种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阳 拳、观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 形意拳、罗汉拳、六合拳等。少林派拳术的特点是刚健有力、刚中 有柔,朴实无华,不讲求外形的美观,没有花架子,利于实战。棍术、枪术、刀术,棍术、枪术、刀术都是少林武术的大宗,各有数十种套路。少 林棍术,天下闻名。所谓“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少林 棍练起来虎虎有生气,节奏明快,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少林枪术,神出鬼没。有一条歌诀如是说:“身法秀如猫,扎枪 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 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 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齐全。”少林刀术,刚猛威烈。“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少林刀术的演 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冽的气概。少林剑术少林剑术虽不为人们所了解,但却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少林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刘玄 德双剑、达摩剑、绑袍剑等。少林剑术剑诀是:“剑是青龙剑,走剑 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 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其他兵器器械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 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则不易胜数。除上述 刀、枪、剑、棍以外,又有方天戟、三股叉、钢鞭、月牙斧、梅花 拐等数十种兵器。技击散打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 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 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等。少林软硬功夫,少林软硬功夫练法种类很多,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 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少林气功。少林寺是中国佛教中禅宗的祖庭(发源地),所以少林拳属于佛 门武功。少林武功的要旨是拳禅合一,少林僧人练拳的本意在于护寺护法。少林寺僧人平时也要练习参禅。禅法本是修习佛学的一种 心法,但经少林武僧的演绎,也可变通成为内功。少林寺僧历代多 出高手,与他们长年修佛参禅有重要关系。历史上最早的少林寺,并不是以武术扬名于世。少林寺的历代 方丈和长老都认为,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继承禅宗的禅法才是少 林寺的根本和特色,而少林武术只是副产品,其作用,一是锻炼僧 众的身体,二是借武术光大少林寺的宗门禅风。但实际上,随着中 国佛教禅宗的没落衰微,近代以至当代,佛教的净土宗始终是斗法, 禅宗已经融入净土宗的教法之中。因此,少林武术的发展超过了少 林禅宗的名声,特别是在当代,少林武术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 中国佛教文化。但是,少林武术尽管是集成和归纳了民间武术的精华,同时, 少林的禅宗文化也将少林武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少林武 术虽然来自民间,但是它已经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它以佛 教文化提高少林武术的品质,使单纯的用于搏斗的武术具有了禅的 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少林寺武术之所以在当代具有世界影响, 绝不仅仅是武艺的精深,而是武艺和禅风并举,是由于高擎了 “拳 禅合一”的大旗。中国佛教的禅宗缘起于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原始佛教。据说释 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当时大众皆默默不得 其要领,唯独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 叶。”这就是禅宗所传的“拈花微笑”的历史传说。在这拈花微笑、 心心交映之间,迦叶尊者就成为禅宗传灯的第一祖。禅宗经过二十八代传至菩提达摩,形成了单传。为传承禅宗烟 火,菩提达摩只身来到中国,并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达摩以后传法于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 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传六祖慧能,是为 东土六祖。六祖后,禅宗的传承制度,有两大变革:一因衣钵争夺 剧烈,遂传法而不传衣钵,称师不称祖。二因单传的限制过于狭窄, 致使法雨不能遍施,由是乃打破单传的传统,改为广传。禅宗的宗旨在于达摩大师的一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育 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思是禅宗讲究言语道断,远 离语言文字,直传佛祖心印,因此它是教外的别传。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简 单地说,禅宗抛弃了一切形式,即包括各种戒律、经纶和忏拜形式, 而直截了当从心地法门入手,这就是“直指人心”;而“见性成 佛”,则是以明心见性作为修持的目标,所以禅宗认为,只要见性, 即为成佛。除此以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但客观地说,少林武术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并不像武当武术与 道教文化的融合那样自然。武当武术与道教的丹道文化,它们是相 辅相成的,武当拳法后发制人、以静制动的技击原则与老子的道论 完全一致。少林武术尽管不定期也要求习武者坐禅练气,但坐禅只 是一种心理训练,练气也是硬气功的练气法,练的是后天的刚猛之 气,不可能练出先天的元气。由此看来,少林武术与少林禅法的融 合,绝不是按照禅法的要求来改造武术,也不是依武术的现象来改 造禅法,这才形成了今天少林武术的特色。
浏览4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