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动打抢攻
内动是指运动员的内心活动,抢攻是指先主动进攻对方。内 动打抢攻就是指对方运动员还没有发出动作之前,主动地采用技 法抢先进攻对方。“抢”字除了具有“先”的意思之外,还具有动作 “快”的含义。武术散打比赛,场上裁判员每次发出“开始”口令之 后,双方运动员有一个短暂的互相对峙的过程,需要注意、观察、 思维,寻找对方的破绽,判断对方的意图,考虑自己的行动方案, 等等。
运动员互相对峙时,身体不动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动主要 是内心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最佳的行动方案就是不 要受对方的影响和牵制,互相之间不要消极等待,针对对方运动 员预备姿势的薄弱环节,针对对方运动员进行注意、观察、思维的 转移,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产生的空当,快速灵活地选择相应的 技法动作和攻击部位,毫不犹豫地抢在对方发出动作之前进行主 动进攻。
一般来说,进攻、防守、反击是武术散打技法的三种表现形 式,三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不但是比赛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比赛 中客观存在。运动员内动打抢攻,并非是盲目乱攻,而是发出动 作后一定要击中对方,同时阻止对方达到防守目的或反击目的。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运动员智能、技能、体能、心能等多方面的协调 配合,所以需要对比较分散的有关因素展开优化整合,从而形成 有针对性的进攻法来支撑。
从使用技法的表现形式上来看,进攻、防守、反击相互之间也 是相生相克的,有进攻就有防守,有防守就有反击,它们相互衍 生、相互配套,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从使用技法的本质上来 看,防守和反击都是针对进攻动作而言的,如果主动进攻能够直 接击中、摔倒对方,不给对方防守、反击的机会,在这一回合中就 不存在防守或反击,主动进攻是衍生防守和反击的前提条件。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很难保证每次进攻均可击中、摔倒对 方,不向对方带来任何防守机会或反击机会,但站在影响比赛输 赢的因素与提高技能水平训练的角度来判定,内动打抢攻的成功 率越高,则对方得以防守或反击的机会就越小,赢得比赛胜利的 机会就越多,体现运动员技能水平越高。由此可知,通过武术散 打来提升运动员内动打抢攻的能力是一条难以行走而必须行走 的捷径。
从运动员掌握进攻、防守和反击的难易程度上来看,掌握主 动进攻最难,防守反击次之,单纯防守最容易,因为主动进攻对于 运动员的智能、技能、体能、心能的综合要求都很高。按照“以难 带易”的训练原贝h武术散打训练应该把“内动打抢攻”放在最突 出的位置,以培养运动员“内动打抢攻”的能力为主线,促进智能、 技能、体能、心能的全面发展。熟练地掌握了主动进攻的方法,掌 握防守和反击的方法就是顺手拈来、迎刃而解的事情。
(二)小动打迎击
运动员预备姿势出现变化后,发出进攻动作或反击动作之 前,为进攻或反击创造条件的部分过渡性动作,就是小动。当运 动员对峙伺机进攻时,为了寻找和制造战机,必然会出现步法移 动,或者通过肢体来做一些分散和转移对方注意力、尝试改变对 方预备姿势的状态,从而调动对方发出进攻动作,最终目标是向 进攻或反击创造条件。因此类肢体结构变化幅度比较小,所以被 人们称之为“小动”。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往往会高度集中,通常对方 动作“诱导信号”会对运动员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方运动员出现 动作,那另一方运动员则会观察对方的意图。这个时段,只判定 对方意图而没有思考自身应当如何做,运动员这些表现是人体第 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导致的。从本质来说,运动员“小动”的姿 势状态同样是比较好的进攻机会,小动打迎击就是针对该状况提 出的行动对策。
小动动作幅度小,但肯定也有起点、运行、结束三个部分,在 动作的起点和结束这个时间段内,运动员不可能发出任何进攻和 反击动作,因此针对性地选择动作迎着对方的小动作进攻容易成 功。问题的关键是小动作从出现到结束停留的时间非常短,运动 员的反应慢一点机会就会转瞬即逝。运动员要想抓住这些时机。 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动作的条件反 射能力,只有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小动打迎击,是指对方运动员的小动作出现时,不要受对方 小动作的影响和牵制,即刻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相应动作进攻。迎 击的核心表现在“迎”字上,“迎”的意思是彼动己也动,彼动时迎 着对方的动发出招法。“迎”字强调的是在对方小动作的起点到 结束这个阶段内,进攻动作一定要抵达对方被攻击的部位,因为 对方的小动作一旦结束就能发出防守或反击动作,只有抢在对方 小动作结束之前迎击,才能够击中对方而又不被对方反击。
运动员的水平越高,则动作越精细,出现容易察觉的动作破 绽越少,所以带给对方进攻得分的机会越少。然而,高水平运动 员不可能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步法移动,或者转移对方、调动对 方的部分动作姿势状态,小动是运动员一定要进行的活动规律。 倘若运动员必须.出现此类情况,则需要将小动当成主动进攻的时 机,拓展进攻时机的范围是提高运动员技能纵深发展的一个关键 方面。
(三)大动打反击
大动打反击是指对方发出具有攻击作用的技法动作以后,针 对各种拳法和腿法进行反击。由于拳法和腿法这一类动作肢体 结构的变化幅度大,身体各部位结构位置变化的反差大,发出动 作后的运行路线长,回收的时间也长,因此称其为“大动”。任何 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表面上看大动是攻击性动作,但是由于攻 击性动作运行轨迹长,空间持续的时间长,暴露了容易被对方反 击的弱点。大动是主动进攻争取得分必须采用的手段,如果不能 击中对方就会留给对方反击的机会,利、弊、得、失共同存在于进 攻和反击之中。
通常来说,运动员主动进攻的水平与能力越低,或者对方运 动员水平越高,则成功运用拳法与腿法主动进攻的概率越低。如 果运动员主动进攻动作没有成功,则必然会降低对方反击的难 度。因此,比赛场上能够看到运动员三种表现:第一,运动员盲目 地乱打乱拼,这往往反映于初级运动员身上;第二,运动员都消极 等待,盼望对方出现有漏洞的主动进攻动作,随后展开反击,这往 往反映于中级运动员身上;第三,先出手时可以击中对方,后出手 时可以反击对方,采用技法出现落空的可能性比较小,这往往反 映于高级运动员身上。
用运动员使用技法的对策来衡量,大动打反击比较容易完 成,是初级运动员的表现;小动打迎击次之,是中级运动员的表 现;内动打抢攻最难做到,是高级运动员的表现。技法运用从低 级到高级的不同表现形式,标志着运动员技能水平的不断飞跃, 这种飞跃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训 练磨炼才有可能实现。运动员的智能、技能、体能、心能水平,如 果达不到主动进攻和防守反击都能成功的要求,就永远不可能进 入到高级阶段。
在运动员运用技法时,往往会采用内动打抢攻、小动打迎击、 大动打反击这三种对策,同时结合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实施。然 而,站在使用的先进性与训练难易程度的立场来分析,掌握先进 打法的难度往往比较高,同时最先进的内动打抢攻打法往往掌握 难度比较高,小动打迎击次之,大动打反击最容易。具体来说,内 动打抢攻和小动打迎击都是主动进攻的打法,而大动打反击则是 防守反击的打法。运动员要想提升自身的武术散打运动水平,必 须在内动打抢攻、小动打迎击两方面找到突破口。
散打运动训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其有 自身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散打教练员与运动员应对其运动训练规 律有深刻认识与理解,严格遵循规律来组织与参与训练活动,并 在组织与参与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做好监控工作,制 订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使训练活动有序进行,提高训练效率,从 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本章主要就散打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方 法、训练过程控制及训练计划制订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散 打训练理论系统的构建与散打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
浏览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