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邢台对于全国武术具有重要的影响。太极拳由单 一的流派迅速繁衍成为陈、杨、武、吴、孙等不同的体系。武式太极拳 和杨式太极拳起源于与邢台百里之隔的永年,又都是从永年直接传 到了邢台,并从邢台走向了全国。董文科南京打擂之后,这两个拳种 迅速传遍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并因为后来董氏后人的远赴美国, 使得太极拳走向了世界。同时,各个拳种的交流和融合在这一时期 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传统门派虽依然客观存在,但是不同门派和拳 种之间的相互借鉴、学习和吸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涌现出了王彭 年、刘赢州、李圣端、李宝玉、刘东汉、董文科、王其和、石逢春、崔毅 士、葛福来、葛顺成、张正学、曹珂、王湘林等一大批集众家之长的武 术大家。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邢台的许多武术名家走出家乡,担负起了向 全国乃至世界传播中华武术的历史责任。崔毅士到了北京,后又与 董文科随杨澄甫到了江南,清河顾印珂、霍梦魁到了东北,申文魁到 了西北,刘东汉、张钦霖到了山西。这些人走出家乡以后,不仅传拳 授艺,展示邢襄大地的武术底蕴,还为维护民族尊严做出了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敌占区的邢台民间武术受到一定冲 击。许多武术名家不再公开授拳,更不愿与日本人交流。由于战争 的原因,有的武师不得不远走他乡。申文魁到了西安。随后,刘玉祥 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抓夫,经河南郑州也到了西安。陈固安在打败日 本宪兵后逃到了河南。
尽管许多拳师不再公开授拳,邢台的武术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 过。邢台武术界对日军的统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顽强抵抗。1938 年,寇长青两次技打日本人;1943年,陈固安将日军特务连长丘山打 昏于擂台之上;40年代初,王万庆以店铺作保,营救了数名八路军侦 察员。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邢台武林人士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拳拳爱 国之心。
邢台抗日根据地的武术,更是如火如荼° 1938年初,宋任穷、陈 再道、杨秀峰等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派遣,率八路军十一团、二十 一团和二十五团等部,深入冀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邢台 地区各县组织了“抗日联庄会”、“抗日大刀会”、“抗日红枪会”等武术 团体。习武的拳民侠肝义胆,不畏强敌,白天练习刀枪剑棍,晚上村 自为战,配合八路军,把日伪军打得闻风丧胆。同年,巨鹿县举行抗 日救国武术运动会。是年冬天,广宗县的乔金光组织农民习武练兵, 次年组织暴动,转战广宗各地,不断打击日本侵略者,一年多内,攻克 日伪据点20余处,歼敌百余,名声大振。
1939年,中共冀南特委在广宗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组建抗日武装 问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县迅速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抗口县 大队”等抗日武装。许多爱国志士或走向抗日前线,或活跃在敌后战 场上。后来,南和县的苏本固、白公素,临城县的杨绍义,清河县的刘 铁之、宁起立,平乡县的王东初,巨鹿县的王森等1800名优秀儿女被 誉为战斗英模,有的为抗战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当时,巨鹿的王森、 张志平、张志红、刘凤鸣、夏孟林、李英才、夏守仁在邢台地区颇有名 气。王森少时酷爱武术,先后师从太极名家吴鉴泉和集形意、八卦和 太极拳于一身的孙禄堂。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加入抗日队伍,担任武 术教官,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勇猛顽强、披肝沥胆的武术人才;张忐 平自幼从父亲张万盛习武,演练大洪拳,得其真传,武技过人。抗战 之初,他参加陈再道的东进纵队,受命教授武技,培养了部队的白刃 格斗和攻坚能力。在攻打小李庄的战斗中,他手提单刀,捷足先登. 直至壮烈牺牲;张志红是张万盛的侄子,自幼随张万盛习武,早年参 加张学良部,担任军中武术教官,曾以军中设擂夺魁而闻名。在黑虎 山战斗中,他赤膊上阵,刀劈日寇数十人,缴获机枪4挺。国共分裂 后,他毅然反正,投奔八路军,他们率领的尖刀排,个个英勇善战,武 艺过人,身经白刃格斗上百次,屡建奇功;夏孟林出身武术世家,武功 造诣非浅,参加八路军后,一直从事武术、射击和投弹训练,因其艺胆 非凡,曾被派到伪治安军刘化南部,做分化瓦解工作。他还曾孤身进 入南宫杨井村日伪炮楼瓦解敌军,一举带出12名日伪人员,被提升 为连长。他在转战冀南期间,日伪军对他畏惧如虎,闻风丧胆;夏守 仁出身武术之乡夏旧城,从小师从夏振清习练洪拳,得其真传。1938 年参加抗日新四旅,任武术教官,培养出大批军中武术高手,获贺龙 颁发的“抗战楷模”奖状。
巨鹿县何寨李殿邦在抗战期间组织本村弟子成立“连乡会”,带 领乡亲们以武抗日。中共冀南军区政委杨秀峰领导的冀西大队就是 以梅花拳弟子为主组成的。队长丁卜五,平乡县丁周天人;张老焕, 平乡县马康人,他们都是梅花拳的著名拳师。冀西大队活跃在太行 山一带,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战斗。所有这一切,都是邢台武术界人士 保家爱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匕.
与此同时,日伪盘踞的地域以及日本人操纵下的伪顺德公署,也 举行过一些武术竞技活动。1940年,在日本道尹的主持下,伪顺德公 署举行了一次全区性的武术表演大会,八个县的武术代表队,共计 120人参赛。经过两天的比赛,广宗城南街、巨鹿夏旧城、南和贾郭村 武术代表队均因技艺精良,获得锦旗一面。 1941年,也是在日本道尹 的主持下,举行了伪顺德公署武术大赛,共有17个代表队参赛,每队 15名队员,开幕式相当隆重,邢台县出动200名小学生表演了武术 操,而且不断变化图案。经过三天的角逐,广宗、隆平武术代表队分 获冠亚军,乔振标、曹振国、马文勤、刘庆云等44名武林高手获印有 “武运长久”字样的羊肚白毛巾2块。
1945年9月25日,邢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的第一个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邢台的武术事业从此也翻开了 新的一页,武术成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武林弟子纷纷从军,为解放全中国,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每 逢年节和各种庆典,武术表演都是乡谊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建国以后,许多拳师开始公开授拳,既以传统的方式接纳弟子, 也以办班等方式进行普及。从1952年开始,邢台地区和各县不断举 行各种武术比赛,地区和各县也经常组队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级各类 武术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53年,巨鹿县何寨乡两次在沙井 村召开武术观摩比赛,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有何寨东西两个班、大马坊 班、柳茂班、南河口班、冯寨班、刘卢庄班的200人,共进行了传统拳 术套路、器械等20多个项目的比赛。同年10月举行的第二次比赛 有20多个队参加,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比赛项目和技术水平都超 过了前一次。到1956年,巨鹿县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村庄开展武术活 动,参加人数达八万之众,建立武术运动队50多个。从20世纪50年 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在广袤的农村,老拳师们纷纷利用晚上和农 闲时间办班授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以巨鹿县为例,该县 苏营村陈茂仁、东冯寨王寿恒教授清拳;东、西旧城刘存栋、刘伯尹、 杜福怀,团城栾德亮、郝孟群,何寨李振铎,堤村集杨延山,孔家寨卢 孟金,南花窝郑西军,西下町张振孔,徐东方教授少林拳;南孟村 姚巧娥(女)、柳林阎天祥教授洪拳;郭庄郭文英、苗庄苗廷波教 授梅花拳;夏旧城李英才、夏广修、夏全勋教授洪拳和王其和式太 极拳;大马坊傅道山、大韩寨孟三锁教授太祖拳;城关西街姚悦卿 教授形意拳。这些老拳师各个授徒都在百人以上。1959年,巨鹿县 夏旧城夏巨勋、夏保江在邯郸专区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 二名,并由此代表邯郸专区参加河北省武术比赛,夏保江获个人全 能第一名。
浏览6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