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的武术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军事武备之武 术,二是作为强身、自卫的技击、强力之武术。
一、军事武备之武术 .
.所谓军事武备之武术,只是与后世拳种武术相对而言。从事这 项武术的人,在历史记载中,大多记其军功、所获封赏和官职,而很少 能查到其与某个拳种的关系。据清乾隆《顺德府志》载:汉“任侯张越 '以骑都尉从击燕代功封,坐匿死罪免';平乡侯谢安‘顺帝末,群盗 起,安率众斩巨盗,除凤。功候三千户巨鹿公裴秀’以从讨诸葛诞 功封鲁阳侯,武帝即位进爵巨鹿郡公元魏,“巨鹿公长孙嵩’以军 功封,后进爵北平王,子敦嗣北齐“瘦陶(平乡县)伯叱列平’以军 功封,子孝冲嗣‘;广宗县伯尉迟纲’从文帝征伐,以军功封晋, “广宗县公李崇'以文贤功,封回乐县公,武帝平齐,引参谋议,改封广 宗县公仕隋,位上柱国,与突厥战死于阵。子敏嗣,后封经城县公,为 文帝诛明,“南和侯方瑛'景泰五年以征贵州封伯,天顺元年,以 平蛮功进封。卒,谥忠襄,后袭伯’;平乡伯陈怀'正统九年以军功封, 十四年战没,追封侯,谥忠毅。后袭伯频’。
另据民国18年(1929年)傅振伦等主修的《新河县志》记载:元,“孔元,字彦亨,少奇伟,胆力过人,年十七应募为兵隶,史丞相佐帅府 闻元才,武特,取置麾下,从征焦湖,围寿春,先登,拔其西堡。及征安 丰,力战却敌。历攻类泗州五堂山寨西堡,得俘其众。旋又扈驾北 征,进领御前禁卒。至元十一年,大举伐宋,从征江南,为前锋,所向 克捷,进武义将军。北讨叛王失理木等,分军扼其要害,众遂溃,获其 辎重牛马无算,帝大悦,加宣武将军右卫亲军总管。年六十三以积劳 卒。子成祖袭,延佑六年卒。子阿海袭。元性孝义,治戒严整。起自 布衣,至口帅,未尝有矜遂之色。以是贤之”。明,“张可实,字成吾, 白神首村人。正德六年,流寇刘六等率众攻村。可实纠集乡人勇敢 者登褒防守,投砖石乱击之。贼不能近村,赖以安邑。侯上其事,赐 千总”。清,“张景杓,康熙五年武举也。崇祯时守城死难拔贡生芳 声,其父也。康熙十四年,土寇刘可达之乱,杓协同官兵,擒贼有功, 忠勇不愧其父。
由此不难看出,邢台历代的武将官吏中,大多以武功超群而得到 重用,又因后来的军功卓著受到封赏,邢台历代都有杰出的武将功 勋。邢台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安定付出了伟大的努力。
就军事武备而言,邢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军事机 构和兵力设置。据清乾隆本《顺德府志•志武备》记载:“即如顺德西 山一带多险隘,先朝每于秋冬时移兵备道驻节于此,迄今承平日久, 民生不见兵革之事,西岭蹶为周道,而一切优恤行伍如红白诸费弥加 优渥,训I习操练诸制日益以详,其所以绸缪之者至矣”。由于古代特 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征战进剿手段只能是以人的技击、强力本领, 所以军队的武术训练是培养其战术技能的主要内容。当时顺德府的 警备机构主要是顺德营,“营向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分 兵驻防,隶大名协标。雍正十年,改守备为都司,十三年改为游击,增 设中军千总一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马步战守兵共五百 十二名。”各县汛分防千总“马战兵、步战兵多则数十近百,少则三五 名”。
邢台的历代军事武术体系,首先体现在辖区内历朝历代所涌现
出的从乡土走向全国的军旅人物,其次体现在其本地兵备机构的设 置,第三是在其兵备机构中所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这三个方面, 构成了邢台军事武术的基本体系。
二、作为强身、自卫的技击、强力之武术
新中国建立以前,还没有人对全国的武术门类进行过专门的统 计。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进行过武术资料的挖整工作,但至今还尚 未看到中国武术门类总数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年来邢台武术界、史 学界在邢台武术史料研究中的调查统计,邢台武术大致包括:
;入学类:
太极拳: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架、王其和式 梅花拳:大架(提腿)和小架(落地)。
八卦掌:尹派和刘派
. 形意拳:李洛能、郭云深的河北派
洪拳:大洪拳和小洪拳
红拳、查拳、滑拳、华拳、炮拳、醉拳、猴拳、蛇行拳、蛇行掌、太乙 拳、太真拳、三皇炮锤、周拳、大成拳、曦阳掌、青拳、通臂拳、佛汉锤、 武祖谜疑拳、随手、戚家拳、潭腿、戳脚:三郎拳、达摩拳、九宫拳、六合 拳、燕青拳、拦手拳、劈挂拳、秘宗拳、螳螂拳、地躺拳、熊鸯拳、金刚力 功、木兰拳、散打、摔跤、跆拳道 —I
2、器械类匕―
单双刀、单双剑、钩、单双匕首、峨嵋刺、符鸯钥、拐、鞭、流星锤、 藤牌、邹祖拐、拍扒木、风火轮、判官笔、护车拦、油瓶枪、阴阳棒、梅花 枪、武棒、一铸三枪、牛角拐、大梢子、群母枪、五虎铸、文棒、提戟、落 子枪、量天尺、胡身披、春秋大刀以及各种大刀、各种长枪(矛)、各种 棍棒、铛、铲、戟、叉等等。
邢台的武术体系中,无论是哪个拳种或同一拳种的各门派分支, 都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在千百年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互相吸 收,互相借鉴,不断提高。人称“北方大侠”的刘赢州,其三皇炮锤独 成一体,其子刘东汉在继承刘赢州三皇炮锤的基础上,又得杨振远真 传,成为了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而师从刘赢州的曹珂,则成了刘 康州和刘东汉共有武艺的集大成者;许多太极拳的著名人物早年曾 学习梅花拳,后来成了太极拳名家,如刘玉祥等人;而出身于查拳世 家的陈固安,也与刘玉祥殊途同归,成了太极名人;王其和早年分别 拜师于郝为真和杨澄甫,融武式、杨式两家太极拳之长,创立了“王其 和式太极拳”。由此可见,发展到今天的邢台武术,虽然门派仍然客 观地存在,但是,各门派所传授的已不是某个拳种的单一内容了。近 年来,武术社团和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加之为迎合各种赛事的 需要,更使各武术门类出现了相互交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武术的传播,世代以口传身授为主,无论哪个拳种,从雏形到成 熟,都是先有练法和使用技巧,后进行理论总结。由于其不仅具有外 在形式的严密体系,更有其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精妙内涵,使得习武 者单靠教材式的理论,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必须在师傅的精心培 养下,凭借勤奋和悟性修炼之。
中华武术源源流长,但是以拳类和器械为主体的具体武术门类 孰先孰后,则很难有一个定论。太极、八卦的理论基础是伏羲《八 卦》、文王《易经》和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而这两个拳种的出现最早 也只能追朔到唐代;号称具有前百代和后百代渊源的梅花拳,其前百 代也只能以神话传说为据,而真正有据可查的历史,只能从明代张山 算起。其他拳种也大致如此。且无论哪一个拳种的起源,到目前为 止,也只能考证其大概时期,而无法定论其具体的创始年份。
虽然中华武术大系中各个门类的先后难以确定,但作为中华武 术重要组成部分的邢台武术,还是可以从时间线索上理出一个基本 脉络的。
早在远古的渔猎时代,原始的小长梁部落便逐步停止了在树林 中的巢穴生活,开始在邢地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在长 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出许多生产工具。如石球、石谯、 网罟等。百泉出土的大量石球、石斧就是小长梁部落在旧石器时代 狩猎使用的工具。所以,当人们渔猎和采食时,奔跑、跳跃、攀登、投 掷和射箭等就成为主要手段和技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 老人和孩子不劳动也能分到食物。在这种条件下,成人才有可能向 儿童传授各种生产和生活技能,当人们以追逐、跳跃、攀登、投射和游 水等活动作为传授内容,或以游戏的形式从事这项活动时,应该说就 是邢地武术的发源地。
夏朝时的邢地桑麻并茂,农畜丰饶。公元前16世纪,商汤祖乙 从今河南淇县迁都于邢,于是邢便成了商祖乙的都城。此前的狩猎 活动,已经开始转化为统治者用以练兵习武的“田猎活动”。后羿夺 取相位之后,为提高臣民的防卫能力,把捕捉来的珍贵动物作为上天 的祭品。在其统治的8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田猎中度过的。 此外,由于当时邢地危害农田作物的动物甚多,人们通常在农忙过 后,携弓出猎,杀死有害的动物,以改善耕作环境。
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相结合,此时的舞蹈中也融入了武术技击特 有的军事技能色彩。当时的舞蹈大都使用了乐器,并把军事器械作 为道具,有时进行粉饰化装,可见其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此时的射箭活动开始勃兴,夏、商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射重御”的 记载。西周时期,对武艺极为重视。《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 天子乃命将。讲武、习射御、角抵”。对于百姓习武也有明确要求,即 “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国语•周语上》)。可见,商、周时期的射箭活 动是和军事或田猎紧密相连的,但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中或田猎,而是 在宫廷、学校和民间广为流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诸侯国大都崇尚武艺和武功。邢地 春秋属魏,战国归赵。当时已经拥有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军队。在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的战争环境中,邢地出现了许多倡导军事武术
的人物。如李辉为鼓励民众练习射箭,颁布了《习箭令》,规定“人之 有狐疑之话者,令之箭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皆疾席 射,日夜不休”。
除射箭外,与军事武艺相关联的还有从徒手格斗发展起来的拳 斗,进退开合、形神相应的剑术,以举起重物训练武勇力量的角力、举 鼎和相扑,以练兵习武为手段的田猎,训练机动作战本领的赛马,培 养士兵跑、跳、投技能的奔走、跳高、投石和超距,为练身体和水上技 能的游水,培养舟战技能的钩强(施钩),以弹射弓箭和骑射为内容的 射箭等。
春秋战国时期,邢地继承了西周的“六艺”教育。射、御两项不仅 要掌握技能,而且非常重视礼仪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这一时期与教 育礼仪相关的武术活动同军中射箭没有区别,只是以礼仪为重的射, 作为一项习武科目,设于学校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御工 源于礼射,常在宾宴中举行,后来形成了民间的投壶游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邢地设信都县,属巨鹿郡管 辖。秦始皇曾三次来信都巡视,观赏民间和军中的武艺表演。公元 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路经广宗平台沙丘 宫,适逢一年一度的军民摔跤节,于是观赏表演,奖励军功,大大激发 了广大军民习武的热情。今沙河市西山的插旗墙是当年秦军的演武 场,秦将蒙恬率部抵御匈奴,曾在这里练兵多时。秦始皇先后两次亲 临训赏,观看将士的马术、射箭、摔跤和投石表演,对将士鼓舞很大。
秦朝末年,巨鹿郡是农民起义抗秦的重要战场。项羽起兵反秦, 在巨鹿存有大量兵马。他抗秦救赵时,在巨鹿同秦军征战许久~公 元前207年,信都县君武臣视秦室衰微,即自立为赵王,立左右陈余 为将,张耳为相,招卒训马,伺机灭秦。公元前206年,秦王朝令部将 章邯击赵,大破之。赵王率众数万,退守巨鹿郡城,遂为章邯所围。 后项羽引兵救赵。士卒不惜安危,拉弓如牛,角斗如虎,大败秦军,解 赵之围。是年,项羽废赵王,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取赵国襄子之 名,更名襄国。由此可见,项羽军的马术、武功不亚于秦军,甚至高于
秦军。射箭、角斗、马上武功在起义军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推翻秦王 朝的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浏览6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