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汉武帝时期,邢地襄国进入了中兴时代,文学艺术受到推崇, 儒士学者受到庇护。由于许多学者的宣扬,人们之间的等级观念被 过分强调,形成了土、农、工、商四个等级。士兵是没有等级的,属于 “末等公民”。人们的唯一志向是习文成儒。武艺高强的男子必然会 被拉去当兵,成为“末等公民”。在对身体锻炼如此曲解的情况下,邢 地襄国的武术冷落到了极点。

这一将武术冷落的阶段,时间并不长。邢地襄国随之进入了一 个军事骚乱时期。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和卫青北击匈奴,在广宗、平 乡存有大量兵马;光武帝刘秀与王莽大战,在柏人(今隆尧县)、南乡 (今南和县)一带相持很久,巨鹿观寨人耿纯率其家将,号称耿家军, 投奔刘秀,平铜马,击赤眉,随刘秀征战多年,刘秀称帝后,封耿纯为 阳平侯,领地一方"东汉末年,巨鹿东孟庄人张角、张宝、张梁兄弟发 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他们据州郡、烧官府、惩豪 强、夺土地,指出“天下失道”,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政治口 号,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先后打败了卢植、堇卓、皇甫嵩带 领的东汉军队,不但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还造就了一批 军事人才,使邢地的军事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张角本人的剑术、 张宝的刀术、张梁的枪术都著称于世;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带领精兵 五千追击袁绍,在内丘、龙冈(今邢台县)一带征战多时,先后烧毁袁 军全部粮草,致使袁军一蹶不振;公元312年,石勒入主襄国,随后, 率五千强兵,在广宗一带追剿刘元海。公元319年,石勒建都襄国, 定国号为后赵,统治了淮河以北至辽西的大半个中国;后来,后赵大 将刘显率众讨伐常山太守苏玄,苏玄告难于后秦大将冉闽,冉闽率众 八千救之,击败刘显。

隋朝末年,邢地襄国既是刘黑阔等18反王混战的军事要地,又 是窦建德领导的反隋义军征战的重要疆场。巨鹿铜马镇人魏征带领 家小和同志者参加了李密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后归顺李世民,东荡西

杀,平定天下,唐王朝建立后,魏征被册封为郑国公。当时的军事武 术因之大进。

纵观西汉末年至隋朝的500余年历史,邢地襄国一直是持续发 生政治动乱和战乱纷争的主要区域。长期的动乱使军队的重要性更 加突出,武艺、摔跤、射箭、马术、抛石和举石锁等军事武术成为军队 的主要训练内容。就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庭院游戏,如踢桩子、抬黄 杠、捉迷藏、撞拐、黑黄打抬、攻山头、骑马战、跑马城、三国争兵等都 带[二了浓厚的军事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军事纷争和民众参军参 战的动人场面。

秦汉以来,邢地襄国的武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攻防 格斗技能的提高,娱乐和健身雏形套路的出现。其武艺项目主要有 手搏、剑术和射箭。手搏由先秦时的拳斗沿进而来,后世的拳术就是 在这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书•艺文志》记有“手搏六篇”,说明手 搏在汉代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多种搏击手法的专门技能。《顺德府志・ 志艺文》中也有过徒手与短兵相接的“空手入白刃”的记载。汉代以 来,剑在战场上逐渐被长柄大刀所代替,但剑作为健身、竞技的武艺 项目却发展起来。当时,比剑之风颇盛。秦代以来,礼射衰微,战射 受到重视,西汉至三国时精于射法的人很多。巨鹿汉代著名“飞将 军”张禹,平时以射为戏,弦不虚发。广宗北魏大将潘永基八岁能骑 射,且左右驰射,能弓射6鸟。隋代推行府兵制以后,规定府兵能骑 而射者为越骑,其余为步兵、武骑、排赞手和步射。在这种“寓兵于 民”的政策之下,民间习箭成风。隋末大乱中,民间涌现出一批能骑 善射的勇武人物,后来成为名将。在今沙河市西部山区插旗埴扎营 下寨的尉迟敬德就是邢地精于骑射的突出代表。《顺德府志•杂事》 记载,尉迟敬德”时与毫帅游猎,置马鞭,木叶或悬针,射之无不中”。 可见尉迟敬德射法之精确。

唐、宋时期,是邢地经济向上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随着 社会秩序的稳定,阶级矛盾的缓和,州主、县令大都重视娱乐,关心体育。在邢州刺史陈君宾当政的12年间,每年至少举行两三次大规模

的出猎活动,在他当政的第10年的半年之内,就举行了多达6次的 田猎活动。从那时起,唐代的每一个州官都固定两年举行一次大规 模的田猎活动。每一个县令都有固定的田猎场。邢台县的龙门山、 沙河县的白龙山、南和县的戟河滩、广宗县的沙丘岗、唐山(尧山)县 的小毛山、内丘县的十八盘、任县的岭南岗,都是当时著名的田猎场。 到了宋代,由于州官县令都是卜足的文人学者,反对冒着风险在荒郊 骑马田猎,这项大规模的礼仪活动也就随之取消了。 .

唐初,摔跤在州县衙内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运动项目。正月十五 通常被认为是摔跤节。唐代邢地的大部分州官县令都喜欢摔跤。邢 台卫尉少卿李升期常在府衙内举行摔跤比赛,他观赏摔跤比赛常常 到深夜。由于官方对摔跤的重视,感染了民众的兴趣,涌现出许多 民间摔跤高手,。唐大顺年间,邢州刺史姜师度常在民间挑选摔跤好 手,组成“跤手营”,集中于角技场上,进行角技表演,甚至把跤 手拉进府衙、赏跤观技,.以度闲 暇。由此可见,此时的摔跤,已 经失去了真正的角斗搏击意义, 完全成为了一种官方娱乐。’

这一时期,军事游戏中的攻 山头、骑马城、跑马城、三国争兵, 举重项目的举石锁、举制石,射击 方面的弓筋、弹弓,健身方面的引 导术、五禽戏等也多有开展。

到宋朝中期,传统的摔跤、剑 术和拳术等已经在邢地民众中广 泛地普及开来。特别是拳术,弓I 起了邢地民众的浓厚兴趣。摔跤在民众中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社会活 动,每逢祭祀、节日和庙会,总要自发地组织摔跤表演。先后涌现出 隆尧的戴勉、内丘的凌华、广宗的邓哲、沙河的金光训等跤技名手。 剑术被作为民众生活的重要事物来看,有了非常惊人的发展,击剑的

方法趋于完备,专 ,门的训练手段经图片1

师傅之口传给那 些献身于剑术的 民众,涌现出许多 击剑能手。当时 的剑术已不局限 于男子,饱受推崇 的还有任县的孟 淑、南和的白兰 雯、平乡的方晋云 等几位女剑士。

宋朝后期,邢地的拳术已经基本形成。据习云太的《中国武术 史》记述,达摩于公元527年首创以“攻”见长的外家拳术,宋太祖扩 充了中国拳术的外家拳术体系,将外家拳发展成为“三十二式长拳” 和“大步拳”。北宋元丰二年(1079),觉运上人对外家拳进行了许多 改进,推衍出“七十二式长拳”。后来,他为 了传授拳术,便云游海内,在邢地顺德的毛 山寺、清凉寺、西明寺和青龙寺等寺观中公 开设坛授艺。许多贫寒子弟慕名而至,争 相习之,以强种自卫。觉运上人还为学拳 者规定了健康举止的章法,如起居规律、基 本食素、律酒节欲等。由此可见,拳术已经 引起了邢地民众的特殊兴趣。

就邢地的军中武艺被关心、被重视而 言,唐、宋可视为一个鼎盛时期。在唐代, 内丘的鹊山是邢州最大的练兵场,场内专梵 设供将士练习武术的“八卦阵”、“盘龙阵”。绘妞 邢州团练使牛存节经常亲临,观看将士们的阵中习武,闯阵争雄。每逢祭旗点将,便让将士们跨马操戈,拼杀 闯阵,点胜者为将。把最好的兵器赐予有功将士。由此可见,当时不 仅重视武术的训练,而且很重视武术的实战意义。由于冷兵器的格 斗是战争的主要手段,所以,军中武术仍是把拳术作为械斗的辅助。图片2

元至明、清,是武术在顺德府地区引进传播和稳步发展的时期。 金、元以来,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和藏族的剑术等传入顺德九县,引起 了广大民众的浓厚兴趣,出现了马闯刀山、箭射杨七、百步穿杨等专 门技艺。但是,元王朝为防止民众暴乱,却禁止人们习武。顺德府的 武术发生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武术不再与广大民众的兴趣相联 系,而通常由生活在山岳寺观中的武僧秘密传授。当时,有120多名 武僧迁居顺德府地区,在30多处寺观传拳授艺,许多贫寒子弟秘密 拜师,争相习之。其中师徒众多的寺观有广宗件只的建宝寺、南宫的 建福寺、西召的南昌寺、顺德府城内的天宁寺、沙河的安庆寺、南和的 白佛寺、平乡的冯马寺、巨鹿的隆巨寺、唐山(尧山)的千佛堂、内丘的 龙泉寺、任县的清凉寺等。

浏览5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