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城县令任 上,讲武、利器械、习弓马,采取六种方式治贼。并且自己也亲率家兵 剿贼,从而除去交城贼患。而我们从其作文方法中所作的譬喻看,赵 吉士也是一位精晓武艺之人,“及力量不济,即便虚掩一刀,抽身而 走,倒在无敌处,支手舞脚,抢刀弄剑,其有不大败者乎? ”
明代歙县沙溪武举人物在凌应秋所纂的《沙溪集略》卷三“庠 序”条中记载道:武庠生有凌汝奇、凌世斌、凌梦雷。在“武职”条中 记载了沙溪有五位凌氏人物因武获职。凌竞甫,因武授蓟辽守备;凌 云狮,万历年间武举人,授把总;凌霄,万历年间武举人,授把总;凌正
赵吉士《万青阁自订全集》卷一,四库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赵吉士《万青阁自订全集》卷六《万青阁文训》,四库存目丛书,齐鲁书 社年版.
斌为崇祯年间武举人;凌庆寿,因武授云南卫千户。由此可见,在明 代,歙县沙溪凌氏族人因武封职,是武举世家。
地域性武举人物多。前文已揭《橙阳散志》一个村就有武庠生 21人,可见参与武学学习的徽州士子之多。为进一步论证武举人物 数量上的特点,兹引证如下:
清代歙县人余华瑞所撰的《岩镇志草》对明清岩镇的武举人与武 进士进行了辑录。武举11人:王世守(隆庆丁卯科)、汪弘英(天启辛 酉)、余元韵(天启丁卯)、王庆云(顺治戊子)、吴谦(康熙癸卯)、曹志 宁(康熙戊午)、洪尧昭(康熙辛酉)、方鹤鸣(康熙甲子)、潘铃(康熙 甲子河南)、吴廷遍(康熙庚午)、吴正遂(康熙甲午);武进士 2人:闵 长宁(康熙壬戌)、曹志宁(康熙戊辰、甲戌两科中式)。
同样,晚清歙县人吴吉祜在《丰南志》卷五“武科”条中,条列了 清代丰南武举人与武进士,共计5人:吴攀桂(顺治十八年会试)、吴 瑞(康熙五年乡试、庚戌进士)、吴之骅(康熙八年乡试、庚戌进士,授 河标游击)、吴士瑶(康熙三十八年乡试)、吴之杞(乾隆三十六 年会试)。
明清徽州武举人物的武术技艺与武术谋略,主要体现在因武获 职的军事武术斗争过程中。为揭示明清徽州武举人物的武术技艺, 兹对部分武举人物作介绍:
汪之斌,明末婺源人,崇祯四年(1631)武进士,被授为南京兵部 中军守备,后任史可法标下游击。又因战功显著,升为水营参将。
洪一新,明末歙县人,崇祯十四年(1641)武状元,被授以军职,与 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交战,由守备升为副总兵。甲申后,归故里。
黄康,明末清初休宁龙湾人,崇祯十六年(1643)武状元,是明朝 最后一位武状元。其膂力非凡,能运二十四斤铁鞭。清兵犯徽境,其 与金声、江天一同时起义抗清,率众数千人固守徽州。每战必身为先 锋,与清兵十九战皆捷。其中在宁国水东一战中,黄康军队被围攻。 黄康举鞭奋击,铁鞭忽折,乃换新鞭,重二十四斤。黄康所乘马见敌 马即跪,黄麋怒举鞭杀马,于是徒步与清骑交战。将举鞭奋击,清将 以刀捍之,连击三鞭,清将捍之如前,黄康乃走。右手于腰袋中取出 搭箭一支,长数寸,为毛竹淬以桐油者,回身向清将射去,正中其左 目,趋上一鞭将其击杀。然终因清兵甚盛,寡不敌众,乃退走。后清 帅招之,不从,乃削发为僧,清封其为天下都纲僧郑之文,清初休宁人。少从贾于山东临清,顺治六年(1649)武进 士,官浙江宁绍台道中军守备,驻守台州。十四年,与郑成功交战,城 陷被执。
许廷佐,清歙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一 名,授陕西宁夏平罗营中军守备、明威将军。二十八年征喝尔丹,悬 军边外,督军未至而粮饷匮绝。廷佐不待上报,先行发赈,士卒赖以 存活者甚众。翌年,圣祖亲征,阅其骑射,惊曰:南人亦有此弓马耶! 询其经历,褒扬赐宴。从来武举之制,独习武艺而未能明文艺,廷佐 独教以科举之文,一时出门下者如吴开圻、吴进义父子,马会伯兄弟 等,后官至河南北镇标左营游击。
程机,清歙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武进士,官甘肃提标守备° 三十四年,喝尔丹在克鲁伦河源处屯兵,劫掠蒙古部落。清廷议出兵 讨伐。程机随厄鲁特及振威将军孙思克出平罗口为先锋,亲率众冒 矢石登山,砍杀数十人。大军以之毕登,以战功擢漕标副将。
黄堂,清歙县人,雍正八年(1730)武进士,授湖广绥宁、武冈守 备。曾随征绥宁苗民,又于除夕之夜,袭击武冈起事苗民。
江登云,清康熙、乾隆间歙县江村人。乾隆十三年( 1748)武进 士,被授为殿廷御前侍卫,后出任南漳游击,徙乾州,擢南安参将,升 袁州副将,三署南赣总兵官。他虽为武将,但是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搜 集,编纂的《橙阳散志》十五卷,为江村村志。其中卷二“武庠”一目, 记述了清代中期江村武术教育的发展情况,是研究明清徽州武术的
见《明季南略》卷四“黄康为僧”条。
重要史料。
曹作云,清末绩溪人。光绪五年( 1879)武举人,翌年会试夺魁。 体格魁梧,膂力过人,擅长骑射,精于剑法。会试夺魁后被授为蓝翎 侍卫,后又被授为两江总督督标左营守备,升署城守营都护,理左营 游击,加副将衔"诰授建威将军,钦赐御前侍卫。
在明清徽州武举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徽州武举人物体现出家族 性与地域性特征,有着较高的武术技艺和武术谋略,显示了武术才 华,是明清徽州武术人物中重要的群体。
第三节武林高手
由于明清徽州的尚武文化,以及徽州少林、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 展,更是由于徽州武举教育的发达,明清徽州武林人物技艺高,人数 多其中武林高手当是明清徽州武术人物中的代表性群体。根据史 料搜集情况,兹对明清徽州武林高手的事迹与活动情况进行研究与 剖析。
明清徽州武林人物在轻功、膂力等方面,有高超的绝技本领。明 歙县人汪宗孝好拳捷之戏,在《明语林》和《寄园寄所寄》中均有记 载:“(汪宗孝)好拳捷之戏,缘壁行如平地,跃而骑屋,瓦无声。已更 白檐下屹立,不加于色。偃二丈竹水上,驱童子过之,皆股栗。乃身 先往数十过,已复驱童子从之。跳丸飞剑之属,见之,赧然自废也。” 这里记载了汪宗孝既能缘壁而行、骑屋而行,也能风行水上的轻功本 领,这让会使其他绝技功夫者汗颜。
汪道昆《太函集》中记述武人许本善:"……仲即毂,字本善,生 而丰下,魁然丈夫,少以技击豪.即壮硕,益轻捷,挺一剑作盘旋舞,睨 者莫得其瑕,马上恒槊,绝尘而奔,挽五石石弓,无不中。……仲负不 羁,且格猛噬.尝被酒卧岭北,虎以食犬后至,枕其胫而觉之。起而 熟视曰:彼无技心,乘卧杀之不武。遂舍之去,人以为神。比入少年 场测比竹投壶,讴歌蹴鞠,无不中节……”这段传记内容,指出了许 本善擅长多种技艺:技击、剑术、弓术等。还指出其是位勇武之士,多 才多艺。从“杀之不武”看出其武德高尚。
吴子玉记述乡人叶伯子道:“余邑之豪于义而不受名,得叶伯子 行成乎身。……叶伯子名文嘉,字伯符,别号环竹,家世休宁水南里。 父廷芳公有德操,邑举乡射礼,公为客称邑三老。三老公晚年生伯 子,昵纵子学不问,稍长,有材力,会倭寇发征甲,里中少年多相聚,授 私剑。伯子从诸少年谈剑习韬铃之法。致群少而谋曰:倭侵歙,我邑 为邻恤,奈何弗豫讲?既浙寇犯境,至阳湖邑,丞督民兵百七十人往 御。伯子曰:众寡不敌,是以湖之壤为散地也,乃率邑子贾勇者三百 余人趋之,以为兵首,应者云翔而至,寇蜡,而伯子屏避口不言功 ……”叶伯子长于击剑,而且能够习武御敌,看家护院,并且做义事不 留名,武艺高超,武德高尚。
在张潮《虞初新志》中,明末清初杭州人徐士俊所撰的《汪十四 传》载:“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 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 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 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嘴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 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而白梃之 徒日益贫困,心伎之,而莫可谁何也。”这是徽人通过高超武艺,为商 人经商保驾护航的一个典型例子。
清初歙县人江起龙,力大无比,能单手举起重数百斤的石鼓。而 被称为江南八侠之一的甘凤池,清康熙、雍正时期歙县人,占籍江宁。 自幼时,就显示出力大无比,手能破壁,手握铅锡辄化为水。他以技 击出名,曾于外游中落入盗舟,被盗贼投入水中,待他上岸后,举起巨 石,将盗贼的船沉入水中。
清末程大猷,擅长南拳,武艺高强。能用长铁条击头顶,铁条弯, 头无损
浏览6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