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跨字功
一、练法
1.起势用三体式,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
2.上右脚,打右势虎托。
3.做右合肩。动作与裹字功动作练法2完全相同。
4.左掌自右肘下向上挑划至前上方,右手置于左臂肘弯处。同时,左脚向前迈进半步,脚尖向外撇,膝微向前弓,重心在左腿,后脚跟欠起。
5.左脚用力蹬地跃起,在空中换步,落地成马步桩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面向左。与跃起换步之同时,左掌向左上翻,左肘向左开劲;右掌向右下方用力塌出,严―掌心向右,高与胯齐,肘屈曲约为160。左右。眼向右看。此名“跨掌打"。
6.向右转身,右掌成仰掌向前托出,肘微微下垂,右掌置于左小腹前,掌心朝下,谓之探掌。左足同时提起,置于右足内侧,脚尖点地,成左虚右实的步法。
7.左脚上一大步,右脚跟进。同时,左掌自右掌下塌出,掌心向下;右手亦同时撤回到左肘内下方,掌心亦向下,成左势“滚手”。式成后姿势相同,唯左右相反。
8.进右足,打右式鹰捉;再进左足,打左式虎托。
9.打左合肩式。
10.打左跨掌,动作与本节练法4、5相同,唯左右相 反。
11.打左手探掌,再接打右式“滚手”,完全相同。
12.再打左式鹰捉。
如此一左一右,轮换练习,次数不限。
二、用法
跨字功在形意拳《九要论》中叫做“跨掌打”。动作如跨马,是言其形也,实则为托跨之势,下打之意也。
在实战中,乃是合肩束身而进,以一手自对方来手之外侧向上、向回拎劲,使对方劲使空而自己拔根,气往上涌。待其后脚跟欠起之时,我则跃起换步,奋力一击而出之。若万——击不中,对方乘虚而入,我则将进击之手的小臂外旋、前伸,变为探掌,以接对方来手,而复以滚手击之。
第五节挑字功
一、练法
1.起式用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上右足,置于左足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 “怀抱阴阳”,成左合肩之势。
3.右足迈进一大步,左足跟步。右手同时向右上方挑划,掌心向左,拇指向上,高不过眉;左手置于左胯旁,向下按劲。眼看右手。此为右挑势。
4.左脚后退半步,右脚亦跟着稍稍后撤成前二后八的小子午步。同时,右手拉回置于右小腹侧,左手掌平直打出去(也可挑出去) 。
5.再进右足,挑右掌。
6.双手下落,向回抓,握拳, 置于小腹两侧。
7.右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 约45。再进左足,打左式鹰啄。
8.右足进半步,左脚跟进,置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怀抱阴阳”,成右合肩之势。
9.再重复本节练法3〜8的动作,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轮换练习,循环不已,次数不限。
二、用法
挑者,挑开对方进攻之手而乘机击之之谓也,唯于对方来手较高时用之拳经所谓“上挑、下砸、中裹横” 者是也。实战中,当对方比我个子高大,来手也较高时,我可用两手连续单挑,而后钻进去攻击其胸、胁或更下一些的部位。这种打法,头要敢于前进才行。形意拳《九要论》中云:“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唯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挑开对方的手后,若头不敢率先而进,则终不能胜。若对方个子矮小,来手又在我心窝以下时,我可用“怀抱阴阳”合肩之势,前手从彼来臂上向下穿,夹住他的胳膊而挑打之。若对方桩功较深,挑之不动,则可继之出后手,击之以单撞掌或崩拳,甚至可连挑、连打,重复两三次,对方必被击退。
第六节顶字功
一、练法
1.起势用三体式,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
2.进左脚,右脚跟步。出右拳,打出半步崩拳右势。
3.双手交叉自胸前向上封到额前,即向左右分开,各经左右划一"圆圈,仍回到胸前,双手再一齐向前托出。同时,进左脚,右脚跟步。
4.双肘下垂,小臂屈回,内旋,自胸前翻下,两手握拳交叉于腹前,拳心朝下。同时,右足进至左足内侧踏实,左足变虚。
5.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右脚稍稍跟进。同时,两拳一齐向前顶出;亦可单用右拳顶出,左手抚于右腕上。
6.进右足,肘下垂,小臂外旋至两拳心朝上,再一齐向前顶出。注意,上右足与双拳前顶要同时动作,同起同落。所谓“手脚齐到方为真”者是也。
7.再重复本节练法4、5的动作,唯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轮换练习,次数不限。
二、用法
顶之力在头,故练本功及用本功时,必须顶头、竖项、垂肩、塌腰、蹬后腿。
此势为进攻之势,当打开对方门户之后,脚踏中门而入,进行连击时用之。旋臂、翻拳,旋而出,旋而入,如螺杆之进螺母然,既有裹缠的横劲,又有前顶的直劲。足下进步与半步交替使用,两拳则顶下、顶上,势如连珠,必使对方一退再退,换不过劲来。
此功的派生招法则为单顶(又名攒子锤)。足下只用半步,进退与半步崩拳相同;手上则只一个拳头顶,另一拳护肘护肋,也是一步一顶。顶上时如打钻拳,顶下时如打崩拳,亦是势如连珠,令人难防也。
第七节云、拎合演
一、练法
1.起势用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脚在后。
2.右脚向右前方进一步,左脚跟进,置于右脚内侧。同时,右手自腹前向左、向上划弧至额前上方,掌心向前上方;左手亦同时向左、向下划弧,置于小腹前,掌心向上。眼向左看此式谓之“右云
3.左足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足随之,置于左足内侧。同时,左手自腹前向右、向上划弧至额前上方,掌心向前上方;右手亦同时向右、向下划弧,置于小腹前,掌心向上。眼向右看。此之谓“左云”
4.右脚向前上一步。同时,两手猛向右采,左手在前,手心朝上,右手在后,掌心朝下;腰向右拧,眼向前看。此式谓之“右拎”,有拗步拧身,以横破直之妙。
5.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做 “左云”;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做 “右云”。动作与本节练法2、3完全相同
6.急向前进左脚。双手猛向左采,右手在前,手心朝上;左 手在后,手心朝下。眼看前方 。此之谓“左拎”。
7.再上步,做右云、左云、右拎;右云、左拎如此左右轮换,云、拎交替着练习,次数不限。
二、用法
云者,言身如云出回转之形,掌如行云流水之飘忽变幻。拎者,受也,言顺敌之来势而拎取之也。是故拎字功又名“捋手”。
实战中,云手之用,是用一个横向的立圈,以化解对方进攻之力,使来力找不到 应进攻的方向和着力点,然后我再伺机以直力击退之 。形意《内功经》有云:“日横劲,日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指的就 是这种用法。拎字之用是在对方来力上,顺其势再加一个力,同时我则转腰以避其锋。对方在受此同方向的外加力之后,将失去平衡而前倾,我则下边用腿下一个“拌子”(又名锁腿),对方必将摔出去,这就是拧身拗步的作用。俗云“顺手牵羊”者是也。若对方感觉灵,变化敏,而能不致前倾,及时撤回,则我用“拎字功”的后手便顺其后撤之势而伸臂转腰一击,亦甚为有利也。
八字功是八种基本招法,从其中又可生生不已,派生出许多打法,各人有自己的体会和妙用,不能——列举。许多武林前辈都认为形意拳讲的是“劲路”,而不是追求“招数”,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劲路”毕竟还是 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即招法,才能体现出来,没有运动形式的“劲路”是不存在的。八字功便是用以施展形意拳“劲路”的基本招法,若能认真练习,悉心揣摩,识得其中三昧,则不论对于增长功力抑或掌握实战技术,都是大有裨益的。
浏览3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