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人把体育的理念引进武术


20世纪初期,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刚刚发展起来,他们大多聚集在沿海 港口城市,较早接触了西方的理念,并有机会接受了新式教育。因此20世 纪初的中国商人,是具有先进理念的商人。从19世纪中期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期,“体育”还是一个非常前卫的词,以练习武术为主的精武体育会没有用武术会等词,而是选用了体育,这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拳师所能想得到的。据陈公哲所说,用体育一词是为了得到当局的认可,因为义和团运动中,习武之人给社会留下的拳匪的印象依然存在,武术 很多情况下被当作社会动乱的因素,而体育一词带有进步的意义,更容易被 当局所接受。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用武术以为国民体育,一则寓拳术于体育,一则移搏击于养生,武术前途方能伟大”③。将武术放在体育的范畴中,为武术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精武体育会是一个很纯粹的团体,大多数的会员都是工商界人士,他们 对政治、对技击的兴趣都不是很大,他们参加精武体育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健身,或者作为相互交流的手段,他们对武术的技击功能并不太感兴趣。

  1. 商人为武术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模式


精武体育会虽然是民间体育团体,但是它与传统武术团体的管理截然不 同。新兴的商人将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精武体育会中,为武术的管理转

① 细民.里巷琐谈[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6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2008 178.

②③ 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 28, 20.

型提供了条件。

相对于传统武术团体的管理松散,精武体育会的管理则是比较严格的。 虽然精武体育会的会员不限制职业、阶级以及贫富,但是对会员的要求很严格,“凡入会者必有介绍,介绍者自负责成,士农工商皆可入会。无阶级无 贫富。惟入会之先必经审查入会之后,尤多纠察,苟有不规则行为之见端者,立予除名”①。精武会的内部管理也很严格。“吾精武办事,纯以军法部勒,初时同人颇以为苦,今则同人咸知非此不足以习事,故无论以何人为总指挥,虽以中央精武之主任,无不绝对服从指挥命令者。”②在武术的教学组织方面,精武体育会采取了学校教育的班级制模式,使其成为一个公共教育性的武术教学团体。同时会员还自动组织了很多小团 体,以方便和刺激武术的学习。精武体育会组织的学习班有国术班、西洋拳 术班、太极拳研究团、太极长者班、搏击班、临池班等,每种班级都有明确的章程。在精武会内部的小团体有健儿团、励志团、纪安步团、惜阴团、精 武女子模范团等团体。班级制教学方便了更专一、更大范围的武术传播,而这些小团体主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起促进作用。

“精武体育会内部事务的办理采取分部法,设技击部、兵操部、文事部、 游艺部等,以正副会长董事总其成,以总务主任,书记,会计,纠察,庶 务,调查,稽查等职副之,各部设部长主任等职,打破了传统武术团体的家 族、宗派、地域、门户等的限制。由于组织系统分明,各部皆能蓬勃发展, 并向会外与广大社会、学校机构等联系,举凡社会救济、筹款运动、学府教 授精武拳术都积极参与,深入民间。”③精武体育会的组织者借用自己的商人身份以及影响力,传播武术,建立 分会,自上海精武会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汉口分会、广东分会、天津分会, 以及海外分会。一系列分会的成立使得精武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巨大的 网络,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世界范围内精武网络的形成只有当时

  • 陈铁生.精武主义〔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卷.北京:中国书店出 版社,2008

  • 陈公哲.上海精武毕业典礼记[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卷.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龚鹏程.武艺丛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24, 122, 123.


的商人才有足够的财力和影响力能够实现。精武体育会、各分会以及各团体都有明确的章程,严格的管理,相对较高的素质,以及很好的宣传,使得精武会表现出了强大的效率和组织能力。 “精武会在马来西亚这样不利的环境中发展,而竟发展得很好,另一个得力 的条件,是它的组织力。”①“精武五使下南洋,不过短短数十天,但就迅速 发展出各地的精武组织,更可以看出它的组织化能力是非常惊人的。”②虽然 精武会的负责人大多都是业余兼职,但是精武会在办事的原则上充分发扬了民主,办事效率很高。

  1. 商人把摄影术引进武术


20世纪初期,摄影在中国并不普遍,上海也仅有几家摄影馆,但是陈公哲却把摄影引入了精武会,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摄影团体——精武体育会摄学部。摄影不仅仅成为精武体育会的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摄影技术带来了武术传播的革命。精武体育会之所以能将摄影技术引进精武,与陈公哲的个人爱好有一定的关系。陈公哲是一个非常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小喜欢摄影,且对摄影非常有研究,曾编《测光捷径》一书行世,复发明返光镜装置近镜,经英美 摄学会试验,准予注册专利。中国武术长期在民间传播,并没有一定的规范,技术的传授往往因人而异,一个老师教出的徒弟一人一个样,这种情况说好听的是因人而异,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标准。这对武术大范围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西方 体育传入中国后,西方体育有严格的动作标准,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比起来 就显得非常不科学、不严谨。于是在陈公哲的带领与支持下,精武会在操场 上“搭盖光棚,摄制拳谱,鉴定姿势,分别层次”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 拳谱的撰写更加方便,学习起来也更加直观。精武会通过摄影技术保留下了 一系列拳谱,如《潭腿十二路》《五虎枪》《达摩剑》《工力拳》《合战》 等。武术能在民国风靡一时,与武术书籍的编撰有很大的关系,而武术书籍的编撰与摄影技术的引入是分不开的,而摄影技术引入武术则开始于精武

①② 龚鹏程.武艺丛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122, 123.

③ 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 30. 会。所以精武会的摄影技术对武术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摄影技术引入武术,不仅用来摄制拳谱,精武会还把会所的规划和历年 成绩、会中历史人物、拳术器械和拳术的会操、军队技击实施法,以及各种运动、文事、兵操游戏等摄成影画万余尺。精武会在海内外组建分会、招收会员,以及一些宣传活动中都会放映精武影画。这些自制的影画为精武会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小说家著述每于武术中,故作神奇之说,不特无以得武术之真相,且足以消灭学者向往之盛心,故以摄影术绘出种种之欺伪形状”①。摄影技术引入武术的宣传,对于粉碎武术中的歪理邪说,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武术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些影画使精武内容历历在目,让人们对武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精武会曾在上海的大剧院放映自 己摄制的影画,不仅吸引了当地的一些群众前来观看,而且还邀请外国领事前来观看,从而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引起国人体育之兴味。精武会是中国较早开始摄影的团体,精武会会员在进行摄影的教学与交流中,把摄影技术引入到武术的发展中,出版武术教材、摄制武术影片、制作武术幻灯,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使人们对武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五)精武会与女子武术活动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传统社会中,妇女几乎就是男人的附庸,对父母、对丈夫要绝对服从,她们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很少有自我表现或者参与社会的机会。伴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展开,中国妇女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体育参与是她们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方式,而精武体育会对女子参与武术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应该首先归功于外国教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上海、宁波、厦门、广州、福 州为通商口岸,外国的传教士开始在中国设教堂传教。

浏览4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