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传统 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中国商人很注重与同行之间的联系,很多远离故土的商人都建立了同乡会,以互相照顾。以乡缘或者以行业为基础的一系列组织为商人之间的团结提供了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精武体育会也正是一个源于体育的、商人之间加强联系的组织。正是这样一些商界名流的参与,使得精武会呈现出与其他社团不同的特质。

(三)商人的财力与精武会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武术界有两个著名的拳师,一个是霍元甲,另一个是 韩慕侠,这两位拳师有一个共同点一一都曾在外国拳师的挑衅面前,为中国武术挣了面子。霍元甲吓走了奥皮音,而韩慕侠则直接打败了康泰尔。按说,韩慕侠的影响力不该小于霍元甲,况且霍元甲在精武体育会成立后不久 就去世了,但是两者的影响力在今日看来却是天壤之别,原因在哪里呢?笔 者认为关键一点就是霍元甲后面有一批商人的支撑。霍元甲之所以能从天津被请到上海对抗奥皮音,说明他在当时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到了上海的 霍元甲也仅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拳师而已,其生计问题都不好解决。如果没 有陈公哲等一批商人从经济上支撑,霍元甲根本不可能成立精武体操学校。 霍元甲经营精武体操学校仅仅六个月左右就去世了,时间很短,影响也不大,后来真正有影响力的是陈公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育会。正是精武体育会努力宣传并打造霍元甲的形象,使霍元甲成为武术界的名人,成为精武体育会供奉的始祖,实际上精武体育会与霍元甲的精武体操学校,不管是管理还是成员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源就在于其组织者是以陈公哲为首的商人。正是他们将霍元甲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些商人正代表了那个时期中国刚刚走到历史舞台上的资产阶级。经济几乎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精武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巨大的经济支持。“精武经济内容,大抵皆恃少数人之义捐而集。”①在1910年精武 会成立的时候,全部费用由陈公哲与姚蟾伯负责。虽说这个时候所需要的费用并不是太多,但是这不太多的费用,也不是那些靠教拳为生的拳师可以轻易就负担得了的。精武会在最初的十年,支撑其运转的经费主要依靠几个人的个人财力,其中陈公哲的个人财力对精武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精武会最大的经济支撑。1917年到1923年是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这也正是精武体育会迅速发展的时期。1924年全球经济滑坡,中国新兴商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陈公哲的个人经济事业受挫,精武事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陈公哲在他 的《精武会五十年》中将精武会的衰落归咎于卢炜昌的管理不善,但是更深 刻的原因应该是中国商人在社会大背景下所受到的挫折与打击。很多参与精武会的商人的经济状况都受到了影响,并最终影响到精武事业。精武公园原

① 罗啸玻.精武粤传[M].广州:华兴印务局,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 15. 是霍守华答应资助的,但是霍守华却在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使得精武公园 的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并影响了整个精武会的经济。金宝精武会是1921年 由黄芳先生发起设立的,后因其个人事业受挫,无力撑持而停办。江西精武 会的经费原是胡勋单独负担,1923年胡勋在拜见蔡督理的时候,表示了自 己独担的困难以及场所的问题①。1924年以后,精武会的财政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精武会的发展 开始走下坡路。精武会内部人士也逐渐意识到单靠个人财政支撑精武并非长 久之计,罗啸嫩在《精武粤传》中提道:“凡经常费用大半皆取给于会费, 以此宏大之事业,但恃此无源之水以济之,究非恃久之道。”②“’沪会牺牲 不下数十万’,为之欢羡不已。既而默察会中之桢干人才,与夫经济力之所 自出。由是因欢慕而生疑虑,以后起者之盛极难继。不可不审也。”③为了 保证精武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精武会的经费问题。“对经济一项, 主张以实业为会中经济后盾,复申其说,以实业得社会群众之助力,而愈呈生活之气象,而即以其所获之剩余,划一部为社会之报酬,实义所应而,宜速设实业部,择实业中之稳固者,推举经验人员,次第举办,复定经理财政之法。”④很快精武会成立了实业部,专注精武实业的发展。“而凡财力之所 供给,与夫教员或主任之所储备,在在皆予吾会众以急切之需求,故于十一 年宣传至南洋。时已有组织实业,为活动会中经济之计划,及十二年,遂有中央印刷公司之组织。”⑤陈公哲与郭惟一合资将屈臣氏汽水厂顶下经营,将所得利润用于发展汉口、广州、香港精武及南洋旅行费用。通过实业发展精武,这是只有商人才能做得到的事情,如果发展顺利就可以保证精武会的经费来源,从而可以保证精武会的长远发展。大批新兴资产阶级的加入是精武会得以迅速发展并渗透到海外的一个重要方面。精武体育会如果没有陈公哲等人捐助,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如果后来不是因为各地商人的帮助,也不会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兴起,是


  • 江西精武近闻[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2008

  • 罗啸嫩.精武粤传[M].广州:华兴印务局,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


③④⑤ 罗啸嗷.精武粤传[M].广州:华兴印务局,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 14, 14, 3. 精武会发展的大背景,精武会的起伏正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命运的起伏。 这一切说明,商人的经济支撑是精武会发展的重要支持,是精武会得以发展 的重要因素。精武会最终伴随着商人经济的起伏而起伏。

(四)商人的理念与精武会的发展

  1. 政治中立


以商人为主体的精武体育会,对政治的兴趣不大,参与性不强。社会动 乱的时候,精武体育会宣布政治上中立,是权宜之计,是精武体育会在中国 各地派系林立的情况下,摆脱政治干扰,并在动乱中侥幸存在下来的法宝。 这样既可以吸引不同党派的人参加,壮大了精武体育会的队伍,又保证了精武体育会在武术研究上的纯洁性。精武体育会的政治中立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摇摆。作为商 人,他们要追求利益与安全。往往哪个派别对自己有益就不自觉地偏向哪个 派别。当然不同派别的人都想让精武体育会为自己所用,在民国社会的动荡 中,精武会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政治中立,不得不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广东精武会的表现最明显。广东精武体育会的发起人李福林是广惠镇守使。发起人兼理事魏邦平是广东警务处处长兼省警察厅厅长。发起人兼理事陈廉伯是商团团长,广东汇丰银行在华经理。简经纶(简琴石)是上海精武会董事, 粤东精武会发起人兼总干事,是商团副团长、省会议员、督军府参议。杨达三,广东精武会发起人兼总务员,福军军需长。陈恭受先生是广东精武会发 起人兼总务员,广东警务处秘书兼市政公所总稽核。他们大多是广东的军政 要人或者商界名人,这些人的参与使得广州精武会很难保持政治上的中立, 但是这些人的参与在那个时期却使得广州精武会的发展没有受到过多的阻 碍。所以也就有人说:“因此号称不谈政治的精武会,却原是暗暗地与政治结不解缘的。”①广东精武会从创立之后就被操纵在商团团长陈廉伯、政客 熊长卿、军人李福林手中,他们各树势力范围,互相争夺,破坏南北武师的关系。也有人说:“我精武说不谈政治为什么呢?因为是要有个步骤,循序

①陈铁生.我为什么要加入精武会[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北 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148.

而进。”①精武会政治上的中立,使其得以躲开官厅的注意。同时精武会为了得到 官厅的信任,聘请了当时商业的名人如袁恒之、聂云台、黄阁臣、霍守华等先后为会长,借此标榜,渐次获得官厅之信任②。而官厅与商人的关系很微妙,官厅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商人的赞助的,所以商业巨亨的参与无疑保证了精武会的顺利发展。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中几次谈到了精武会政治中 立的问题,在社会政治背景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政治中立确实对精武会的意义很大。

浏览8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