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梅花拳文化的形成

研究梅花拳的文化传承,就不能简单地将它只看作一个有独门绝技的武术拳种,而应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综合解读。文化的发展是以社会个体的能动性为前提的,而能动性又是以需求为基础的,同时需求又根据主动性、被动性,可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最终成为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而社会需求成为文化传承的外在动力。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二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态密不可分。因此,梅花拳文化 的发展和文化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又有着内在的发展逻辑与规律。

邢台梅花拳文化渊源的调查

邢台梅花拳具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一是发生于明末清初的时间段;二是以平乡、广宗、威县为中心的地域范围;三是有邹宏义所创立并广泛传播的梅花拳。自邹宏义定居顺德平邑后马庄设场收徒,传授技艺,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后马庄拜师学艺,邢台梅花拳自此大盛。梅花桩拳派的资源十分丰富, 经历代祖师的辛勤耕耘,梅花拳敏感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不同的层面,且每个层面都有着丰厚的资源可供开发,从而形成了 “梅拳”资源体系,即物质文化资源、 制度文化资源、内涵文化资源。2006年5月,邢台梅花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宗县、平乡县被誉为“梅花拳之乡”。

邢台市梅花拳文化传播发展特点的调查

从梅花拳的《根源经》可以发现,邹宏义创立传播梅花拳,除了通过“武场” 传授拳理、锻炼武功外,他还唯恐后人走向歧途,所以专门立下“文场”,要求弟子敛束身心,通过以德育人达到目的。正是由于梅花拳文场活动的存在和它的领导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发动并领导了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因而梅花桩武功,已经不仅是一个拳术,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梅 花桩拳派这种“文武齐全”的活动形式和流传特点,是其他任何拳派都没有的。正 是由于这个原因,梅花拳武功在世代流传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 “天下梅花拳是一家”的团结局面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体现。

对邢台市梅花拳开展地区的调查分析

邢台市县乡等地区梅花拳开展的不平衡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梅花拳文化 的起源和认识、重视程度不同,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但梅花拳在邢台地区的发展是最传统、最广泛、最具有开发潜质的。梅花拳在历史的沉淀下,在起源地广宗县、平乡县等通开展得最好。由此可见,历史文化对于梅花拳开展地区的影响.是邢台市梅花拳文化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与此同时,不难发现,邢台市梅花拳练习者开展梅花拳的运动受当地文化氛围、人们生活水平影响,所以开展地区出现不平衡状态。

对梅花拳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

邢台市作为梅花拳的起源地,在全国范围内梅花拳运动发展最好,梅花拳本身的物质文化资源、文武场资源、内涵文化资源都是有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大多 数练习者都是在随便跟别人后面练习的,没有受到专业的教导,进培训班可能资金投入比较大,很多练习者只是为了健身,不愿意花钱去学习正宗的梅花拳法,兴趣 之余会自己查书翻资料来学习。练习者是无规律、无组织、自愿参与的。由此可见, 梅花拳的练习不受地域、场地、服装、器材等影响,适合大众健身,全民参与。只是传播渠道太窄,不被大家熟知。我们可以更好的借助媒体、电视、网络、表演等 平台更好地传播。在新形势下探索梅花拳的发展模式,使这一淳厚的历史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构建以武校、武馆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构建梅花拳文化节、研讨会的发展模式;构建民俗节日弘扬梅花拳的发展模式;构建网络资源传播的发展模式; 构建参与散打王争霸赛、武林大会的发展模式;构建“梅花拳之旅”的发展模式; 构建全民健身融入的发展模式;构建走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发展模式。只有实事求是、 科学理性地开发利用梅花拳资源,才能体现它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为邢台可持续发 展做贡献。

对邢台市梅花拳发展条件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邢台市梅花拳开展地区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人们的文化程度、个人习惯及活动本身的特点是影响梅花拳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的教育。研究梅花拳关键不是起源,而是继承、发展和推广。梅花拳除了要借鉴成功拳 种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比如太极),同时还要吸收国外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比如跆拳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梅花拳的发展要以邢台起源地为基地,以文化为中心来发展,统一品牌,统一形象,这样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农村发展和高校发展的紧密结合(2012年第十七届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一 梅花赋);促进邢台地区农村发展与当地民俗结合,在农闲时节,各种节日庆典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只有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地荡涤其中的神玄与虚妄,才能显示出它的时代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邢台的可持续发展。对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的建设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其重要意义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的发展,争取使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统一认识,推进结构调整, 整合文化资源,丰富产品类型,树立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特色。第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人才机制,积极走民族化道路,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构建适应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运用营销策略,打造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 品牌,培育和发展邢台梅花拳文化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于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邢台,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邢台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的相继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工作的启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邢台市就组织开展了 “三套集成”文化志和戏曲志的编纂工作,保留了很多文献和口头资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以来,很多有志之士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邢台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更有众多的民间艺人,醉心于这些祖宗留给我们的民间艺术,几十年痴心不改,徜徉其间,固守 着这块净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子孙后代传承着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然 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邢台的文化生态也与整个社会一 样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7

 

 

浏览1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