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民健身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受到社会的广泛 关注与重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具有非常 显著的健身价值。因此,传统武术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和 途径。本章首先对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进行解析,接着 对传统武术健身价值及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传统武术健身 的指导与科学发展进行阐述,由此能够对传统武术健身有一个全 面且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人们参与到传统武术的健身活动中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全民健身战略与健康中国建设

一、全民健身战略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 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 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所实行的是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 年)。全民健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全民健身是实现 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 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 加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国家名片。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 质和健康水平,特意将本计划制定了出来。

(一)全民健身战略的总体要求

全民健身战略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指导思 想和发展目标,具体如下:全民健身战略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 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 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 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使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得到普遍的增强,参加体 育锻炼的人数要有显著的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 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 35亿,群众身体 素质稳步增强。要充分发挥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各 项功能,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 规模达到L 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 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 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 加明晰。

(二)全民健身战略的主要任务

具体来说,全民健身战略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 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 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 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积极的引导将体育健 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人人爱锻 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 风尚树立起来。在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中都贯彻体育健身,通过体育 赛事活动的举办.对运动项目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弘扬奥林匹克 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将区域特色文化 遗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 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 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根据相应的需求来有针对性和目的 性地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从 而使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大力发展健 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 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 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健身 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对适合不同 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进行积极的鼓励 和开发。将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出来,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 造便利条件,将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使业余体育竞赛体系更加完善。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 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 融合开展。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 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 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 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对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 健身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加以重视,由此来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 身活动健康发展。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将全民健身活力激发出来

以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加快推动体育 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 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 效化发展,使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都得 到有效提高。将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各级体育总会 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 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 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 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 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使架构清晰、类型 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得以 形成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为群众就近就使健身提供便利

在严格遵循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 基础上,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 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 体育场地面积达到L 8平方米,使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 件得到有效改善。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 馆,加强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 施建设,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 设及区域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从而 使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得以顺利实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 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 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 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 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 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 健身场地设施。将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 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改造建 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 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通过社会 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国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 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 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休闲健身 场地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 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 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5.将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发挥出来,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 的发展格局通过与“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 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全民健 身重大项目工程,充分发挥出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 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与 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 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 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不断提高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 比重。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 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 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 比重不断提高。

 

浏览18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