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各省市国术 馆并各武术团体组织长枪大刀队。张之江也呼吁:“以事实证明,所谓近日 不必提倡国术者,其亦醒觉亦乎,大刀诚为国术一部分,若全部国术普及全 民,效果又当如何?……愿全国民众,皆国术化,积极练习自卫奋斗,打倒 帝国主义,以博最后之胜利。”③
(2) 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
淞沪会战中大刀队的胜利,不仅让人们注意到了十九路军的大刀队,而 且让大家想起了原来以大刀队著称的西北军。“章炳麟曰:自民国初元至今, 将帅勇于内争,怯于御外,民闻兵至,如避寇仇。今十九路军赫然与强敌争命,民之爱之,固其所也。余闻冯玉祥所部,长技与十九路军多相似,使其应敌,亦足以制胜,惜乎以争学散亡矣。统军者慎之哉!”④1932年9月24 日的《国术周刊》刊载了李新民的《谈大刀队》,也介绍了军队中的大刀队 的情况,强调大刀队是运用国术而得肉搏之胜利:“窃尝闻前西北军,曾以大刀队著,其素日所习之者,即将我国国术中之刀术,舞得花飞,彼是以每
- 钮永建.张之江先生著国术与国难序[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浙江国术馆电[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2008:
- 张之江.大刀队奏奇功于沪上[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战胜利,而敌人闻之辄寒心云。所谓沪战大刀队之胜利,亦即国术一部分之 试验也。”①原西北军的大刀队终在对日战争的战场上显示了它的威力。中原大战 后,以大刀队著称的西北军被改编,宋哲元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二十 九军。在对日作战中,宋哲元鉴于当时武器设备低劣,而西北军有大刀武术 的基础,重组大刀队。1933年3月9日到4月13日长城战役中的喜峰口战 役又一次显示了大刀队在战斗中的威力。据《神勇之大刀队》载:“近日宋 哲元部在喜峰口一带,浴血抗战,杀贼逾万,兵士多用大刀,锋芒锐利,所 向披靡。”②在当时国内军阀部队装备和战斗力都不强的情况下,西北军的 兵士手拿明晃晃的大刀,甚至光着膀子赤臂肉搏,那种拼命决斗的精神,很 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气势。宋哲元二十九路军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役中的胜利又 一次显示了大刀队在战场上的作用,进一步刺激了国术救国的呼声。张之江则一如既往地宣传他的国术救国论,1933年在《为本馆五周年纪念告国人书》中,他说:“他项体育之目的,止于健身,国术之意义,健身之外,又重在自卫,其为用宏,其收效易,国人不侈言救国则已,如真欲负起救国任务,舍锻炼国术,盖更无捷径之可循矣。”③他还认为:“淞沪战之往事,喜峰口之大捷,皆非以近代火器制胜于人,而所恃者仍为白铁热血,实践大刀队霍霍杀人之声而已。此可证明国术于现代战争,确有相当需要,非从恃口舌以炫一日之短长也。”淞沪会战、喜峰口战役推动了国术军事实用目的的发展。随着大刀队在战争中的胜利,很多军队都有了大刀训练,与此同时就有了大刀术的教材,如金警钟所著《实用大刀术》,王以哲在为其写的序中则强化了大刀术的精神。序中言:“聊书数言,籍供同道之研习,应付科学化军备强敌,惟恃无畏精神与内弹主义,大刀术应运而生,应敌新法,问题如
- 李新民.谈大刀队[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北京:中国书店 出版社,2008:
- 仙秀山.神勇之大刀队[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2008:
- 张之江.为本馆五周年纪念告国人书[C】//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是解决,故吾谓大刀术为无畏精神也。”①
直到1934年中央国术馆六周年纪念的时候,蒋介石为中央国术馆六周年纪念特刊的序文中说:“研究国术,救国要图,两者关系至为密切,民族图存必以武力为后盾,而武力之短兵相接,冲锋格斗,国术往往能操胜 券。”②而张之江认为提倡国术的宗旨包括:第一,保全国粹发扬国光,国 术一道,为我国固有之国粹,与我国民族进化之历史,同有密切之关系。是故吾人努力提倡,为欲保全国粹,恢复固有之技能,以期发扬光大,实为当 务之急也。第二,以卫国为民。第三,铲除积弱,强种救国。但是,在中央 国术馆七周年之时,张之江还是坚持武术的军事作用,“证以国际战争,与 国内战役,不能默雨而息,德国肉搏,战胜法国,日本以武士道战胜俄国, 十九路军及第五军之淞沪抗日,廿九路军喜峰口之奏捷,乃得力于大刀队, 以此例之,军事上超过射击线内,火器既失效,而白刃战为吾国术之一部 分。”③张之江在《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缘起》中再次强调:“提倡国术, 其目的在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所以我们研究和实施的体育和国术,都 应该向军国民这条路上迈进。”④正是基于对国术的军事作用的认识,所以 张之江强调国术是救国的手段,提倡国术是为了御侮雪耻。国难当头,他希望国术可以普及全民,这样,一旦动员令下,那么全民皆兵,不仅男子可以,而且女子也要练习国术,为男子在战场作很好的接济。当然张之江认为国术对于军事上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作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人勇猛的精神。大刀队的胜利不仅仅是国术技术的 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术培养的大刀队的精神。大刀队的精神,对于杀 敌致命的作用很大。他认为,吾国国术是养成勇敢精神,锻炼体魄之不二法门,锻炼军事,故不可少,而振作民气,尤不可缺。证以淞沪与长城抗日之
- 王以哲.《实用大刀术》序[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北京:中 国书店出版社.2008:
- 蒋介石.中央国术馆六周年纪念特刊•序一 [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 2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张之江.中央国术馆七周年纪念感言[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张之江.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缘起[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4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役,吾国部队,敢以短兵接战,前仆后继者,非平素锻炼国术,此种精神, 岂可得乎?
1935年唐豪在《本届全国运动会国粹主义者表现给我们看的中国武术 竞技的检讨》中认为武术中的种种花法套路,“用在戏台上的武场里面,赏 心悦目,未可厚非,视作中国跳舞中的别裁,取为体操之一种,活动肢体, 犹有可说,而谓为可以救国,真要教外国人笑掉牙齿”①。唐豪是中央国术 馆编审处处长,他的观点代表了中央国术馆的观点,唐豪的文章反对武术花 法套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花法套路不能救国。
1937年,以喜峰口战役为背景的一首激昂雄劲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中国。而张之江在自己的言论中也多次提到大刀队的抗日作用,以此来作为提倡武术的号召。大刀队在国术救国论的呼声中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代表着 国术成为救国的手段,刺激了武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 隐患。
(四)重实用的国术馆课程
中央国术馆提倡国术的目的是为了救国,站在国术救国论基础上的中央 国术馆的课程设置总也离不开实用。受淞沪会战的启迪,中央国术馆设劈刺术。其用意“一则要使国术家而 军队化,洞明远战近战之原理,一则希望军事家而国术化,洞悉白兵巧拙之 利害……由是以国术中之劈刺,由军事家之领导,普及军队,以此制敌”②。 劈刺术的目的是为了战争,而不是作为一项体育内容来提倡的。两广国术馆成立的时候打出了一个标语:“国术的拳是打到帝国主义的”。这样的标语不仅没能引起大家对国术的好感,甚至引起很多文人的反感。1929年的《语丝》里,就有文章嘲笑所谓“打倒帝国主义的拳”。作者 嘲笑说:“’国术的拳是打倒帝国主义的,从前没有国术的拳,所以不能打
浏览3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