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是指梅花拳变化的方法和动作,五行相生的哲理在梅花桩拳的套路训练 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克:站如松,动如风,静以观敌,动则御敌,呈千变万化之法。进退、左转 右旋、长短、起落等搏击术是以五行相克之义,来阐述梅花桩拳之搏击术。

梅花拳五势相生相克循环变化图例梅花是一花五瓣,五瓣中央是花蕊,五瓣代表五行(金、水、木、火、土), 花蕊代表太极阴阳,象征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及阴阳转换平衡之理,以此梅花拳发 展出自己的理论基础变化。他们认为五行及太极的变化、转换、平衡之理象征着宇 宙处于无尽的变化之中,人生处于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拳术技击也是如此。习武 者通过练习梅花拳可以锻炼身心,体验变化的哲理,最终把握宇宙的规律。梅花拳 的技术体系就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包括初级阶段的架子、中级阶段的成拳及器械, 高级阶段又返回到架子。所有的动作都是根据变易理论。初学者一定是从梅花五势开始,五势属于静止的姿势,五势之间的转换通过步 法来完成,属于动,在练习中动静结合。中级阶段的成拳和器械主要是对打,它主 要是提高技击的能力和谋略。这个技术体系的基本动作就是“架子”,在“架子” 的练习中,涵盖了对习练者“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基本要求套路,分徒手 和器械,二者都包括单练、对练以及多人练习基本动作和套路,都包含练法和打法, 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梅花拳的训练可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拉架子”。“拉架子”是梅花拳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拉架子”时 要依据五行、八卦的原理进行武功的训练。在拳势上,大、小、拗、败、顺五个拳 势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转换在运动的方向上,通过行步练习者在 拳场的八个方向上分别练一遍五势及其变化。“架子”同时也是梅花拳初学者必须掌 握的内容,一般要经过一年的练习后,方能进一步学习“成拳”与“拧拳”。第二阶段就是练习“成拳”与“拧拳”。所谓“成拳”,即梅花拳中包含抓、拿、 打、摔的对练套路,它是在“架子”的基础上进一步练形、练气、练神的方法。初练时也要按照四门八方的线路进行练习,对练双方要相互配合。而“拧拳”是对“成 拳”的进一步深化,即对练双方拳场的八个方位上随意出手,互争高下。只有经过 “成拳”和“拧拳”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梅花拳的技击方法,这一阶段也要经过一 年的刻苦训练。第三阶段为器械训练。器械是梅花拳武功在拳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器械训练也包括单练套路与对练套路,它们分别又有定法与无定法之分。由于梅花 拳的器械多达几十种,要想一一熟练掌握至少也要经过一年的时间。以上这三个训 练阶段相辅相成,而“架子”属于梅花拳的基本训练方法,“拉架子”必须贯彻整个 实践的过程。“架子”还有一个更为高深的训练方法,那就是走“梅花拳桩”。“梅 花桩”有粗细、高矮之分,练法有桩上和桩下之分,木桩则按照八卦九宫的原理进 行摆放。武德是师徒式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传承内容。

(四)满

满字包含着全部充实之意。满字要求精气充实饱满,练形还要练气,是以呼吸 之法与攻防招法相配合,也就是呼吸法与蓄发劲力的配合。因此,是以气助势,以 气助力的内功之法。《梅花桩拳秘谱》指出:“练全身之力和练全身之气”,达到形气 合一、内外一致的境界。

梅花桩拳的姿势威武大方,神气充实,内气饱满。搏击之时,敌人微动,我意 念可迅速支配气、形达到见招破招、见势破势、随风而化、随风而进的境界。

梅花桩拳行动达到内外一致、浑元一气的程度后,就能“食气”。“食气”长久 可有“三满”,即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精满不思欲。搏击格斗之时,越战越勇, 不畏饥饿劳累。切记:满,不是浑身上下紧固、使用拙力、憋气发劲,而是要保持精 神镇定。特别是用劲时,要刚中有柔、快如闪电,要全身松、着劲满。

(五)够

够字包含着满足或达到之意,够字即位置要达到、劲力要充实。拳要紧握,步 要稳,脚要实,发力凶猛,劲力饱满。武术只有动和静之别,动时气聚中宫不散, 静如处子,动如猛虎,使全身各部位均在运动,在抗争之中得到锻炼。因此,不论 行动还是搏击,切不可东倒西歪、左斜右晃、脚无根、手无法,应借劲使劲、不顶 不抗,身、手、步要协调一致,即做到“三尖相照”和“三尖齐到”等要求。《梅花 桩拳秘谱》指出:“上步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

清朝初年,邹宏义决定将自己创立的梅花拳发扬光大,离开徐州北上,广宗、威 县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河北省平乡县后马庄村,设立拳场收徒传艺,影响了周边数 十个县,甚至山东、河南等地众多尚武之士,纷纷慕名来后马庄拜师学艺。数年之后, 邹宏义之子邹文聚继承父业,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宏义之孙邹克诚,继 承祖父遗志,广收门徒,专心推广梅花拳,进一步使梅花拳弟子遍及全国各地。梅花 拳自创立以来,历经几百载风雨,而今已传二十多世,其中名家辈出,历久不衰。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筋健骨、防身自卫和祛病延年的实际效 用,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人民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 库中的绚丽瑰宝。自明末清初以来,历经沧桑风雨近四百年,传承历史非常悠久。 时至今日,河北省平乡县的梅花拳活动仍兴盛不衰,这里拳场遍地,名师辈出。梅 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 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 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梅花拳的内涵非常丰富,格局非常宏伟,它不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体系, 而且有一系列的复杂文场架构,这也是梅花拳独特的凝聚力和顽强生命力的重要表 现。这个拳派能在历史上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梅花拳有文场、武场 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周易之理为一体,有 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 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 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 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 由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我们调查中就亲眼所见,各地许多梅花拳师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他们 虽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思维敏捷。梅花拳的演练变化灵活,攻防范围包括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攻击诀窍为时时接 近敌人,处处攻击对方,每防必固,每攻必克,乘虚而入,所向无敌。梅花拳的兵 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 斧、钺、钩、杈之外,还有许多罕见的器械,如:链耙、燕翅锋、拦马根、提戟、 文棒、九环锡杖等,长短杂陈,奇正并有。更让人惊叹的是,把所有兵器进行组装, 可以成为一辆小车。这辆小车也是一件独特的兵器,转移时把兵器组成小车,推着 行走十分方便,停居时把小车拆散,每样兵器就可单独使用。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类:讲究文武双 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文理方面,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 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身养性,炼神炼气, 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 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武功方面,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 内容。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在文理、武功的 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 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浏览3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